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熱文

大肚山腳的兩輪傳奇 智慧單車騎向全球

踏上自行車,享受時速20公里的美好風景,是許多台灣人的休閒娛樂。40年前,台灣自行車就賣到美國,在國際搶下「自行車王國」美名。這個故事要從台中大肚山腳說起。

台中-自行車-單車-電動自行車-腳踏車-A-Team-劉金標-巨大-台萬-美利達-海洋台灣夢 圖片來源:劉國泰
    其他

走進台中大甲的一棟建築,穿過窗明几淨的辦公室,一排排尺寸各異的單車踏板和坐墊,整齊地陳列在會客室。

一旁工廠裡,一米六高的機械手臂正忙得不可開交,將熱騰騰剛出模的鋁製踏板快速放到架上,再把冷卻完畢的丟進一旁鐵桶。

成立36年的台萬工業,以踏板、坐墊為主力,在歐洲市佔率名列前茅,2015年斥資上千萬投資全台第一條自動化踏板組裝線。

和47歲的自行車龍頭巨大機械一樣,他們都是來自台中大甲。根據財政部統計,台灣自行車及零件製造商有八成在台中、彰化一帶,其中無論是家數或營業額都是以台中為多。

出身台中的巨大機械創辦人劉金標,是台灣自行車業重要推手。除了推動自行車產業的集體升級,更帶起國內單車旅遊風氣,讓台灣成為自行車生產和騎乘的大國。

大肚山腳下的自行車艦隊

究竟大肚山沿線為何能成為全台自行車的心臟地帶?他們如何帶領台灣自行車穿越低價競爭的幽谷,登上世界市場的頂峰?(延伸閱讀:大肚山下的兆元產值聚落,從阿公到孫輩都玩在一起的祕密

「這是1899年德國的廣告,」台萬工業創辦人白政忠走過辦公室外、裱框起來的大型海報。20年前併購歐洲知名單車品牌Union,重視傳承的白政忠把相關資料都保留下來。

廣告

台萬工業的踏板製程,從金屬台身冷卻、加上反光條,到置入讓輪軸轉動的細小滾珠,都已經有自動化程序。圖片人物為台萬工業創辦人白政忠。(吳宙棋攝)

台灣自行車業早已習慣打國際盃。1970年代開始外銷美國,到了1990年代成為全球自行車及零組件的重要供應者,有「自行車王國」的美名。

台中是全球自行車供應的重要城市,從代工開始,到如今在全球高階自行車品牌和零組件都佔有一席之地。

根據財政部統計,台中自行車和零組件共409家企業,去年共創造828億的銷售額。(延伸閱讀:全球唯一智慧自行車產線在大甲 巨大為何選擇回台升級供應鏈?

事實上,台中的自行車零組件聚落發展很早。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8所計劃總監呂曜志指出,1950年代國內開始製造自行車,台中就有相關業者,「早期豐原有人用鐵製油桶做車架,」他指出。

廣告

巨大揪團打仗成商界經典

回顧近代自行車歷史,老家在台中沙鹿、從大甲發跡的巨大機械創辦人劉金標,是帶動產業競爭力的靈魂人物。

2000年初期,眼見日本自行車業外移後、不敵殺價競爭逐漸萎縮,他邀請另一家成車廠、彰化美利達創辦人曾鼎煌,聯合11家供應商在2003年成立自行車聯盟A-Team,學習豐田生產系統,大幅提升生產效能、縮短交貨時間。

影響所及,引發其他自行車廠、甚至工具機業者群起仿效,為後續少量多樣的高單價生產打下基礎。儘管2016年因階段性任務完成、宣布解散,聯合競爭對手提升生產標準的A-Team,至今仍是商管界的經典教案。

「他一旦下定決心做的事,就一定要完成,」台中市經濟發展局長、出身自行車業的高禩翔這麼看劉金標。

廣告

高禩翔回憶,一次劉金標騎車環島,行經苗栗通霄時,因為向群眾揮手而不慎摔車,現場一片緊張。但劉金標選擇不休息,處理完傷口後就回到自行車上,繼續趕路,「他是非常有意志力的人。」

也是這樣的精神,讓他成為台灣單車熱潮的重要推手。(延伸閱讀:劉金標 騎出一條不同的路

十多年前,劉金標就主張要將台灣打造為「自行車島」,後來身體力行,在2007年、以73歲高齡挑戰單車環島。兩年後他創辦捷安特旅行社,推廣自行車旅遊,引領更多人深入台灣各地、體驗時速20公里的美好風景。

巨大機械創辦人劉金標不僅是台灣自行車產業重要推手,也身體力行帶起了自行車運動休閒風氣。(黃明堂攝)

如今劉金標的夢想已然成真,腳踏車現在已是廣受國人歡迎的休閒旅遊方式。

廣告

兩輪熱潮驅動交通未來式

「我很喜歡速度感,」對35歲的白領上班族鄧凱云來說,騎腳踏車是運動也是休閒。(延伸閱讀:為何日本人也開始迷上台灣環島?

在台北工作的她,去年剛入手捷安特的一輛女性車款,每逢下班或假日,她總愛跳上腳踏車,享受盡情飆速的暢快,連自小跟著她的過敏鼻塞,也常在騎車時消失於無形。

出身屏東的她,回老家潮州時也會和舅舅、表弟來趟小旅行,用騎腳踏車的方式邊吃邊玩,「可以騎車沿路吃,到處看看、拍照。」

自行車旅遊蔚為風潮,還發展出各式分眾市場。鄧凱云本身就追蹤了3個以自行車為主題的網紅。她觀察,有些企業的單車社團會邀請這些網紅擔任活動來賓,是一種新型態的休閒娛樂模式。

廣告

近年的電動車和物聯網趨勢,將帶來新一波產業轉型,也催生對城市交通的新想像。(延伸閱讀:一輛10萬的聰明單車 幫台灣反攻紅色供應鏈

「連電鍋都可以連網了,自行車要好好利用5G帶來的機會,」自行車暨健康科技工業研發中心總經理梁志鴻說,「誰先設計出更好的服務,就能得到戰略優勢。」

讓電動自行車融入城市運輸,是另一個例子。他指出,現在已有城市用電動自行車作小量的運載,若能推動微運輸應用,自行車不僅能促進個人健康,還能減少城市車流和污染。

面對關稅不確定性和工業升級浪潮,根留台灣的自行車廠紛紛加碼投資。高禩翔舉例,巨大機械投資台中50億元,是近期最大投資案,將帶來更多就業和投資。

自行車零件商也善用智慧製造,讓佈局更機動。台萬工業總經理白亞卉指出,以往製造機台需要很大面積,智慧化生產後佔地面積縮小、人力精簡,需要遷廠時速度可以更快,「這樣使用土地面積和人力,能讓效率達到極致。」

從代工起家,到如今成為單車生活家,台中自行車業居功厥偉。身手矯健的他們已快速轉向智慧製造,繼續代表台灣在世界的賽道上奔馳。(責任編輯:賴品潔)

【全台20個在地國際的故事】

產品直送亞馬遜、臉書 工業老城貿易戰得利
體驗台南巷弄裡的「生活感」,讓你不只觀光更想移居
60年前被逼辦酒廠,今日營收破百億 金門不甘只靠高粱酒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天下雜誌》675期《海洋台灣夢:我們要什麼樣的國家?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2030年臺中時空膠囊:打造環保低碳新城市!
最新訊息
【每日6元】AI x 編輯協作為你精選國際大事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