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在票房榜首上尋找神作是搞錯了甚麼?

A+A-
「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列車篇」電影劇照。

本文下筆之時,大家在各種意義上都在翹首以待的事情終於發生了,「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列車篇」的票房終於超越了「千與千尋」,目前已達 324 億,成為了日本史上票房榜首。於是本來就沒有熄過的爭論又燃起來 —— 這部作品是否過譽呢?到底為甚麼會這麼好賣呢?這種網絡爭論通常都不會有結論,無論正反方的字典都異常單薄,不是「神作」就是「糞作」。最後祭出大絕「我就是喜歡看」就無敵,因為個人喜好很難評論,接下來只有無止境的人身攻擊。

最常出現的辯論是「鬼滅之刃」不夠優秀,沒有深度,只是王道的少年漫畫故事,為甚麼會賣得這麼好。說出這種說話的人,大概沒有仔細看過日本的票房榜,頭 10 名裡有 2 部「哈利波特」、迪士尼的「冰雪奇緣」、「鐵達尼號」、「跳躍大搜查線」劇場版、還有 3 部吉卜力的動畫。難道你又會說「鐵達尼號」與「跳躍大搜查線」沒有深度、「哈利波特」是個王道的少年打魔王故事,所以問為甚麼會上榜?

雖然這是廢話,但所謂流行,就是受很多人歡迎。能夠爬上銷售榜的商品,證明能取悅眾多的人。王道之所以被稱作王道,就是因為其可以取悅大部分的人。「鬼滅之刃」作為一部在主流漫畫雜誌裡連載的王道漫畫,會受歡迎其實並不意外。你質疑一部王道作品為甚麼可以受歡迎,是不是搞錯了甚麼?

值得問的不是「為甚麼會受歡迎」,而是「為甚麼會受歡迎到這個地步」,這明顯是眾多外圍因素導致的結果,不完全是作者或者製作方可以控制。尤其疫情影響上映檔期、戲院營業方式、消費者外遊條件,這些都是將「鬼滅之刃」原來就不會低的票房再推高的原因。新上映的電影數目減少,戲院將壓倉底的電影拿出來重播。有廿年歷史的「千與千尋」,明明在日本的電視上都播過無數次,今天在戲院重映也有 8.8 億日元收入。一部新上映的王道動畫電影,在疫情中能獲取比正常更多的票房,這也沒有太不可思議。

筆者對整件事的理解就是:環境因素讓本應發生的事加速。木頭點火本來就會燃燒,天氣乾燥就燒得更旺。加上今天的流行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城中話題」的標籤進一步增加曝光率,讓原來還在售票處猶豫的人順著人流走。進戲院看電影是一項團體活動,一起做同一件事比那件事是甚麼更重要,起碼對很多人來說是這樣。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