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電的回收「技術」很環保,卻可能造成2項汙染

太陽能光電的回收「技術」很環保,卻可能造成2項汙染
Photo Credit: 台灣電力公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由於太陽能板拆解後,主要的成分仍為玻璃,貴金屬含量相當低,沒太大經濟效益,業者可能不願主動進入回收體系。而若無法妥善回收,則可能污染空氣、水源及土壤。

中選會昨(4)日舉辦的「支持核能」公投辯論,會中「以核養綠」團隊表示太陽能板上的塗料有毒,會污染水資源。今天經濟部率太陽光電業者召開記者會,表示太陽能光電的所有零件、材料都安全無虞。但目前,太陽能光電還有兩個問題要克服,第一是,太陽能板退役後,由於太陽能板中的稀有金屬極少,可能無法吸引業者投入回收系統,第二,製造太陽能板時會產生廢砂漿,如果沒妥善處理,可能污染水源及土壤。

《自由時報》報導,中選會昨進行公投第16案「支持核能」公投辯論,會中正方「以核養綠」團隊廖彥朋表示太陽能板上的塗料有毒,會隨雨水流到水庫裡影響生態及飲水。

經濟部帶光電業者開記者會:太陽光電很乾淨

(中央社)針對全國性公投案中出現「太陽能板有毒」論述,經濟部今(5)日召開記者會澄清,請業者從浸水、製造、清洗等各方面說明太陽光電板並無毒害,避免產業內外銷因此受到損害。

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郭軒甫首先解釋太陽能的「浮筒」,他說,「浮筒」是由高密度聚乙烯吹塑而成,使用溫度可達攝氏100度,在室溫下不會釋出任何有機溶劑,這種材料也被義大利用於全球最大的浮動碼頭,美國加州也以聚乙烯製成遮光球,覆蓋在水庫上、避免水分蒸發。

太陽光電模組部分,郭軒甫表示,全球200多個國家已安裝約480GW太陽光電板,但未曾聽說因此引發中毒事件;太陽光電產業協會公共事務委員會主委陳坤宏指出,台灣是全球太陽能電池第2大生產國,主要市場包括歐洲、日本、美國、中國,業者也在德國、美國、日本等地設廠,生產過程及成品均符合當地環保安全的高標準,在台灣同樣依法行事。

針對清洗用洗劑的疑慮,郭軒甫表示,太陽能板多採傾斜設計,可利用降雨時沖刷清除太陽能板上的灰塵與鳥屎等髒污,久未降雨時可能才需要用使用高壓水柱清洗,但也不須使用化學藥劑,加上許多設置場所與農、漁業養殖空間共構,業主也會要求不能使用化學藥劑。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表示,公民投票案第16案中,提案人提及「太陽光電板有毒,設置恐影響環境」,此言論未經證實,不僅可能影響國內推動太陽光電設置,對以外銷為主的太陽光電產業出口也可能造成損害。

太陽能板可回收,但經濟效益太低,環保署打算要求業者「先繳回收費」

但其實,太陽能板的回收,有很大的疑慮,問題不是「能不能回收」,而是可能「沒人願意回收」。根據「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的報導,成大資源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陳偉聖表示,由於太陽能板拆解後,主要的成分仍為玻璃,貴金屬含量相當低,業者可能不願主動進入回收體系。而蘋果日報》報導,環保署預估,2023年太陽能光電板廢棄物數量約1萬公噸,2025年約10萬公噸,必須有良好的回收體系才可能完成回收。

而中山醫學大學職業衛生學系教授劉信宏表示,若無法進入回收體系,直接進行焚化或掩埋,則化學物質、金屬及各類物質會進入空氣、土壤及地下水體中,增加污染疑慮。因此目前都傾向學習歐洲太陽能板回收機制規範,事前收取處理費。

(中央社)李君禮表示,能源局目前正與環保署討論規劃相關制度,包括可能從明年起從太陽光電躉購費率提存基金用作除役費用;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長賴瑩瑩今天也在立法院表示,相關回收管理機制將在今年底前訂定,預估明年開始提存經費。

有毒的「廢砂漿」,回收技術研發出來前就被亂倒多年

綜合「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的報導《TVBS》2016年的報導,另外還有一項太陽光電廢棄物,雖然已有技術可以循環利用,但仍然造成問題。

成大資源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陳偉聖表示,製作太陽能板的過程中,必須進行晶圓切割,會產生有毒的廢砂漿。4、5年前,技術尚未完備時,廢砂漿無法妥善回收利用,當時,台灣太陽能廠每個月至少將3000噸的廢砂漿亂傾倒,業者私下透露,傾倒地點包括桃園大園、苗栗、彰化、雲林虎尾、高雄、屏東、台東。

陳偉聖表示,但現已有完善的技術和回收機制可以處理廢砂漿,也有足夠的經濟效益吸引業者進入回收系統。然而過去非發傾倒的廢渣,仍須處理,否則廢砂漿中的有毒物質乙二醇和聚乙二醇如果流入土壤或水源,就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羊正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