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背後】《史帝夫賈伯斯》(下):索尼芬奇切八段,哭哭喔

索尼影業對於拍攝《 史帝夫賈伯斯 》(Steve Jobs) 的渴望非常驚人,索尼影業聯合主席 : 艾米帕斯卡 (Amy Pascal) 曾向原著作家 : 沃爾特艾薩克森 (Walter Isaacson) 開出了一個很難拒絕的條件,如果他寫的《 賈伯斯傳 》真的被改編成電影,那麼艾薩克森與出版社能夠拿到 300 萬美金;而如果最後殘念沒拍成,他們至少還能拿到 100 萬美金的補償費。此等天價證明了帕斯卡的決心,他們要讓《 史帝夫賈伯斯 》成為下一部《 社群網戰 》(The Social Network):國內票房要破億、社群口碑叫好、還要拿幾座奧斯卡回家。但這樣的決心卻引發了一連串索尼與導演 : 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 的「 新愁舊恨 」,最後換得一場悲劇 ── 切八段 , 哭哭喔 。

《 社群網戰 》首映夜 大衛芬奇 與主要陣容合影。

《社群網戰》首映夜:主演的傑西艾森柏格 (左)、安德魯加菲爾德 (左一)、賈斯汀提姆布萊克 (中),與導演大衛芬奇 (右二) 及編劇艾倫索金 (右)。

 

*前情提要:【電影背後】《史帝夫賈伯斯》(上):本是索尼大好機會,卻在最後拱手讓人

 

大衛芬奇 ? 索尼 : 考慮考慮

2011 年,索尼在拿到原著權利之後,帕斯卡隨後也迅速地與編劇艾倫索金 (Aaron Sorkin) 在 2012 年簽下了合約。大師手筆字字千金,花了 2 年後終於完成初稿的劇本還鎖在保險箱,蒼蠅們已經迫不及待想嘗一口: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Leonardo DiCaprio) 的經紀人懇求一定要取得劇本,而他與狄卡皮歐看過之後都表現了強烈的興趣,在還沒有導演的情況下,狄卡皮歐已經願意考慮飾演賈伯斯了──別忘了,劇本只是初稿,尚未定稿。

這個例子顯示了片商高層在面臨決定導演時的高度壓力,甚至會讓他們最早決定的人選都變得不確定。對《社群網戰》監製史考特魯丁 (Scott Rudin) 來說,執導《社群網戰》的大衛芬奇是唯一人選,但是包括聯合主席帕斯卡、索尼影業總裁道格貝葛蘭 (Doug Belgrad)、哥倫比亞影業總裁麥可迪盧卡 (Michael De Luca)──迪盧卡是《刀鋒戰士》(Blade) 的功臣之一──等等在內的決策層成員們,卻不覺得這是一個毫無異議的決定。他們的郵件溝通中可以看出這一點。

艾米帕斯卡 等影業大佬合影。

艾米帕斯卡 (左二)、史考特魯丁 (中)、艾倫索金 (右) 與哥倫比亞影業兩位總裁:迪盧卡 (右二)、戴納布魯納提 (左)。

史考特魯丁詢問:

「(如果妳覺得芬奇不妥) 那麼妳想用誰來取代芬奇?」

帕斯卡回答:

「我還不知道,但我覺得如果選擇 (芬奇) 那可能會很辛苦,我認為我們需要再多討論一點,因為這部電影勢必得多一點真誠的情感深度。」

這句話顯示了帕斯卡與其他高層的疑慮,一向以冷酷聞名的大衛芬奇,即便在他描寫喧鬧罪惡街頭的電影裡,也充滿著一種安靜的疏離感。但是高層們不只希望這部電影是一部為賈伯斯蓋棺論定之作,還希望這會是一部能夠乘著觀眾對賈伯斯懷念浪潮的感人之作。而很明顯地,沒人在看大衛芬奇的電影時感動落淚過。

高層們擬定出了一份可能的導演名單:

丹尼鮑伊 (Danny Boyle)
大衛芬奇
保羅葛林葛瑞斯 (Paul Greengrass)
史派克瓊斯 (Spike Jonze)
菲爾洛德 與 克里斯多福米勒 (Phil Lord and Christopher Miller)
亞歷山大派恩 (Alexander Payne)
史蒂芬索德柏 (Steven Soderbergh)
羅勃辛密克斯 (Robert Zemeckis)
丹尼鮑伊 執導作品《 127小時 》。

丹尼鮑伊拍過傳記電影《127小時》。

史蒂芬索德堡 執導作品《 切·格瓦拉 》(Che)。

史蒂芬索德堡拍過《切·格瓦拉》(Che)。

 

芬奇 準備好了 !

