國際

Bersih現場:黃潮來襲能否撼動大馬政局

改變馬來西亞,沒有馬來人的參與不可能實現;想獲得馬來人的參與,種族政治必須離開。

馬岩岩 林怡廷 發自吉隆坡

刊登於 2015-09-01

攝 :Charles Pertwee/GETTY
攝 : Athit Perawongmetha/REUTERS
攝 : Athit Perawongmetha/REUTERS
攝 : Joshua Paul/AP
攝 : Edgar Su/REUTERS
攝 : Athit Perawongmetha/REUTERS
攝 : Edgar Su/REUTERS
攝 : Olivia Harris/REUTERS
攝 : Charles Pertwee/GETTY
攝 : Edgar Su/REUTERS
攝 : Athit Perawongmetha/REUTERS
2015年8月29日,台灣台北,旅台馬來西亞海外公民於台北自由廣場聚集,聲援BERSIH 4.0。攝: Billy H.C. Kwok/ 端傳媒
2015年8月29日,台灣台北,旅台馬來西亞海外公民於台北自由廣場聚集,聲援BERSIH 4.0。

烈日當空,刺得皮膚疼痛。吉隆坡中央藝術坊,已是黃衫的海洋。藝術坊是淨選盟4.0集會的五個地點之一。組織者相約同道,在不同地點集合,於下午二時開始分批遊行,最終目的地是市中心獨立廣場。

黃色衣服正面寫着Bersih 4.0(馬來文Bersih,意為「乾淨」), 背面寫着五大訴求:乾淨選舉、廉潔政府、異議權利、鞏固議會民主、挽救國家經濟。

「4.0」,指馬來西亞淨選盟發起的第4次大型集會。2006年由公民組織和反對黨合作組成的淨選盟成立,旨在推動選舉制度改革。2007年,發動第一場集會,史稱「淨選盟1.0」,隨後淨選盟內部重組,把政黨排除在外,由公民組織的領袖擔任委員會成員,於2011年7月9日,發動「2.0集會」。「3.0集會」發生在2012年4月28日,繼續促請政府改革選舉制度。

眼下是他們發起的第四波抗議浪潮。前三波有高峯,有低谷,直到2013年大選前,馬來西亞曾有長達七年生氣蓬勃的公民社會運動。淨選盟曾經帶動馬來西亞求變的能量,讓執政長達58年而未輪替過的巫統難以招架。然而,極度活躍的公民社會在2013年大選功虧一簣後,彷彿能量耗盡而沉寂。

2015年3月安華案僅僅召集到一萬多人上街聲援,而1998年安華第一次入獄時引發的「烈火莫熄」(馬來文Reformasi,改革之意)運動,高峯時有二十萬人參與。十七年後的馬國公民社會,欲振乏力。

但是,這次「淨選盟4.0」的號召,高峯期獲得史無前例的30萬人上街,一掃2013年大選後馬國公民社會的低迷氣氛。但馬來西亞警方統計出席集會的僅有約兩萬人。

肯定會有改變,並且結果是好的

遇見一行殘疾人士。他們坐在輪椅上,同樣穿着黃衣。領隊美門殘障關懷基金會的總幹事謝秀貞説:「我們同樣是公民,同樣需要表達自己的意見。」當問到:「你期待遊行會產生怎樣的改變?」她説:「我不知道改變是什麼,但肯定會有改變,並且結果是好的。」

另一群集會者也説:「全世界都在關注我們,會有改變的。」 集會者還不時瞅瞅周圍的人群説:「你看大家都很和平,沒有亂。」想必之前的網絡消息,着實把大家嚇了一跳:遊行極大可能會產生暴力衝突,警方已經準備好武力反擊。

但現場空氣中,不存在緊張,反是洋溢着歡快與喜慶。但結果,真的會如參與者所願「肯定會有改變,結果是好的」嗎?

雖然淨選盟的訴求,始終是選制改革,但現場聽到更多的聲音,是讓納吉布下台。這次,對首相貪腐的報道,點燃了怒火,壯大了示威聲勢。

海報上,常常見到首相納吉布和夫人羅斯瑪。其中一張做成支票,面值26億令吉(約合48億多港幣)的支票,支票頭像正是納吉布,被扮成了皇帝。納吉布頭像左邊是一輛紅車,上面標註「財源滾滾來」。

有的海報用中英馬三語寫道:「納吉好無恥,中意食銀紙,Jib哥,we do not need you anymore, SAYA TIDAK PERCAYA Najib(我們不再需要納吉布,不相信納吉布)」

