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記得那個曾經風光的平潭?——當年「一天投一億」的「兩岸共同家園」,現在怎麼了?

誰還記得那個曾經風光的平潭?——當年「一天投一億」的「兩岸共同家園」,現在怎麼了?
七年後重返平潭,這場「中國中央政府 vs. 平潭地方政府 vs. 台商、台灣青年們」三方的遊戲裡,地方政府大概是最大的贏家。

趁著比較清閒的年底,我答應了一個大約為期一周,前往中國的「考察團」,親自去看看這個曾經蔚為佳話的小島——平潭。

2011 年的「兩岸共同家園」示範區

平潭,曾經因為「兩岸共同家園」和北京政府宣示「一天投一億」,而成為兩岸耳熟能詳的地理名詞:

在 2008 年台灣由國民黨贏得總統大選之後,兩岸各自蓄勢待發籌備著各項合作及深化交流。隔年,中國方面便由國務院發表了《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隨後在同年 7 月成立了「平潭綜合實驗區」;接著於 2011 年批准發展平潭成為「兩岸共同家園」。

面對平潭的積極招手,台灣方面一直等到 2012 年,才由身兼國民黨主席的總統馬英九回應表示:平潭綜合實驗區的問題及適用,應回到「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框架下,有關經濟合作規範的項目來討論。

我想,最初這個由中國單方面拋出來的想法,立意頗為直接:既然兩岸要開始互動,那不妨就把離台灣最近的島嶼作為一個「試點」,讓平潭成為探索兩岸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

當時,在部分媒體的大篇幅報導之下,一度讓這個地方成為輿論焦點,甚至有不少台商聞風而至——只是時過境遷,如今的平潭發展又是如何?

在台北港搭上海峽號(平潭因機場尚未興建完畢,目前與台灣本島的交通方式,皆以搭船為主),抵達平潭「五星級」飯店的第一個晚上,我告訴自己這趟旅行,我要知道兩件事情:

一、從 2009 年中國政府決定要建設平潭、甚至喊出「一天投資一億(人民幣)」的口號至今,究竟結果及進度如何?不論結果好或不好,原因是甚麼?

二、如果有一天我要「西進」來中國發展,平潭會有甚麼相較於其他中國城市的優勢及方便之處嗎?

人煙稀少的「示範新區」

平潭的東邊,是相對較繁華的舊市中心。西邊則是政府有意打造的新區——包含政府行政大樓、「台灣創業園區」、新興住宅及商業中心都在西側。接下來的參訪行程,我們便在這兩個區域不停地往返。

首先,是參訪平潭島上的設施,包含免稅市場、台灣創意園、北港文創園區、平潭古城旅遊區⋯⋯等。雖然這裏大部分的新建築都已落成並開始營運,但人煙仍非常稀少:商業、文創園區及平潭古城旅遊區等,只能用「門可羅雀」來形容;餐廳裡,則是服務人員比客人多上好幾倍⋯⋯。

這讓我想起,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曾在 2012 年喊出:「以後這裡將是平潭速度:一天一個億、一天一個樣!」但如今我眼前所見的,卻與中國政府所宣傳的截然不同。

這個巨大的落差,更不停地在我腦海中盤旋,讓我一路上不斷想找到原因⋯⋯。

作為兩岸經濟合作的示範點「平潭台灣創業園區」人煙稀少,招商成效相當有限。圖/Lukas Niu 攝影

實問虛答的文字遊戲

在由「平潭綜合實驗區工作委員會」所管轄的相關單位參訪時,接待人員總是會先拿出愛國宣傳影片及城市規劃,對訪客一一解說平潭的願景。但我依舊得不到答案。我們於是提出希望能跟當地官員聊聊,我想從最直接的問答理出頭緒。

接待我們的,是綜合實驗區裡的一級單位首長或副首長(各局處)。照理來說,他們應該很清楚目前平潭實際的招商狀況,以及台灣到此處創業及定居的人數。然而,每一個問題丟過去,總是被實問虛答——皮球不是被踢回來、就是要「轉給其他單位了解」。

我漸漸地理解到一件事情:平潭這個曾經高喊口號的城市,其實更像是個頭洗一半,不得不繼續拖延下去的專案。它既不到胎死腹中的毫無進展,卻也沒有真正做出成績。

而當地的官員,除了沒事數落一下台灣這幾年的發展停滯、高唱習近平主席的習思想外;平常的日子,也就有如遠在天邊、安逸無比的小小縣城官員,逢場作戲、虛度光陰而已。

而本次參訪的重頭戲,是所謂「台灣創意園」:該園區由 30 多幢大樓組成,自 2015 年開始正式啟用營運。只見建築乾淨整齊,外觀看上去,就像是個美國的大學校園。

這個園區,起初規劃希望能夠具備「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科技企業育成中心」、「跨境電商產業園」、「中小企業總部」⋯⋯等功能。然而,如今依舊是人煙稀少,毫無生氣。

台灣姐妹到平潭開店

晚上的平潭,幾乎沒有任何娛樂場所,也沒有能夠逛街的百貨公司、書店或鬧區。但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專程拜訪了到平潭開設手搖飲料店的一對台灣姊妹——在難得的熟悉感之下,我們忙此起彼落地喊著:「我要一杯珍珠奶茶半糖去冰!」

我也忍不住問起這對姊妹:「在平潭,我幾乎看不到任何的優勢——這裡的港口非常狹小,連起重機都沒有;高鐵尚未通車,機場也還沒興建;附近其實也有了幾個規模更大的二線城市;平潭本身則人口稀少、風大加上冬天寒冷⋯⋯除了『離台灣近』,到底有甚麼優點?」