從上述有點混亂的名單裡,你可以發現事實上當時的高層也尚未真正確認最終人選:看來他們考慮了羅勃辛密克斯、菲爾與克里斯多福、還有亞歷山大派恩這種充滿溫暖眼光的導演,卻也選了史派克瓊斯或史蒂芬索德堡這樣風格強烈的導演。

但無論如何,大衛芬奇仍然在候選名單上。而他花了三週也終於看完劇本了,他立刻寫了一封信給編劇亞倫索金,激動地告訴他感想:

「超棒──賈伯斯傳──這棒呆了,不只是好而已,是棒呆了……你接下來想要怎麼做?」

你可以看到他的興奮之情,而且迫不及待想與編劇討論進一步的理念創意。

大衛芬奇 (左) 與 艾倫索金 (右) 合影。

大衛芬奇 (左)、艾倫索金 (右)。

芬奇像個孩子般,寄了熱情洋溢的群組信給帕斯卡、魯丁與索金,就像在談論明天的遠足計畫一般:

「劇本真的太棒了,這就是部舞台劇,但卻是一部流暢又非常電影化的舞台劇。

我能理解你們會非常謹慎地花上數月挑選主演演員,想要攝影工作很快結束 (4、5 週? 8 天拍一幕戲?)。找場景應該不困難 (我們說不定在市內就能找到所有場景),但剪輯工作會非常花時間。

還有索尼懂得怎麼行銷這種獨角戲電影嗎?」

 

「錢」關難過

大衛芬奇展現了極高的熱情,似乎下一秒他就可以拿起攝影機開拍:他很快地規劃了大概的工作方式,甚至他連預算也早早排好了。可是這時候索尼仍然沒有確定芬奇是不是他們的真命天子,這種猶疑的態度,在一頭熱的芬奇把預算傳給索尼高層之後,迅速把事情轉向更糟糕的方向發展。大衛芬奇要求 1 千萬美金的酬勞、並且要求市場行銷的主導權、以及 4,500 萬美金的製片預算。

事實上即便像《破案神探》(Mindhunter) 這樣乍看之下沒有任何特效的作品,芬奇都使用了大量的電腦動畫,而這很燒錢,只為了實現他心目中的完美世界:

但是對精打細算的老闆們來說,《史帝夫賈伯斯》幾乎沒有外景可言,全部故事都發生在辦公室、客廳與會議室──純粹的三廳電影。不用出外景就能讓製片預算大幅下降,而且這還是一部亞倫索金編劇的電影,他精彩的劇本精華都在對白之中,電腦動畫團隊或是道具組不必想盡辦法生出上古幻獸,這還能再降低一點成本……但芬奇堅持 1 千萬酬勞與 4,500 萬預算不能變動,這次連力挺芬奇的監製魯丁都大動肝火,雙方陷入僵局。

為錢反目的 大衛芬奇 (左)、 史考特魯丁 (右)。

原本合作愉快,如今為錢撕破臉:芬奇 (左)、魯丁 (右)。

亞倫索金甚至寫了一封文情並茂的信想當和事佬,卻因此讓魯丁暴露了他們對芬奇真正的疑慮。

「我不知道芬奇為什麼那麼喜歡我的劇本,比知道賈伯斯是如何成為賈伯斯的我還要喜歡。但我不希望這部電影變成曲高和寡的乏人問津之作,只因為你們大家置之不理現在的僵局。」

索金寫著,

「但是現在有一個滿貫砲的大好機會等待著我們,一個好導演想要來拍這部電影,而且他迫不及待。我只是想請求你們,在你們放棄溝通之前,是不是已經確定你們已經竭盡所能,並考慮過所有的選項,可否不要這樣讓 (芬奇) 難堪。」

因《 社群網戰 》結緣的 大衛芬奇 與 艾倫索金 。

大衛與艾倫因為先前合作《社群網戰》而成為好友。

但是,魯丁的回答是決絕的……而且非常憤怒。

你不覺得花 4,000 萬預算拍三幕戲已經很多了嗎 (芬奇要求 4,500 萬)?你真的確定要讓他主導所有權利嗎?包括市場行銷都由他主控?這是一個不想把龍紋身女孩放在《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 廣告上的導演耶!

