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後出現6病況,恐是心肌梗塞潛在族群


【早安健康/胡恆穎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名列第二。所謂的心血管疾病,包括中風、先天性心臟病和冠狀動脈症候群等。其中,簡稱冠心病的冠狀動脈心臟病常見的臨床表現就是狹心症。

 

 


狹心症和心絞痛和心肌梗塞擁有密切的關連,由於具有致死風險而備受重視。近來,和狹心症名稱相近的「微小血管狹心症」在日本醫學界引起了一陣關注與討論,底下將詳細介紹,此種尚不被醫學界普遍注意的心血管疾病。

 

 

微小血管狹心症並非狹心症

 

 


九州大學醫學研究所保健學教授樗木晶子指出,微小血管狹心症並非只發生於「微血管」,還包括了微靜脈和微動脈。微小血管所形成的微小循環只在組織之間進行,影響的範圍不會擴及整個器官和循環系統。

 

 


也就是說,微小血管狹心症和狹心症的不同之處在於「影響範圍」和「致死性」。狹心症可能導致血管阻塞,進而引發心肌梗塞並且威脅病患生命。然而,微小血管狹心症不會危及整個冠狀動脈與心臟功能,不構成立即性的死亡風險。

 

 

微小血管狹心症的症狀

 

 


相對於狹心症的病因為動脈硬化,微小血管狹心症起因於微小血管的擴張不全和收縮亢進。主要症狀包含胸部壓迫感、呼吸困難、噁心嘔吐、胃痛和胸口重壓般的疼痛。

 

 


不只是胸部,有時牙齒、下巴、喉嚨、胃、背等地方也會有廣範圍的疼痛。身體處於靜坐狀態時尤其容易發生,通常會持續5分鐘~半天不等。時間上以12~2月為高峰,患者以40~50歲的中年更年期婦女為主。

 

 

雌性激素減少導致微小血管狹心症

 

 


微小血管狹心症之所以好發於中年女性,和「雌性激素的減少」脫不了關係。停經以前,女性的雌性激素可以保護心血管,具有鬆弛血管、提高脂質代謝和抗氧化的作用。停經以後的更年期女性體內由於雌性激素分泌減少,容易罹患微血管狹心症。

 

 


尤其在天氣寒冷和精神壓力過大時症狀會加重。

 

 

攝取異黃酮食品預防微小血管狹心症

 

 


日本國立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的斯波真理子女士建議,中年女性可以多多攝取含異黃酮的大豆食品、食物纖維和青背魚類。除此之外,一天攝入的鹽分最好保持在6公克以下,維持一天一小時進行和緩運動的良好習慣。

 

 


雖然微小血管狹心症不構成即刻性的威脅,但是只要罹患此疾病,代表患者可能為心肌梗塞和腦血管疾病的潛在族群,還是不可輕忽,必須接受妥善的治療與後續觀察。

 

 


【延伸閱讀】

 

 

★ 更多新聞報導

天氣持續回暖至週四「高溫飆30度」
空氣品質監測快訊 臺西紅色警示
回溫但流感還在 1歲童染H3N2過世
101、櫻花同框 未開發的賞櫻秘境
天氣忽冷忽熱 高麗菜竟然開花了

★ 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

「大長今」女星破產 背債7千萬
女董座霸氣:讓員工都有房子
「女兒」遭撞死 男星心碎淚別

------------------------------------

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