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各國領導者們的「危機溝通學」(四):「佛系防疫」的強生與孔蒂

疫情之下,各國領導者們的「危機溝通學」(四):「佛系防疫」的強生與孔蒂

Photo Credit:wikipedia

3 月 3 日,義大利累計確認人數已破 2 千人。來到國會殿堂,國會議員馬特奧達索質詢時,卻因戴口罩而被其他議員嘲笑「作秀」,甚至被要求摘下口罩「尊重議會」。這讓他當場摔麥克風大吼:「瘋了!真的瘋了!議長,我戴口罩並不妨礙任何人,我是在自我防禦!」接著他摘下口罩怒嗆:「那我脫掉口罩好了!⋯⋯」

本文進入分析新冠疫情下全球領導人溝通能力的系列文章第四篇。本系列文章為專訪台灣知名講師李河泉老師系列文章的整理與分析。在前三篇中,老師指出,從溝通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把領導人的特分成四大類型:「強勢領導」、「博採眾議」、「一意孤行」、「無為而治」等四大類型。

在前兩篇文章:〈梅克爾的優雅謝幕〉;〈陳時中的幽默背後〉,我們討論並詳述了「強勢領導」與「博採眾議」兩種類型,並舉出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及台灣衛福部長陳時中的例子;某種程度上,發現他們在「強勢領導」的角色上,都展現了「博採眾議」的共贏溝通特質,在疫情中,輕重穩妥拿捏得宜,都頗得群眾肯定。

而在上一篇文章〈提油救火的「美洲雙霸」〉中,我們則討論了具有「一意孤行」特色的負面領導溝通類型,並且舉出了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以及有「巴西版川普」之稱的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他們面對危機時「一意孤行」的特質,都為國家甚至個人帶來更多、更大、更不可預期的災禍。

在這一個系列的第四篇,我們要介紹的則是「無為而治」的溝通類型:換言之,就是「佛系領導」。

這類領導人,有的是非常具有智慧(或心機)的領袖,他們心中有自己的定見和目標,但也清楚知道審時度勢的重要性。因此他們的策略往往是:「先讓子彈飛一會兒」,再視情況決定之後的策略。換言之,他們表面上看起來並不積極做事情,卻是在等待最適當的時機出現,好讓自己的目標「水到渠成」。

但也有一種領導人,就只能用「無為」兩字來形容而已。他們其實並不適合領導、甚至無法下決定,卻可能在因緣際會下坐上了這個領導者的位置。決策上、溝通上的優柔寡斷,或想要「多面討好」,讓他們無法對重要的施政方向作出決斷,只能隨風向搖擺。面對危機時,這類領導人更可能會讓局勢超出掌握範圍,只能被動地看著狀況失控,並且付出更大的代價。

圖/Unsplash

領導人溝通類型四:無為而治

我們一樣先從歷史上的案例來說起。

漢高祖劉邦就是這種領導人物的「正面」經典代表:他表面上帶了一身的流氓痞氣,心中其實有著稱霸天下的野心,而在他稱帝的一路上,自然少不了倚重眾人的頭腦、武力等;但等天下平定後,他就把包括臧荼、韓信、彭越、英布、陳稀等這些造過反或有造反疑慮的人殺光光⋯⋯。

呃,把人殺光光好像不是很「正面」的案例。但這裡主要想講的是劉邦的「溝通手段」:他以草根味十足又平易近人、看似毫無威脅性的溝通風格,先贏取周遭人等的支持、甚至誓死相隨,但其「佛系領導」的背後,其實有自己深度的心機盤算與清楚的終極目標。

而 400 年之後的劉備父子,也可說都是「表面無為,心機卻重」的深謀遠慮之人。劉備平時展現的形象是個處事謙恭的大度君子,一輩子倚賴諸葛亮、劉關張等重臣,甚至給予前者極大的權力。但他在去世前來個「回馬槍」:對諸葛亮交代如果自己的兒子劉禪實在無法扶持,逼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以取而代之──就衝著這句話,讓諸葛亮忠心地輔佐劉禪到底。

更有趣的在後面,諸葛亮病重死前,這位看起來非常平庸的劉禪竟然問他:「我該如何處理你的兒子呢?」諸葛亮這才知道,這位「阿斗」過去表現在自己面前的愚笨都是裝的!於是他趕忙回答,家中還有八百桑樹,可以讓兒子養活自己,希望劉禪善待他。

到最後,劉禪仍然不放心,雖然沒有取諸葛之子性命,卻取消了應該讓他繼承父親丞相職的機會──這也是「無為而治」另一種始料未及的境界了。

「唱衰國民」準備卸責,自己卻染病的英國首相強森

接著我們把鏡頭轉向當今國際: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的防疫表現,就堪稱本次全球疫情當中無為而治的「奇耙典範」。

3 月 3 日,英國確診人數明顯上升,已超過 50 例。英國政府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宣導民眾避免握手。但此時強森卻嘻笑地透漏他曾經與好幾位武漢肺炎患者握過手,其言行讓許多英國民眾覺得不可思議。

圖/twitter@BorisJohnson

3 月 12 日,英國累計確認人數超過 600 人,強森內閣卻在此時宣布抗疫行動由檢測—追蹤—隔離的「防堵」(contain)進入「延緩」(delay)階段,不再對輕症疑似患者採檢。政府僅「勸導」具症狀者居家隔離,幾乎沒有其他任何配套措施。同時商店照常營業,學校照常上課,亦未禁止大型公眾集會。

沒想到,短短 2 天後,英國累計確診人數就破千,而強森內閣的防疫路線仍不脫「佛系」基調,他個人也不斷地「溫和建議」或「呼籲」民眾小心感染,絲毫看不出面對當時在歐洲已經快速蔓延的疫情,有什麼具體的示警與相關作為。

結果就在 3 月 27 日,英國累計確診人數來到 1.5 萬人時,連他自己也感染了!

