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投書】南海視角下的臺灣認同──誰敵?誰友?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從年初馬前總統登島時就已掀起一波口水仗的南海仲裁案,在12日於海牙常設仲裁法院的仲裁結果出爐後,無意外地將社會輿論與保家衛國的慷慨激昂翻攪起來。「臺灣人總是健忘、短視的」,這句話既諷刺又令人難以否認。還記得一月時眾多政治人物何以評論嗎?時過境遷,當時距離尚有數月的仲裁結果今熱騰騰出爐,毒辣辣地在這個政治共同體上所有人臉上烙了赤紅一巴掌,今日視之,不勝唏噓。

國內異見紛湧,有多數開始疾呼要保衛家園者;有不承認仲裁庭結果,揚言仲裁結果對未簽署公約法更未參與程序的臺灣無約束力者;更有持續搬出前朝作為罪魁禍首的走激言論者;但更重要的是,有些人不知道該如何說。太平島是島是礁,對臺灣有何影響?或是中華民國在此種國際場域的角力下該何所為?不單單只是該不該展現國力、守護國土的簡單口號或怒髮衝冠同仇敵愾,更是牽涉到國家主權、身分的自我認定問題,不可不思。

南海仲裁點出的矛盾

隨著南海仲裁案浮出檯面的矛盾有二。其一是護土護島的主張跟自我認知的矛盾;其二則是國際角力下,中共老美,孰敵孰友。拿個最銳利的比喻,台獨獨不獨的問題,也在其中,更牽涉著為什麼「維持現況」仍是多數政客的公約話語。

自我認知的矛盾,在仲裁案出爐隔日,李大維前往立院接受備詢,與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的你來我往中表露無遺。「我們是堅持在1947年U形線的主張」,林昶佐則說:「這跟說蒙古、西藏是我們的一樣可笑。」在封建中國還自以為是亞洲區域霸主、天朝上國的時代,官方的對外朝貢體系及漁民由於生計的遠洋漁業、擴張,漸漸催生了中國對於南海各島嶼的發現與掌控,並進而加以命名。在這個西方主權國家概念尚未成為國際格局的時代,擁有島嶼周遭的資源像是一個「事實」上的認知,不管支持認同與否,但確為當時的東亞秩序觀,也是為何如今中共或我方持續堅持對於南海既有主權的「歷史事實、權利」的一重要論述。

而西方社會科學思想開始對於國際社會有所推進影響後,隨著「中國」這樣的主權概念開展,1947年,則正式提出對於南海主權十一段線的主張。之後經歷了日本在二戰的侵略,國共內戰的板蕩時期,許多島嶼成為東南亞各國聲稱無主物先佔先贏的標的。但基本上到1960年代中期前,對於中國在南海U型線的聲稱,如美國、蘇聯、越南也都承認了這樣的主權主張。而繼承十一段線的中共也在交好越南的情況下略調為九段線,「自古以來」對於南海的主權主張成了兩岸,兩個政權,即使是在分治後皆引以為論證的理由。

如果質疑U型線與《國際海洋法公約》(UNCLOS)衝突點與其正當性,也不妨先從何種國際秩序該被遵守、如今世界上奉行的是何種國際秩序來作為思考的切入點。首先,1956年第一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是在U型線的歷史主張受承認後所召集,而在九段線的實際意涵還沒被完全釐清前,就以後來才訂定的公約法去否定習慣國際法,是否合理,是一大爭點。更別忘記,透過亞洲高級事務主任Daniel Kritenbrink呼籲各國遵守裁決的美國,甚至未批准海洋法公約。而若講到對於仲裁決定,按照國際慣例,回溯國際現實,過往的美國在尼加拉瓜游擊隊軍武的瓜葛上、俄國對綠色和平組織極地曙光案的賠償、英國對模里西斯漁民權益的管轄、仲裁案上,通通不願意接受,國際現實可見一斑。

臺灣的自我定位究竟為何

回到自身的問題上,菲方此次興訴,無非是在美菲同盟的戰略利益下欲否定中國在南海的軍事、經濟戰略地位,太平島既為南沙第一大島(撇除大陸填海造陸的永署礁),是島是礁都在在牽涉到200浬的專屬經濟海域。即使想切割與中國主權宣稱的連結、即使只想主張實質佔有,削減中方在南海的主權宣稱,與太平島是島是礁根本繫於一線。