大衛芬奇 執導作品《 龍紋身的女孩 》。

基本上你無法光從《龍紋身的女孩》的宣傳了解這是什麼電影。

 

新愁舊恨 

最終雖然索金持續地為芬奇辯護、想找兩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但之後索金也坦承對於芬奇想要主導行銷的決心感到憂慮,他在信中說得很明白:

「如果電影廣告都這樣寫:『不來看這部電影就是大白癡』,那麼票房應當會很危險……」

而這就是大衛芬奇會講的話。他對電影投注 120 % 的心力、極度完美主義、因此他也無法冷靜地接受任何人對自己電影的批評,他甚至也無法接受太過俗氣的行銷方式,他是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那種人。但問題就在,現在可不是 50 年代那種一年只上映不到50部電影的時代,現代電影數量擁擠的好萊塢,非常需要行銷宣傳才能獲得足夠的露出,而從事行銷的態度,可不能像芬奇那麼出淤泥而不染。

而且魯丁的回答透露了芬奇的「前科」:儘管他們在《社群網戰》獲得了名利雙收,但是《龍紋身的女孩》這部更加商業、更加類型導向、更有大明星加持的娛樂電影,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收益。這次失敗有很多很多成因,包括成本太高 (冷調 R 級電影很難賺回 9 千萬美金的成本)、檔期不對 (在聖誕佳節上映一部 R 級黑暗成人導向的推理電影)、片長太長 (長達 2 小時 40 分)、當然,還有宣傳方向錯誤 (設定在所有看過小說的讀者而不是單純的成人觀眾),儘管這些原因不全都是導演大衛芬奇的錯,但現在當芬奇堅持《史帝夫賈伯斯》的預算時,舊怨一次爆發。

《 龍紋身的女孩 》 大衛芬奇 魯妮瑪拉 丹尼爾克雷格 合影。

最終《龍紋身的女孩》天怒人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難溝通、說話難聽、要求嚴格、控制慾超強,這些身為一位完美的藝術家都可能擁有的特質,現在變成索尼影業不放心把世紀之作交到芬奇手上的理由。最終,就在芬奇拿到劇本欣喜讀完後不到 2 個月,他的名字從《史帝夫賈伯斯》的製作名單上被劃掉了。

當然,芬奇被趕走的理由應該還包括這次駭客事件裡另一個焦點:他與安潔莉娜裘莉 (Angelina Jolie) 正在籌備《埃及豔后》這部電影,預期讓裘莉執導而芬奇監製,但是魯丁嚴厲地拒絕讓裘莉當導演的計畫,他講得非常難聽,而還好因為外洩的郵件才讓大家知道,他是這樣說裘莉的:

「我才不會把我的事業賠在一個沒才華又被蠢壞的屁孩身上。」

而很明顯地,雖然最終《埃及豔后》胎死腹中,但是牽扯在內的芬奇也跟著黑了幾分。

大衛芬奇 與 安潔莉娜裘莉 合影。

芬奇與裘莉一直想合作《埃及豔后》,最後卻讓芬奇因此更黑 (裘莉就別提了)。

 

索尼芬奇只能「 切八段 」, 哭哭喔 。

過了半年多,帕斯卡仍舊選擇放棄了《史帝夫賈伯斯》,最終索尼影業為《史帝夫賈伯斯》所做的籌備努力,整碗奉獻給了環球影業:索尼找的編劇天王與他的好劇本、索尼在踢掉芬奇的新導演丹尼鮑伊,通通隨著這個計畫一起移轉到環球影業身上。而最後,環球影業花了 4,000 萬美金的成本、以藝術電影的方式行銷、最後也得到了藝術電影等級的票房──全球票房僅 3,400 萬美金。

丹尼鮑伊 (左) 艾倫索金 (右) 在《 史帝夫賈伯斯 》片場的留影。

丹尼鮑伊 (左) 與艾倫索金 (右) 在《史帝夫賈伯斯》片場。

這種成績,很明顯地與索尼影業當初的野心相距甚遠,帕斯卡他們原本希望能以 4,000 萬美金的成本,拍出一部很像《阿甘正傳》這樣充滿熱情與創傷的動人之作,然後美國國內票房能有破億的成績。比照原著《賈伯斯傳》在全球狂賣的盛況,索尼原本的預期並不能說太誇張。

但是無論如何,這些都過去了。大衛芬奇似乎已經鐵了心不再與索尼影業合作,而他也靠著《控制》(Gone Girl) 證明,陰沉的成人限制級電影也是可以有超高票房──這是他從《火線追緝令》(Se7en) 起就相信的事。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