還有的給納吉布做葬禮,鮮花、紙錢、納吉布頭像旁邊用大大的英文字母寫着:「NO FUTURE FOR YOU」(你沒有未來)。

58年來,馬來西亞政府長期由執政黨巫統(UMNO)掌握,朋黨、裙帶弊案多有傳出。2012年7月一份Morgan Stanley 的報告指出,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由馬來西亞流出的貪污黑錢高達一千億美金。

淨選盟選擇這個時間發動4.0集會,一呼百應。海報所諷刺的,正是最近熱炒的話題:一馬發展公司案以及26億政治獻金進入納吉布銀行賬户案。一馬發展公司是國家財政部下屬的一家公司,名譽主席是首相納吉布,同時納吉布也是財政部部長。最近傳出一馬發展公司負債高達420億令吉,而公司又講不清楚420億令吉的高額債務的來龍去脈,當然大家會認為納吉布和這件事是脱不了關係的。另一件事當地媒體首先爆出,美國《華爾街日報》跟進報道:有26億令吉疑似進入納吉布的銀行户頭。國家設立特工隊調查此事,但事情還沒調查清楚,特工隊成員一一倒下,不是解職,就是被警方帶走調查。之後,反貪局出來證明:26億令吉是政治獻金,不是來自之前接受調查的一馬發展公司。民間議論首相納吉布既是球員又是裁判。納吉布也在貪污醜聞後吊銷媒體執照,惹來控制輿論之嫌。

人群騷動起來。原來在野行動黨精神領袖林吉祥親臨,與眾人握手。巫統元老級人物、為國際社會所熟知的首相馬哈蒂爾和妻子西蒂哈斯瑪也來到人群中。

曾經在位22年的馬哈蒂爾本身是強人威權的象徵,現在卻出來站在群眾運動的場上,意味複雜。1998年他將時任的副首相安華拉下台後,所引發的「烈火莫熄運動」,便是要求馬哈蒂爾下台。一般分析認為縱橫馬國政壇多年的馬哈蒂爾有自己盤算,過去幾任首相都是根據他的意志上下,這次他希望把納吉布拉下台後換上自己屬意可以操控的人選,好延續執政黨巫統搖搖欲墜的執政生命。

馬哈蒂爾不喜歡納吉布,對納吉布的逼宮的行動,從2014年年末持續不斷。而最近馬哈蒂爾用來逼宮的課題就是一馬發展公司案和26億政治獻金。

在野黨與馬哈蒂爾的政治意向是一致的——納吉布下台。但在野黨想代替國陣自己上台成為執政黨,馬哈蒂爾卻需要國陣或巫統繼續牢牢控制國家政權,納吉布下來,選擇另外一個自己比較滿意的巫統人物上來。而非政府組織淨選盟冀望在排斥政黨的情況下,帶來政治改變。

這一切都以廣場為載體,似乎是同一條道路,引向不同的終點。

市民層面上,怨氣也是多重。一名老伯手腳並用訴説生活窘境:「我兒子在英國留學,現在馬幣一直跌,讓我的兒子如何在國外生活?」旁邊一名中年主婦搭話:「你的兒子在英國,就連生活在馬來西亞的人都受到了影響!」老伯繼續訴説:「現在馬來西亞外勞很多,搶我們的飯碗,外勞還偷東西,上次偷了我們家外面的垃圾桶,我看見後,就追了過去……」

Bersih 4.0 仍難擺脱種群標籤

獨立廣場水泄不通。這個廣場原本在為即將在第二天舉行的慶祝馬來西亞58年國慶日做準備,眼下卻成了反政府者的舞台。老伯的描述還在腦中迴盪,繼續在黃色的海洋中前行,眼見遊行人士的打扮也是各具風格:美眉穿着緊身小款的黃色露臍裝,或在髮髻上插一朵黃色紙花,有人高舉旗幟,有人手拿宣傳海報,有人手握紅色玫瑰,還有婦女在面紗上寫「give voice back to people 」(「讓人民發聲」)……

但是,放眼望去,現場絕大多數是華裔。佔馬來西亞人口第二大多數的華裔,長期不滿政治上的不公平、欠廉潔。淨選盟4.0集會之前,馬來西亞默迪卡民調中心,根據三大族群所佔的人口比例,做出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的600名馬來人當中,有70%不認同淨選盟4.0集會。相對的,受訪的310名華裔中,81%支持這場集會;在印裔方面,受訪的90人當中有51%支持這場集會,整體而言,在受訪的1010人當中,43%支持淨選盟4.0集會,而47%抱持反對立場。

馬來西亞民眾對凈選盟4.0集會的態度。設計師 黃諾笙
馬來西亞民眾對凈選盟4.0集會的態度。

這是否意味着,一場要求政府廉潔的社會運動,實際上折射了馬來西亞華人與馬來裔的族群矛盾?

