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加坡還自居「開發中」,台灣自願升格為WTO「已開發國家」

中國、新加坡還自居「開發中」,台灣自願升格為WTO「已開發國家」
Photo Credit: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C BY ND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日前在WTO貿易政策檢討會議上,承諾在未來的談判中,將不再使用「開發中國家」享有的特殊與差別待遇優惠,而是以「已開發國家」定位參與談判。

(中央社)美國駐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大使習達難(Dennis Shea)在美東時間12日參與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討會,會中提及台灣在日前WTO貿易政策檢討(Trade Policy Review)會議上,承諾在未來談判中,將不再主張「開發中國家」,使用開發中國家所享有的「特殊與差別待遇」優惠,而是以「已開發國家」的定位參與談判,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證實此事,表示此舉宣示台灣政策朝向自由開放,更有利參與未來國際談判。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在烏拉圭回合談判達成協議後,於1995年成立多邊貿易體系WTO,目前已經擁有163個會員國,但WTO多年來陸續展開杜哈回合等新一輪談判皆無疾而終,多邊自由化進程嚴重受阻,WTO改革聲浪也愈來愈高漲。

習達難說,在最近一次的貿易政策檢討(Trade Policy Review)會議上,台灣就做出承諾,在未來談判中,將不再以「開發中國家」的定位,使用開發中國家所享有的「特殊與差別待遇」優惠,台灣將以「已開發國家」的定位參與談判,美國希望看到更多像台灣這樣的例子。

WTO架構下,開發中國家的關稅減讓幅度及對敏感產品市場的保護,條件都優於已開發國家。

曾參與台灣加入WTO談判的鄧振中告訴《中央社》記者,實際上台灣加入WTO時,就已表態不要求烏拉圭回合談判中給予開發中國家的特殊待遇,雖然在入會談判中台灣仍主張開發中國家立場,希望能將部分產品與項目市場開放時程列入例外,但實際上,在自由化、法規透明、體制改革、國際接軌等工作上,台灣「都已經在做很多努力了」。

鄧振中說明,目前開發中國家的開發程度實際上差異很大,許多國家認為,已有相當程度開發的國家與剛起步階段國家,適用相同特殊待遇不太合理,政府考慮到台灣目前發展方向與未來政策,若在談判中再主張希望引用例外,「容易產生誤會、好像政策隨時會轉彎」,因此決定未來談判時將採「已開發國家」立場。

鄧振中表示,以「已開發國家」定位參與談判,有助各國更清楚瞭解台灣政策朝向自由開放方向前進,也是持相當開放體制與各國談判,應更有利台灣未來參與國際上的協商。

是什麼讓台灣放棄「開發中國家」優惠?

據我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網站資料,WTO對會員的開發程度採取「自我認定」原則;我國目前於WTO坎昆部長會議自我認定為「開發中國家」。

WTO對「開發中國家」或「低度開發國家」有優惠性的待遇及彈性的措施,包括提供較長的緩衝時間(過渡期)完成WTO的協定及承諾、更多的貿易機會、受到WTO條款及所有會員保障其貿易利益。在工業產品關稅談判中,已開發國家須承諾在3年內,將剩餘關稅降到零;但開發中國家在3年內關稅只須降到3%,低度開發家甚至可自願選擇要不要調降關稅。

《聯合報》報導,經濟部常務次長王美花說,近年來美國和歐盟一直在檢討改革WTO中關於開發中國家自我表述這件事,歐盟甚至主張應該有開發中國家的「畢業機制」,美歐2大經濟體尤其對中國、南韓、巴西、新加坡等國仍主張自己是「開發中國家」而享有特殊與差別待遇,最有意見,台灣做出最新宣示是希望能起「示範作用」。

中經院副執行長李淳表示,台灣在2002年正式成為WTO會員時,就是以已開發國家的身份加入,後來才又爭取要求特殊與差別待遇。但是美歐2大經濟體近年來對於WTO「開發中國家」浮濫情形已多次要求改革,台灣主動表示願意在未來談判中,不會主張給予發展中國家特殊與差別待遇,將有利於台灣在國際各種不同場合,提出不同的參與和貢獻,爭取更寬廣國際舞台空間。

而台灣自願在WTO「升格」成已開發國家,也被認為與台灣政府緊鑼密鼓急著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有關,希望藉由向國際表達開放市場的決心,爭取加入CPTPP的談判。

CPTPP的成員國包括日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汶萊、墨西哥、智利及秘魯等11國,其中大多為我國主要的貿易夥伴,對我國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另外,前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幹事拉米(Pascal Lamy)日前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也指出,台灣幾乎把所有雞蛋放在WTO的籃子裡,沒有其他國家擁有的單邊貿易協議的保險,台灣只有WTO這個多邊組織。如果因為美國抵制,這個全球保險公司破產了,台灣會遇到大問題,他表示CPTTP是個好的協議,比現有的任何多邊貿易協議更深入,而且在美國缺席的情況下,這個協議由日本主導。

CPTPP 11國完成簽署後,至少需要其中6國完成批准後60天即生效。截至今年8月底,墨西哥、日本、新加坡已完成國內批准程序,未來再有3國完成批准,CPTPP即可正式生效,可能落在明年初。

《經濟日報》報導,CPTPP在生效後即可接受新成員的申請加入,為爭取加入,台灣必須做好準備工作。台灣既是新會員,只能概括接受既有規定,以及遵循大幅度且極少例外的關稅減讓原則來開放市場。尤其是CPTPP成員包括若干南北半球農業出口大國,未來台灣將會面對進口農產品的競爭,工業部門方面,在關稅高且以內需市場為主的產業,像是食品及汽車,將面對來自以日本為主的競爭。

從「開發中」變成「已開發」國家,對台灣有哪些影響?

《中國時報》報導,針對台灣承諾WTO未來將以「已開發國家」定位參與國際談判,可能衝擊國內產業,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該承諾影響的是未來新的談判項目,我國目前爭取進入CPTPP及WTO杜哈回合貿易談判(DDA),未來新的談判項目才會受已開發國家定位影響,對既成貿易項目沒有影響。

對於以已開發國家定位進行國際貿易談判,可能增加國內農產外銷成本,黃金城則說,我國農產外銷除了邦交國,目前僅有對紐西蘭、新加坡享有關稅優惠,其他國家則無,外銷成本本來就高,這是一直需要克服的地方。

他也表示,農產出口不易,除了與關稅有關,也關乎農產品是否合乎外國當地飲食習慣,目前國內農產品研發多是以國人口味切入,不見得受他國歡迎;他說,農產品出得去,也要外國人喜歡,外銷才能談得成。

至於是否影響美牛、美豬貿易,黃金城說,我國目前已開放美國進口,主要是對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肉品仍有疑慮,限制進口,與已開發國家定位無關。

不過黃金城今日在立法院備詢時也表示,如果未來以「已開發國家」身分談判,台灣在農業體質上還要再調整,預計2至3年整個產業結構必須作適度調整。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