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台灣青年只有小確幸?或許,只是我們把「狼性」用在不同的地方而已

誰說台灣青年只有小確幸?或許,只是我們把「狼性」用在不同的地方而已
農曆年期間,不少朋友紛紛從大陸返台,有扎根了幾十年的台幹,也有才去沒幾年的青年。經常往返兩岸三地的他們,不免俗地要來「兩岸比一比」,什麼中國的行動支付多方便、北京上海深圳多繁華、中國進步得有多神速,對岸青年積極又「狼性」等等。這些都是從親身經驗得來的觀察,無可厚非地,其中有的是事實,也有刻意省略背景探討,或斷章取義地強化某些看似完美的表象⋯⋯。 若單從 GDP 和過去幾十年的經濟發展來看,中國確實表現不俗,目前站穩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很快地有機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當然,這是從某些特定的數據來看,若要比「人均所得」、「人類發展指數」,甚至「自由度與人權」這些指標,那完全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農曆年期間,不少朋友紛紛從大陸返台,有扎根了幾十年的台幹,也有才去沒幾年的青年。經常往返兩岸三地的他們,不免俗地要來「兩岸比一比」,什麼中國的行動支付多方便、北京上海深圳多繁華、中國進步得有多神速,對岸青年積極又「狼性」等等。這些都是從親身經驗得來的觀察,無可厚非地,其中有的是事實,也有刻意省略背景探討,或斷章取義地強化某些看似完美的表象⋯⋯。

若單從 GDP 和過去幾十年的經濟發展來看,中國確實表現不俗,目前站穩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很快地有機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當然,這是從某些特定的數據來看,若要比「人均所得」、「人類發展指數」,甚至「自由度與人權」這些指標,那完全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大陸有多好」,相比之下的台灣好像就有那麼點「經濟差」、「發展停滯」、「年輕人都只會小確幸」⋯⋯。不光是(部分)台商們這麼看,某些立場鮮明的主流媒體,也時常指桑罵槐,或隱喻或明喻地發表類似的社論,好像台灣有多糟糕似的,然後順理成章歸咎給政治內鬥、社會內耗或是年輕人不上進云云。

若要談比較,拿本質上不同的兩者,用同樣且概括的標準(例如 GDP?)去相比,其實不見得客觀,更別說諸多複雜的情境與各自的主觀因素,都會讓「自以為」的某些標準,錯誤地被用來評價不一樣的價值。

上海永遠不會(也不需要)是倫敦

記得之前在英國念書的時候,跟一群朋友去 Sky Garden 看夜景,360 度的設計讓半個倫敦市的景色盡收眼底。一夥人讚嘆之餘,身旁一位來自大陸的同學淡淡嘟嚷了一句「上海比這好看多了⋯⋯」,沒有惡意,也聽不出有自高一等的意思。

可能從很多剛性指標來衡量,上海確實更繁華,燈紅酒綠更多一點。但是,上海永遠也不會(也不需要)是倫敦,它們是兩座完全獨立且各有特色的城市,燈火輝煌的背後,各自有無數個獨一無二的故事與絕無僅有的發展史。倫敦的閃耀動人,你就算把十個上海加總都沒法蓋過其光輝;反之亦然,世界上也找不到任何一座城市,能擁有哪怕上海一半的精彩。

這感覺,有那麼點像那些老拿大陸的北上廣和台北台中高雄在作比較的論述。不錯,如果從近幾年台灣的經貿與成長率來看,我們沒有表現得很好,房價物價很高,但薪資條件不佳,廠商與人才出走(到中國或其他)⋯⋯;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有很多被國際社會認可的表現,例如民主與轉型正義、新聞自由度(亞洲第二)、性別議題(同婚法)、勞工與人權保障,這些很難被「金錢」衡量的東西。再說了,台北雖然是舊了一點,沒有動輒幾萬平米的技術園區、百貨與商場建案,但論起都市規劃、大眾運輸、整體的整潔度與便利性、市民的平均素質等,可是一點都不差的好嗎。

圖/Lisanto 李奕良 on Unsplash

我們把「狼性」用在不同的地方

「你看大陸年輕人多拼,要嘛在華為百度 996,要嘛創業,年紀輕輕就如何如何,身價就 xxx 之類⋯⋯」

通常比完了城市、硬體、建築與 GDP,接下來多半就是針對年輕人,來場誰比較積極進取的對照。所謂大陸的青年們比較有「狼性」,這其實並不是壞事,狼性是某種人格特質,在強調競爭與發展的社會關係中,或許是締造事業成功之必要。而舉凡任何人,願意義無反顧地追求某種信仰、花費無數時間精力成就夢想,哪怕這些夢想叫「賺錢」,都值得被尊重,畢竟夢想不應該在層次上有所謂的高低之分,任何人都有權利選擇(或被環境所迫?)他想過的生活。

於是,不少大陸青年們,紛紛有看起來很厲害的事業、相當高的收入與響亮的頭銜,他們很可能在 10 年,20 年就攢足了錢,過上財務自由的生活。狼性,適時地幫助了一批有能力有抱負的人,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人生勝利的目標。

台灣呢?當然也有秉持這種信念的青年朋友,可不是嗎,每年也有許多人前仆後繼地到對岸市場去開疆闢土,成功案例自然也不少。但那些留在台灣的,格局就比較小?就只在乎過著小確幸的日子?就好像比較沒有競爭力?

