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焦點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你吃的每一口台灣米,都對環境有所貢獻

農業不只是供應糧食,背後還涉及整個文化、環境和生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委陳吉仲在2019天下經濟論壇(CWEF)主講「新食農文化運動」,強調若從市場角度,一年產值五千多億元的農業並不起眼,但消費者吃的每一口米、每一口菜,都對糧食安全和環境生態有所貢獻,但要怎麼吃,又該吃什麼?這些仍需靠食農教育讓社會大眾更了解。

CWEF-陳吉仲-農委會-食安-糧食-食農教育-台灣新農食文化運動 圖片來源:吳宙棋
    其他

農業產值一年5000多億而已,可能比不上大公司或電子廠,但它卻賦予太多的正面、外部性的功能,包括對糧食安全、生態環境,生態多樣性的貢獻。

進口比較便宜,為什麼買國產農產品更好?

以水稻為例,國際市場的水稻價格約1公斤11台幣,我們的產地價格是23台幣,到市場銷售大概就40台幣;所以從市場的角度,其實我們應該直接進口。
  
然而全台灣水稻田大概有28萬公頃,一年的產值有300多億台幣,當消費者吃一鍋米,背後代表的不是1公斤40台幣或者11台幣,而是對糧食安全跟文化的貢獻。比如說如果沒有水稻田,我們的地下水大概有七成五就不見了,這就是所謂的農業對生態跟國土的貢獻。 

如果沒有28萬公頃的水稻田,你坐台鐵到花東,就看不到綠油油、黃橙橙的稻田景觀;沒有28萬公頃的水稻味道,你到台東池上可能就不會去看金城武樹。

農業為什麼重要?其實背後絕對不是只有產值,還有所謂的糧食安全、文化生態和景觀的貢獻。在其他國家還開始跟醫療長照結合,很多的治療過程透過農業,跟健康更是息息相關。

農業不只是單純的生產,還有食農教育跟文化再推廣

我們為什麽要推食農教育?最近電視報導芒果有黑點不能吃,其實不對,它只是芒果生產過程的黑斑病,或是炭疽病所造成,對人體健康不會有影響,稍微削去,整體還是可以食用。現在是芒果盛產時期,如果像這樣最基本的知識,沒有透過相關管道傳遞給所有的消費者,那就很可惜。

廣告

農委會也有責任,要把這些基本的知識跟大家說明。再舉個例子,比如說環保一體,所以樹都不能砍,這對嗎?一定不對,如果樹都不能砍,它吸收二氧化碳到某個程度,就沒辦法再做碳吸附,對環境也不好。我們有210萬公頃的山坡地、林地,裡面有很多森林,透過適度的疏伐,不止可以提供國內木材,還可以減少進口。因為減少木材進口,對全球二氧化碳的減少也有貢獻。

這部份我們就是要跟全民講,所以農委會已經開始通過可以適度疏伐木材,進一步把木材跟文化、生態結合。我們之前邀請國際上一些藝術家將木材雕刻成藝術品,送禮絕對是「唯一」,因為第一,它能代表台灣的木材、第二,是台灣的生態、第三,是台灣的文化創作,後續我們也會持續發展類似結合,讓農業不只是單純的生產而已。

廣告

多消費國產品,才能保住農業和生態

食農教育的重要性,我可以再舉一個例子。消費習性的改變讓台灣的雞肉進口大幅度增加,因為炸雞店、鹽酥雞店等林立,但進口的都不是一整隻雞,而是各個部位且都庫存很久。不是說進口不好,但還是鼓勵大家多消費國產雞肉。我們一定要把這樣的知識傳遞給消費者,他才會回來購買我們台灣自己的農產品,就保住了農業、生態文化,同時更保障了糧食安全。

當各位一點一滴的從日常生活和消費行為做改變,不只對自己的健康好,也是在幫助農業,因為這些都是大家可以享受的。

廣告

3年前,我們開始推動學校午餐使用在地食材,遭遇重重困難。台灣的國中、國小總共有大概3000多所學校、180萬個學童,這部份其實要反映的是什麽?當小朋友今天吃了營養午餐,回去以後,可以上登錄平台去點選;比如今天吃的空心菜是桃園哪一個農民生產,改天戶外教學去看,他才知道自己吃的東西是從哪裡生產出來,環境的真實樣貌又是什麽模樣。

如果可以做成這樣的時候,我們的食農教育就成功了,但目前這只是第一步!

►►2019 CWEF夏季場完整演講精華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解讀・債券關鍵字Ep.2】選對區域沙里掏金,讓投資收益「Jump!」跳起來
最新訊息
每日6元,固定為自己充電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