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先剖析退休5大風險

先剖析退休5大風險

在中國有句順口溜:社會保險只夠「喝粥」,孩子還是會來「啃」你!雖然是玩笑話,但卻是真實寫照。退休生活若要存在「自由」的美學,那麼你千萬不能忽略影響退休荷包的5大風險。

在中國有句順口溜:社會保險只夠「喝粥」,孩子還是會來「啃」你!雖然是玩笑話,但卻是真實寫照。退休生活若要存在「自由」的美學,那麼你千萬不能忽略影響退休荷包的5大風險。

期待愈老愈好命的老年生活

政治漫畫家、也是作家魚夫,5年前從台北移居台南過著半退休生活,現在的他無法回到已生活30年、步調快速的台北。他說:「過退休生活是門大學問,選定一個並非從小生長的地方過日子,更是得提早打點。」

根據滙豐集團2013年10月公布的《未來的退休生活》調查,台灣有超過6成的退休人士仍然負擔家庭財務責任,比例高於亞洲平均的55%。滙豐銀行個人金融暨財富管理事業處資深副總裁莊懷德表示,很多人因照顧子女或長者的支出無法降低,只好把退休時間往後順延。

只是一提到退休,很多人浮現的關鍵問題都是:到底多少錢才能退休?《這樣理財超有錢》作者侯昌明設定50歲擁有上億的目標,屆時可以不為錢工作。事實上32歲曾被騙走千萬元的他,把多年存下來的積蓄幾乎賠光,但之後他從最基本的記帳與存錢重新開始,不斷調整投資的腳步,這才又一步步累積財富。目前侯昌明距離50歲退休的目標只剩6年,而與理想的億元退休金門檻,也只差3千萬元。

其實在準備退休時,每個人因收支與退休生活期待不一,很難有統一的標準,但不管是45歲、55歲或65歲退休,都有5個共通的風險不能忽略,包括長壽、通膨、市場、政策、醫療(長期看護)等5大風險。究竟該如何面對?

「長壽」已成為退休理財的風險之一

首先是長壽風險,也是最難以預期的變數。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65歲以上人口占整個社會人口超過7%就是高齡化社會,而當老年人口更進一步超過14%時,就邁入「老化型」的高齡化社會,也就是超級老人社會。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2012年至2060年臺灣人口推計」的預估,2018年老年人口約占15%,預計在2025年達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這個數字比歐美日等先進國家都快,相較於其他先進國家有長達50年的時間來準備,我國只有一半的時間來因應,更深的意涵是,政府與民間對退休風險因應要加速。

除了高齡人口增加之外,少子化讓下一代的負擔更重。國發會資料指出,台灣15~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所需負擔總依賴人口的比率(也就是扶養比)在2012年為34.7%,但隨著老年人口增加,2060年將暴增至97.1%,工作人口和受扶養的人口比例幾乎等於1:1。

進一步再看「扶老比」,也就是生產者與高齡人口的比率,2012年為6.7個青壯年人口扶養一位老年人口,但到了2060年只剩1.3個青壯年扶養一位老年人口,當時每10人中就有4人高於65歲,而其中2人更超過80歲。這說明了,即便父母已不在人世,政府還是會從納稅的人口袋拿錢,來扶養其他長者。

不想把長壽風險遞延到下一代,該怎麼做呢?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助理教授彭金隆表示,老年後的生活狀態與風險需求可分三階段,一是在初老階段,此時身體健康且能生活自理,僅需要穩定的生活經濟來源;進入到中老時,身體暫時性失去健康須接受治療,醫療費用支出顯得必要;最後進入退休晚期,此時身體狀態不佳,甚至可能失去自主生活能力,最迫切的需求是長期看護費用。

必備醫療、年金、長照險

如果要用保險來涵蓋這三階段需求,彭金隆建議的優先順序是:買醫療險把基本的醫療保障架構好;其次便是自己籌措退休金,如買年金險;最後則是買長照險,以避免晚年的長期照護風險。

彭金隆解釋,邁入老年後,因為身體機能慢慢退化,所需的醫療保健支出及衍生的花費將成為退休的一大負擔。根據衛生福利部調查,老年人口醫療支出占全民健保醫療費支出的3成,占家庭總醫療支出2成。雖然,國人已有全民健保,但健保只能提供基本的照護和保障,且二代健保推出後還有給付縮水的隱憂,再加上健保不給付的新型用藥、醫療設備和器材,甚至請看護療養,都是筆可觀的費用,因此,醫療險可多少彌補健保的不足。

另一方面,礙於醫療險有投保年齡上限,年輕時應及早做好相關規劃,除了選擇終身型醫療險做為一輩子的保障外,可再加買日額型醫療險;如果預算較少者,不妨先買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減輕經濟負擔,等到經濟轉佳時,可再加購日額型。