於是不管我們承不承認,九段線與十一段線根本原自同一條根,國際角力上,唇亡齒寒,一損俱傷,甚至在菲律賓歡迎仲裁結果的同時,還大大吃了我國漁權豆腐。國內的政治家或學者若主張,中華民國政府立於臺灣而失大陸治權之際,早就應就實質治理的區域,成為一實質上的新國家,那1947的U型線、我國在南海立場的主張與政府在自我認知上的選擇,就成為留不留的爭點之一。甚至蔡英文老講的:「中華民國是臺灣,臺灣就是中華民國」一話,都會有問題。

攬了十一段線,卻又想丟了中華民國的法統衣缽,那是矛盾。繼承了中華民國,失了太平島與南海主權,不僅是漁民生計之殤,更得背上一個護國守疆不力的歷史大帽,也是矛盾。不管是法理臺獨抑或借殼上市的實質化新國家,都要面對哪些歷史遺產、權利,甚至是歷史共業守不守、丟不丟的重大艱難。想走入以台灣為主軸的國家敘述是相當符合兩岸分治的事實與理想,但九段線不主張了,南海主權不要了沒關係;那金門、馬祖列嶼又該如何?是避重就輕,還是用新創造的民族主義蠻強建立認同?

模糊了兩岸定位的「維持現況」政策、在面對國家主權受侵擾之際開始喊口號的「南海主權」,面對呼應國民憤慨,要求維護國格與百姓生計的期待,不難看出「中華民國」這個殼以及一些繼承但不見得有實質掌控能力的主張,不是不丟,而是「怎麼丟」,已經成為所有政治人物的燙手山芋,當家方知當家難,臺灣想要改變自己的自我定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努力。

要把美國看作敵人還是盟友?

另外一方面,仲裁案也瞬間粉碎了許多理想主義者親美親日親民主世界的大大幻想,以往常聽到在中國的專制政營與美國為首的亞太同盟民主世界趨勢等的二分法,如今看來,也好不諷刺。美中的大國角力在東亞各隅透過其亞太戰略盟友如火如荼地摩擦碰撞。亞太再平衡,劍指亞太,實則意在中國。半年來不斷加強與日本的密切軍事合作,加上高空防禦飛彈體系薩德(THAAD)即將在韓國的部署,又是美國藉北韓對南韓安全威脅而找到美日韓三國軍事同盟的突破點,而其在東南亞積極拉攏與鼓動操作所產生的南海衝突,推演至今天的仲裁結果,都是美國圍堵中共的企圖。

臺灣在國際的選擇,從來就不是自己愛怎麼玩,就怎麼玩。如今加上了中國大陸的強勢崛起,美國對「亞太再平衡」政策的評估,臺灣既為中國大陸的核心利益所在,一邊又為美對中國大陸一手友好、一手制衡的下箸處。意識形態、立場不同,對於國家戰略政策傾向,本來就有所不同,但絕對的意識形態所造成的對外敵對、仇視偏頗,對臺灣安全都並非良策。馬英九執政八年,對中國的策略,雖然在國內社會輿論討不到便宜,卻也在美國掙得幾句對於兩岸和平有重大貢獻的佳言肯定。什麼?美國對臺灣幾年「傾中」策略有所肯定?但事實是,臺灣問題不是美國的重要核心,而「可預見性」、「不使美國在與中國交手時有所為難」、「符合美國亞大利益」的兩岸政策,才會是美國利益考量,而這樣考慮的產物就是美國曖昧的「三個公報」、「一中政策」、「不支持臺灣獨立」。

面對九段線或十一段線爭議,美國希望臺灣保持緘默,甚至希望臺灣主動更改自己對於U形線的定位(別忘了,這還是以中華民國的身分)同補對岸一刀。我方雖刻意避提南海主權的認定與我國立場,卻也偷偷幫腔呼籲陸方遵守「即將出爐」的仲裁結果,算是選了邊站。就連蔡政府的幕僚團隊的事前評估,也大都與我無關。未料,烤爐一開,不少人驚呼,沒想到竟被最相信的盟友,美國老大哥給賣了。如今大聲疾呼南海主權、寫報告追溯年初登島宣誓,也是無濟於事,只得靠一句無約束力與實質佔有死撐。

只能說,在重返亞大的平衡政策中,我們確是美國拿捏其利益的一枚棋子,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更何況,是擁有掌控世界局勢企圖與野心的老大哥?面對國際場域的爾虞我詐,義憤填膺與盲目的區分陣營,都將會是國家安全的重大斲傷。選擇最和緩而穩健的兩岸政策與外交策略,卻不令強權予取予求,才會是明智的選擇。否則如今在兩岸關係不穩的局勢上,又挨上美國為首的亞太同盟一記重拳,更可能賠上漁民權益,豈不得不償失?

(作者為臺灣大學法律系學生)

瀏覽次數:12545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延伸閱讀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