我倒不這麼認為。反而,所看到的是,台灣很多青年人,他們一樣充滿著「狼性」,只是,用在不同的地方罷了。

同樣是創業或創作,不見得要談什麼互聯網、AI、共享經濟、區塊鏈這些風口上豬都能飛的題材,或那些動輒幾個億的融資項目。台灣就有一群年輕人,只用很少的資金但大量的熱情,去關注 local 的社區,致力發掘那些隱藏在各個角落的亮點,整合資源與行銷,運用新媒體,同樣也能創造不錯的流量或是暢銷的作品,在某種程度上達到財務與名氣上的成功的同時,也連接了鄉土與人情,傳遞了百工百業的故事──像是「一件襯衫」、「做工的人」等等。

圖/一件襯衫 臉書專頁

同樣,也有另一群人,他們關心香港反送中,關心罷工與勞工權益,關心原住民新住民的權益,關心土地與居住正義,也積極從各種層面實踐公民參與政治的義務。在某些不同立場的人看來,這些以學生為主的社會運動,或許手段有些粗糙,或許,背後有其他更複雜的勢力在操作;但不可否認,他們是來自各個領域的優秀學生,按照正常的人生劇本,大可乖乖唸書,從頂尖名校畢業,進公司好好工作然後升職加薪⋯⋯;但他們沒有,或者至少在當下選擇投入一些不太可能對自身帶來任何利益(甚至還會惹上麻煩)的活動,因為賺錢不是人生的唯一,因為若想共建一個更好的社會、一個更公平的體制,也很值得以「狼性」般的勇氣,去衝撞既得利益,去捍衛民主與人權的基本價值。

更有不少朋友,有的還很年輕,才高中甚至是國中,或是海外學成歸國,他們關注氣候變遷、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性別平權、貧窮與永續發展等議題,有些充分利用課餘或業餘時間,有些乾脆全職投入,放棄的可能是更好的待遇或是其他機會成本,像是「高中生的循環經濟」、「ZAZA 眼」。還有那些在各個艱困環境,例如斯里蘭卡北部省、科索沃、車諾比、西撒哈拉等,默默貢獻的台灣年輕人。

你以為這些人幹嘛不好好唸書,努力賺錢就好?或明明就有很強的 IT 與 finance 能力,或同樣也有大膽創意與說到做到的實踐力,怎麼盡做些報酬與投入不成比例,或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在一篇〈台灣「小確幸」背後的大格局、真野心、硬底氣〉文章中,有一個段落我非常喜歡。文中說到台灣青年人確實有那麼點「小確幸」,但「這是一種有大格局的小確幸。我們要求幸福要能包山包海,廣庇四垠,包括遠方的人,不同語言和膚色的人,包括還沒出生的人,包括石虎和白海豚,甚至路旁的樹木,山谷中的溪流。我們要的幸福是今天,明天,十年後,五十年後,及至子孫都能享有。」

這可能就是台灣的狼性,或者說,這就是我們的積極性與競爭力。我們不一定富貴逼人、站在閃光燈下享受全世界的羨慕和嫉妒,但我們立志一次種下一小顆種子,讓這些種子,在十年、百年後長成一片森林,草木芬芳,盡可能地讓所有人都受惠,讓人人無論貧富、無論階級與任何先天的差異,都能活在一個相對公平,且彼此尊重的社會。

運用「狼性」追求財富與地位並沒有不好,誠如上述,這是每個人價值觀的選擇。但當一個社會只剩很少數的價值觀而眾人還趨之若鶩時,那就比較畸形且可怕。一個健康的社會,需要汲汲營營的資本家,需要把構想商業化的創業家,同樣,也需要一大群擁有高智商、能力超群、掌握並懂得運用資源的人,把最好的想法與最先進的知識,投入在各個領域,特別是那些「無法立刻變現」、「很難立即帶來財富與榮耀」的領域。他們默默卻持之以恆地付出,很可能此生也就平凡地過了,很可能一輩子不會是所謂「狼性青年奮鬥成功」的勵志典範,但我相信他們總是留下了些什麼,一些小小的,撼動社會的力量,假以時日地累積,我們或我們的後代終將看到那些成果,成為令人驕傲文明的一部分。

若再遇到這些主張「大陸好棒」的長輩朋友們,我很想跟他們聊聊。我知道深圳上海高樓林立繁華無比,我知道那些經濟特區動輒大刀闊斧地政策與建設,那些水泥硬體裡面當然也有著這世上最聰明最努力的一群青年,懷著夢想,操著狼性,打拼著事業⋯⋯;但是,這不代表台灣就永遠地略遜一籌,也不見得我們的年輕一代就真的這麼沒競爭力,他們只是在更多元的場域,用不一樣的方式,爭取他們認為同樣也很重要的事而已。

圖/Max Oh on Unsplash

執行編輯:張詠晴
核稿編輯:何承祐

Photo Credit:Carl Cheng on Unsplash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廣編企劃|兔兔飼養知多少?打造共好生態圈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