截至今年 7 月,英國累計確診人數已經超過 30 萬人,因病死亡的人數更高達 2 萬 9427 人,成為全歐疫情最慘重的地區之一。原來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公衛大國,卻因為強森優柔寡斷的「佛系防疫」而摔了個大跤:

舉例來說, 2 月 10 日,衛生大臣漢考克(Matt Hancock)已經將疫情風險上調至「嚴重和急迫」等級,賦予公衛部門強制隔離感染者的權限。

但當時強生卻未採取相應行動,而是認為政府不應任意改變現狀,並且認為「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效應下,英國能夠自然地安渡危機──他對外的多次公開發言,也都是採用這樣「無為而治」的語氣來「安撫民心」。

然而,隨著疫情的持續擴大肆虐,以及雨來自英國劍橋大學、倫敦政經學院、帝國理工科技大學等學府的相關研究主張拉鋸下,強森政府被迫面自己的「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如意算盤是無效的,最終只好調整方針,也在最後一刻保全了差點癱瘓的 NHS 系統──但強森在這過程中的「無為」表現,早已因此成為領導人溝通的負面教材。

他的「經典語錄」還包括,在 3 月 12 日英國確診人數明顯攀升時,他竟然公然「唱衰國民」:「疫情將持續擴散,我必須坦白告知英國民眾,還有更多家庭會提前失去心愛的人。」此舉被英國媒體、輿論重批,認為他尚未提出具體行動,就企圖向國民「打預防針」以卸責。

孔蒂──難敵「風土民情」的無奈總理

截至 7 月 5 日,義大利累計確認人數已來到 24.1 萬。儘管現在疫情逐漸趨緩,但這個目前唯一經歷過「全國封鎖」的歐洲國家,早已成為全球焦點,也值得我們探討。

圖/twitter@Giuseppe Conte

其實義大利出現第一確診病例時,總理孔蒂(Giuseppe Conte)就快刀斬亂麻立即與中國斷航,並宣佈 6 個月的緊急狀態令;隨後卻因多重因素,導致他的治理等同於「無為」,仍然不幸導致疫情失控。

比如義大利式的封城「落實」到地方上時,一切成為表面文章:例如雖然學校停課、公共場所關閉,但所有體育賽事仍然照常舉行,只是觀眾不能到現場加油而已。而「緊急狀態令」下,人們仍然任意逛街、聚餐、喝咖啡以及參加派對,餐廳、酒吧營業絲毫不受影響。

再者是義大利的「風俗民情」部分:該國民眾注重人與人間的近距離接觸,見面擁抱、貼頰親吻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疫情發生後,各城市廣場中仍然擠滿男女老少,咖啡坐與酒吧台依然人滿為患,馬照跑、歌照唱、酒照喝、舞照跳。孔蒂頒佈的「規範」只被當作參考,甚至連戴口罩還會被嘲笑;同時還有許多地方民眾就孔蒂封城以及戴口罩的「建議」示威遊行。

時間回到 3 月 3 日,義大利累計確認人數已破 2 千人。來到國會殿堂,國會議員馬特奧達索(Matteo Dall’Osso)進議場質詢時,還因為戴口罩而被其他議員嘲笑「作秀」,甚至被要求摘下口罩「尊重議會」。

這讓他當場氣爆、摔麥克風大吼:「瘋了!真的瘋了!議長,我戴口罩並不妨礙任何人,我是在自我防禦,因為免疫系統不好!」接著他摘下口罩後怒嗆:「那我脫掉口罩好了!但我告訴你們,我去過 3 個疫區,你們覺得我是戴口罩好還是這樣好?建議你們還是讓我戴著口罩吧,為了你們自己的安全!」

「無為而治」的領導溝通方式可能造成好壞不同結果

經過分析,我們發現,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與義大利總理孔蒂(Giuseppe Conte)都屬於「無為而治」的溝通類型,換言之,就是所謂的「佛系領導」。

但是,強森的「無為而治」之中,又帶有些「一意孤行」的成分:他的「無為」與其說是不進行種種專家建議的防疫工作,不如說自己一開始相信透過「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英國將自然走過風暴──然而,當諸多客觀證據都顯示這個方法顯然會造成比想像中更大的傷害時,他卻因為自身的立場拒絕做出調整。

而義大利總理孔蒂的部分,則比較讓人同情一點,因為他的「無為而治」,有更多的「無能為力」在裡面──他並不是沒有嘗試作為過,只是義大利的風土民情、國會生態,並不是他個人能迅速調整的;不幸的是,這些部分卻成為此番防疫作為中的絆腳石。

李河泉強調:「『無為而治』可以正面也可以負面。但正面的『無為』絕對不是『什麼都不做』,反而是在做好一切部署之後才『讓子彈飛』。審慎地預先做好一切準備,才是『無為而治』的最高境界,否則僅是單純的無能而已。」

到此為止的四篇文章,我們已經把「極權領導」、「博採眾議」、「一意孤行」以及「無為而治」四種領導溝通類型介紹完畢。在接下來的最後一篇文章中,我將統合李河泉老師的觀點做一整理,同時為大家羅列領導人在危機溝通當中不能踩的地雷,提供給讀者參考。

(未完待續,下篇請見:〈疫情之下,各國領導者們的「危機溝通學」(總結):管理者不能踩的 3 大地雷〉)

執行編輯:邱佑寧
核稿編輯:張翔一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廣編企劃|品牌 20 周年傾力貢獻!傳繼蠟雕工藝,巨型創作羅浮宮盛大展出,Cindy Chao 榮登法國百年珠寶學府,首位受邀亞洲藝術家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