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一國兩制最痛:二次分配未解決(文:劉瀾昌) (10:16)

新一任特首競選不久將進行,有意問鼎者已經躍躍欲試,諸如「雙曾」、林鄭月娥,據說還有梁錦松,自然梁振英會尋求連任。欲問鼎新特首,當然都會自視為治港英才。但是,誰能說清當下香港問題的癥結呢?

其他文章:閱讀回憶錄 談歷史教訓(文:吳康民)

港獨,無疑是當下香港政局的一個焦點,不但是立法會選舉的一個主要議題,而且選舉結束後還將繼續抗爭,司法覆核的司法覆核,街頭抗議的街頭抗議,梁天琦還說要「革命」,港獨進入校園。而新一屆立法會格局也不會大變,以拉布等手法癱瘓議事會繼續是家常便飯。有人說,回歸以來的政局混亂,是因為「四大缺失」:輿論、法律、教育、青年。

這是政治層面的觀察,也是符合實際的。但是,筆者也看到一組數據:2015/16學年,教育局用於內地交流計劃為大中小學生花了8000多萬元,讓6萬多名學生接觸內地;另外,內地和民間亦為此花費大量資源。但是,結果如何?中大近日的民調指,只有不足七成受訪者支持香港「維持一國兩制」,15至24歲組別更有近四成支持港獨。那麼,新特首未來還是否這般投放資源?

很長時間,筆者受鄧小平「發展是硬道理」的深刻影響,以為香港的政治問題歸根結柢是經濟問題。筆者曾服務的亞視,回歸前新入職的記者月薪1萬元,20年後,亞視停止播出時新入職記者還是拿這份糧,完全沒有改變。自然,亞視不一定是有普遍意義的例子。但是,大家都可以看到,旺角暴動的年輕人不會是有樓有車的半山貴族。事實是,回歸近20年,羅湖橋那邊的生活水準不斷上台階,而香港人普遍並沒有強烈感到回歸祖國給他們帶來顯著的切身利益上的變化。中共鬧革命,給農民分得土地,於是農民支援解放軍打敗蔣介石;鄧小平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人民就擁護鄧小平的路線,極左派想走回頭路絕對不可能。香港回歸的「四大缺失」,其實歸根結柢都可以從經濟發展未如意找到根源。當下的青年人若然不「望樓興嘆」,又怎會積蓄憤懣,並派生「本土」、「自決」以至港獨的思潮。因此,筆者的結論是,香港回歸不能給港人增加切身利益,空喊再多口號也不能使他們增加對國家的認同感。

不過,不久前在編著《十三五與香港》一書時,廣州暨南大學港澳所封小雲教授說:你錯了。問題根源不在經濟發展,而在於二次分配。她推薦讀法國皮凱蒂的新著《21世紀資本論》。讀完,筆者知道錯了,明白香港的當下解決二次分配的問題,比着力發展經濟更為重要。港府對發展經濟其實做不了什麼,但是二次分配就不能不做。香港回歸近20年來的問題固然經濟發展不如意是一個層面的癥結;而更深入層面的癥結,應該追到「二次分配未解決」之上。這是一國兩制之最痛。

筆者相信,新特首不讀《21世紀資本論》就不要嘗試管治香港。未來不論誰當特首,即使是泛民人士,也都要用《21世紀資本論》這個敲門磚,去碰「二次分配」這堵牆。

其他文章:《基本法》沒給港獨任何空間——與陳景生資深大律師商榷(文:顧敏康)

《21世紀資本論》愈來愈引起全球的注意,有人認為這是21世紀最偉大的政治經濟學巨著,在很多方面超過馬克思的《資本論》。筆者認為,首先在實證方面超過馬克思。馬克思的《資本論》更多的是邏輯推理,而皮凱蒂收集了全球18世紀以來的資本變化,着重介紹了英國、法國、德國和美國的案例,主要分析了21世紀全球範圍內國民收入在勞動和資本之間的分配情况。在這基礎上,作者得出結論:一、資本收益率遠遠高於勞動工資收入;二、資本收益率顯著高於經濟增長率是一切不平等的根源,他說,金融危機之後,歐美經濟的低迷反而使得前1%的高收入群體擁有了更大的國民財富就是證明;三、他沒有如馬克思提出以革命解決各國包括中國在內的財富不等的矛盾,而是對政府的調節抱有高期望,甚至提出實施全球累進資本稅的政策建議。

經濟縱發展 貧富差距更擴大

事實上,香港也未能逃過《21世紀資本論》的解剖刀。回歸近20年,香港的經濟沒有顯著的發展,香港多數人的財富沒有顯著增長,但是香港半山的一群的財富則是以幾何級數增長。這些數字,隨便翻公司年報可以看到。有人說,不少AO(政務主任)也是財富急速增長的一群,因為他們較易得到貸款,也較早知道政府的政策,因此及時入貨。這也印證了資本收益遠遠大於勞動收入並造成貧富差距不是縮小而是日益擴大的結論。顯然,香港的經濟再高速發展,也不會縮小貧富差距而是更擴大貧富差距。問題是,我們不斷聽到政府官員反反覆覆重複的一種論調,就是說人家歐洲的國家搞福利主義、養懶人,導致政府財政入不敷出,甚至崩潰。但是,他們有沒有試圖從正面去思考一下,人家整個福利政策是如何發展過來的、為何還要繼續實施,而且認為面對財富分配不平等繼續擴大的時候還是要發揮政府二次分配的調節功能呢?

以為提供安全網就夠 未與時並進

香港是發達地區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城市,堅尼系數長期以來都超過0.5,高於0.4警戒線。解決矛盾,當然不能搞革命,也不能搞內地的社會主義。那怎麼辦?無可否認,政府有為最低收入群體提供生活安全網;但是,可怕的是,政府官員的主流觀念以為這就夠了,而不是與時俱進的思考採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緩和貧富矛盾。李嘉誠表示可以抽多一至兩個百分點利得稅,使窮人受惠。政府發言人第一反應則指,簡單稅制和低稅率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還有,林鄭月娥對於全民退保的守舊立場,傷了太多中產的心。她若做特首,會在這上面撞板。須知,得中產得香港。

(原文載於2016年8月12日《明報》筆陣。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其他文章:周日話題:威權壓境 何求獨立?(文:安徒)

其他文章:如何看待港府架起的「防獨網」?(文:屠海鳴)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