當然,政府也意識到銀髮危機,長期照顧保險草案於元月通過一讀,目前偏向社會福利方向規劃,屬於全民強制納保,將與健保費同時收取,但困境在於財源未確定,最快在2016年才會上路。

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曾做過調查,除了政府與雇主準備的退休金之外,有4成多民眾尚未開始準備退休金,即便開始準備,也有55%的民眾,每月準備金額不到1萬元,若加上通貨膨脹及長壽風險等因素,等到退休時,難免會驚覺對退休金的估計偏低。

善用資產配置不畏通膨

宏觀財務顧問平台總經理邱正弘表示,「通膨」是存退休老本最大的天敵,「過度低估通膨會造成退休不安。」究竟通膨有多可怕?舉例來說,今天拿100元去大賣場買一條衛生紙,但這100元拿去存銀行,隔年變成102元,但衛生紙卻漲價到103元。這代表通膨使得購買力下降,錢愈變愈薄。

要如何讓錢不變薄?首先,在計算退休後所需要的生活費時,要記得把「通膨變數」計入,特別是只賺微利的定存族。舉例來說,黃伯伯今年65歲,退休後可拿到500萬元的退休金,他估計每個月的生活費約3萬元左右,究竟這樣的退休金夠不夠用呢?

我們假設黃伯伯的退休金,要支應65~85歲的生活開銷,在不考量通膨的前提下,這筆錢要找到年平均報酬率約3.9%的工具才得以支應退休開銷;但如果把每年2%物價年增率計入,報酬率就要提到6%,也就是說,黃伯伯若光靠1.4%的定存利息來過生活一定是不夠的,除非他可以大大降低每個月的生活費、過著更簡樸的生活。

當然,黃伯伯的另一個選項就是做好資產配置,將部分資金挪移至更高報酬率的投資工具。但必須認知的是,高報酬必伴隨高風險。例如,投資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當金融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或非經濟因素,免不了會有資本損失;即便是買波動相對股票較小的債券型基金,若挑選高收益債券基金,波動率並不輸股票,比如2008年的金融海嘯,高收益債券基金曾大跌5成。

就算近年流行退休後當包租公,除了要懂得細算扣掉成本後的「實際」租金報酬之外,也要能掌握附近的競爭產品,以維持低空租率以及穩定的租金,否則退休後萬一產品沒有競爭力,收入將逐年遞減。

投資永遠存在變數,想要有效降低變數,做好資產配置、分散資產是不二法門。該怎麼做呢?《有錢退休,靠基金就對了》作者蕭碧燕表示,把退休金成核心資產與衛星資產,前者可以是全球股、房地產或配息基金,後者可以是新興市場股票基金,但距離退休時間越近,衛星資產要降低。

再看政策面的風險,台灣現行退休制度可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是靠政府的「強制性社會保險」;第二層是因為工作取得的「企業退休金」;第三層則是「自願性商業保險與儲蓄」。通常理想的退休所得替代率約為70%,也就是第一、二、三層的收入加起來,約占退休前所得的7成。

目前國人退休所得替代率普遍落在40%~50%,第一、第二層要擴增不容易,從這角度來看,彭金隆認為,若想過著無憂的退休生活,得提早規劃第三層保障。

他進一步解釋說,第一層保障只能提供基本生活所需,以每月3千元的國民年金為例,這筆錢大概只能每餐吃白吐司,所以像是「吐司年金」;第二層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公保、勞保、勞工退休金或是公教退撫金等,但除了公務員外,其他制度都有所得替代率偏低的問題,更有潛在的財務危機,退休金可能會縮水,而這是不確定的政策風險。

因應長壽風險到來,在未來,退休不再拘泥於形式,也因此,如何讓退休後的人生,可以重拾幸福並且活得自由自在,提早建立退休生活安全網,避免掉入退休黑洞,才是上上之策。

延伸閱讀

連好市多顧客都搶著買,她卻從家裡掃出「25年前大金塊」 價值曝光!內行人一看:財神爺來了

2024-04-20

統帥、富凱大樓震到傾斜,7以上地震還會出現?15小時餘震暴增180次 氣象署示警:只是剛開始

2024-04-23

小姑的老公說要喝可樂,全家都等著我去倒...一個逆媳的怒吼:媳婦,也是別人家的掌上明珠

2023-01-24

真「貴」族學校?世新大學宿舍一學期9萬 學生酸「世新大飯店」、校方出面解釋

2024-04-20

台積電(2330)宣布調薪!平均幅度3%~5%「略低外界預期」 員工們最期待還是這「大紅包」

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