姊妹們嘆了一口氣說到,以上都沒錯。她們也坦承,最初是因為在平潭當地有許多親戚、有人脈才會過來,事實上這裡的條件確實不太有優勢,發展上也不容易⋯⋯。

事實上根據姐妹所述,從 2011 年開始,中國開始陸續祭出各項優惠台商的政策,包含創業基金、租金優惠、從台灣來的貨品免稅及免檢⋯⋯等。當時,確實吸引了不少台灣年輕人、台商進駐或投資平潭。

但這裡的環境、人口數、氣候因素、地理位置及配套畢竟都十分不足,讓企業發展不易。以致如今將近 7 年過去,台商及青年紛紛撤退,人潮不再。

2011 年中國祭出大量惠台措施,7 年後,受限於環境發展與政策配套不利,台商紛紛撤出平潭。圖為平潭縣政府的台商接洽窗口。圖/Lukas Niu 攝影

打出「台灣牌」,真正求的是什麼?

隨著參訪天數屆滿,與訪談內容的增加,我終於漸漸地釐清,是甚麼原因讓這裡曾大張旗鼓地喊出「建築兩岸共同的夢」,如今卻又落得如此下場。

我認為的兩大因素如下:

一、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拿資源翻身」:

眾所周知,中國各地方政府為了發展當地經濟,總會激烈地競爭「中央」(北京政府)的目光,希望成為「XX示範區」如當年的深圳一樣,從一個小縣城、小漁村「大翻身」,大力發展地方經濟。尤其在當年,打著「台灣」這張神主牌,往往更容易得到中央重視。

若從這點來看,平潭政府確實是成功的:即便如今人煙稀少,但大部分的基礎建設其實已經十分到位,包括通往福州的海峽大橋、環島公路、供水設施等都已完工;當地的馬路及公車系統,我認為甚至比台灣中南部的城市都做得好。

整件事情,可能正有如平潭的一場「世紀賭注」(或騙局):打著神主牌——「兩岸共同家園」稱號的平潭,成功獲得了中央的青睞;當起初「對台工作」有所成效之後,想當然耳中央政府、國台辦和相關涉台系統,更都會加大力度,支持相關政策的開通與經費的挹注。

而即便如今成效非常有限,中央的支持度可能因而銳減,但卻不至於整個停頓。例如,通往平潭的高鐵即將在明年通車——這麼一個小小的平潭島,卻將有 3 個高鐵站(高鐵北站、高鐵中心站和高鐵南站)通過;平潭機場目前也已選好址;學校方面,隸屬「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海峽旅遊學院、數字創意學院等,也將在年底入駐平潭校區⋯⋯

以上的發展,比起最初那個乏人問津的小漁村,絕對已經是「大躍進」了一番。

平潭縣政府未來「預計達成」的交通發展示意圖。圖/Lukas Niu 攝影

二、資源的層層瓜分:

然而,當地官員與跟我們接觸的在地台灣青年,也都曾間接地表示:平潭是「一塊大餅從最上面下來,一路要經過各級政府單位;再到當地政府,最後才到台商或者台灣青年這端。此時,資源早已經所剩無幾⋯⋯」。

每一個層級都在「撈油水」,又或者即便上有政策,也不一定能夠落地執行(有政策沒細則);這也難怪很多人常常說大陸的政策,是標準的「看得到,但未必吃得到」。

而即便是成功獲得「政策補助」、「資源挹注」的台商或台灣創業青年,在真正發現當地的困境後,有的仍然「陣亡」打包回台;也有的其實從一開始就認清這裡不過是申請各項執照最簡易的地方,甚至也是避稅、退稅,走私貨物的天堂。於是他們雖在名義上將公司或辦公室設立在平潭,但卻半個員工都不在這裡,只是利用空殼公司獲取政策補助。

任何「優惠政策」請自己檢驗,切勿人云亦云

回到「五星級」飯店,我思索著自己所見的「平潭綜合實驗區」——這個台灣媒體普遍「當年唱多」,如今卻認為發展停滯、甚至完全失敗的地方,對於平潭本地及台灣人來說,到底有甚麼意義?

首先,在這場「中國中央政府 vs. 平潭地方政府 vs. 台商、台灣青年們」三方的遊戲裡,地方政府大概是最大的贏家:即便發展速度緩了下來,但他們依舊坐擁現成資源,看著新的小區一棟接著一棟升起、高鐵即將通車在即,我想那位在區政府裡一臉悠然自在的官員,就是最好的寫照。

但我也不認為,平潭如今的發展,對於當地人或有意探路的台灣人來說,是「完全失敗」。例如相對容易的落地條件(包含房屋補助、申辦各項證件及銀行開戶、當地直接就業、創業補助等等),以及低廉成本下相對完善的基礎建設,對部分不一定需要平潭當地(內需)市場的台灣公司或創業者來說,仍不失為一個西進中國大陸的好起點。

而這趟平潭之旅帶給我最大的學習,就是我可以親自去見證一個曾經響徹雲霄的政治口號,落地發展至今的真實狀況——在這個時代裡,面對所有的資訊,我們真的必須一一檢驗,才能抽絲剝繭地發現真實的面貌。

尤其,任何一個關於海外創業或職涯上的選擇,更必須審慎以對:我們不必跟著媒體炒作起鬨;也不必對未知過度悲觀。思考清楚,然後勇敢做出自己的選擇即可。

執行編輯:莊承憲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 Credit:Lukas Niu 攝影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