一名協助北馬動員的志工向端傳媒表示,華人及印度人的反應明顯較前三次熱烈,而馬來社群卻相當冷淡。

「這與在野黨領袖安華入獄,馬來領袖的權力真空有關。」長期研究馬來西亞伊斯蘭黨的行動黨國會議員劉鎮東向端傳媒提出觀察。

在野黨曾經組成過聯盟,構成與執政聯盟勢均力敵的政治力量——「民聯」。其中包括以民主公正平等為政治理念,黨員包括馬來人、華人及印度人的多元族群政黨 「人民公正黨」,黨首安華;以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為政治理念,以華人為基礎盤的政黨「行動黨」,黨領袖林吉祥;以伊斯蘭教為奮鬥目標,以馬來人為基本盤的政黨「伊斯蘭黨」,黨領袖哈迪阿旺。可安華因「肛交案」入獄,伊斯蘭黨與華人政黨,在「是否推行伊斯蘭刑法」的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民聯破裂。

看起來,族群價值觀、利益訴求,的確影響到他們能否為同一個目標走到一起。在「淨選盟4.0」集會前幾天,有人故意散播種族情緒,繪製宣傳海報,展示一名馬來武士揮刀欲斬一名身穿黃衣的華裔男子。此情此景,容易讓人輕易相信:參加者絕大多數為華裔的遊行,會讓政治訴求的焦點從不滿納吉布,轉移到種族課題上。普通馬來人或許會疑慮:華人又想幹什麼?難道還不滿足嗎?你連保護我們馬來人權益、為我們馬來人爭取利益的巫統當家人納吉布都想拉下馬嗎?難道華人想做這個國家的主人?

58
馬來西亞是個多元族群國家,多年來一直爭論要走伊斯蘭或世俗國家路線。獨立後沿用大英帝國的內閣制,在英國政府扶植下,政權由馬來精英組成的政黨巫統(UMNO)承襲。政治體制的光譜上,馬來西亞是政治學者所謂的「選舉性一黨制國家」,五年一次大選,但58年來巫統的權威從沒被挑戰成功過。

從另一方面來看,缺少佔這個國家大約60%的馬來人參與,一場政治行動想撼動國家政權,想把納吉布拉下馬,是不可能的事情。

馬來西亞人口構成  設計師 曹浩文
馬來西亞人口構成

但「族群」標籤,似乎掩蓋了另一個事實。 

行動黨幕僚Wan Hamidi,2004年入黨,當時是極少數加入華人政黨的馬來裔。他在1998年「烈火莫熄運動」之後,深切感到馬來西亞需要打破族群藩籬。他指出自民聯分裂后,伊斯蘭黨表明拒絕參與動員馬來穆斯林,是導致馬來人參與度低的原因之一。

在巫統控制電視及報紙等主流媒體的情況下,生活在鄉村的馬來人主體,多半相信執政黨的恐懼宣傳――Bersih運動違反伊斯蘭價值,才造成了馬來人動員不佳狀況。

行動黨幕僚Wan Hamidi

接受端傳媒採訪時,他指出:「這類政治宣傳效果在多接觸網路的馬來都會青年就不明顯。另外,普遍處於經濟弱勢的鄉村馬來人也難以負擔自費到吉隆坡參與兩天的集會。」

默卡迪民調中心的統計也預計,4.0集會參與者,大多來自城市、熟用網絡及非馬來裔。

「對包括馬來裔在內的年輕世代而言,已經不會區分上街的人是華人、印度人還是馬來人,而會同樣視為是馬來西亞人在共同爭取權益,」Hamidi強調,「年輕人已經慢慢拋下族群的歷史包袱,這不容易,但我們當然還是被老舊的思維主宰,破除族群隔離需要時間。」

獨立廣場華燈初上。廣場外面的大街上,還是人氣十足,鑼鼓喧天。一名馬來西亞華人朋友Andrew Ong説:「這樣折騰,也只是暫時的痛快。」

「痛快的含義是什麼?」

他想了想説: 「就是熱鬧。」

「華人新年也很熱鬧。」

「 嗯,就是那種熱鬧吧。」

入夜,穿著黃衫露宿街頭的抗爭者在獨立廣場上唱起國歌,迎來58週年的獨立紀念日,也為運動畫下句點。淨選盟4.0大集會,會為馬來西亞帶來怎樣的改變?黃潮散盡,只有留待2018年大選才能得到答案。雖然人數眾多,訴求正當,但以華人為主的遊行,難免被族群情緒劃上標籤。改變馬來西亞,沒有馬來人的參與不可能實現,想獲得馬來人的參與,種族政治必須離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