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黨庫 年底恐斷炊

國民黨黨庫 年底恐斷炊

工商時報【朱漢崙╱台北報導】 國民黨黨庫的資金調度今年底恐逢「大限」。金融圈人士透露,自「不當黨產處理條例」8月中旬通過後,票券、銀行等金融機構不分公民營,已全面清查黨營事業的保證、授信狀況;其中在8、9月合約到期的票券公司,已確定「到期不續保」,若依照還款期限最多3個月的時間推算,國民黨黨庫今年底就會碰到「大限」,將面臨資金調度一大難關。 授信及保證餘額約190億 銀行主管清查黨營事業授信後指出,整個金融體系的中投等多家黨營事業合計銀行授信、票券公司保證等兩大塊,餘額約190億元;其中,八大公股銀行及相關票券公司部位,合計大約120億,其中約有50億元來自票券公司的保證部位。 目前包括兆豐、合庫、國票及華票等公民營票券公司,都有黨營事業的保證部位,儘管在整個金融體系,銀行授信仍佔大多數,但事實上,金融圈人士指出,比起銀行,票券恐怕將發揮「牽一髮動全身」的最大效應。「因為票券最先到期,且一旦不續約,恐將引起銀行跟進主張授信約提前到期!」 金融圈已傳出,包括國票、合庫、兆豐等3家票券公司原則上已確定「到期不續」。 其中,國票金控旗下的國際票券有一筆黨營事業的保證合約在8月就到期,已未續約;合庫金旗下的合庫票券是在9月到期,也確定到期不續;至於兆豐金旗下的兆豐票券,上周五晚間兆豐金已對外聲明「到期不續」的原則。 至於其他票券公司目前尚未有明確的行動。據指出,票券公會為此將行文「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詢問是否所有跟黨營事業有關的合約都「到期不續」,最主要在於一旦黨產被劃為「不當」,那麼票券公司繼續提供保證,恐有違法規所謂的「善意第三人」原則。 但在此同時,票券公會又擔心會引發金融體系的連鎖效應、造成動盪,因此才擬行文委員會。 據悉,除了票券公會,銀行公會近期內可能也會有相關動作,但由於政策方向已底定,金融圈預料,委員會應不會同意續約。 行庫憂心擔保品出現問題 行庫主管分析,現在國民黨營事業的授信擔保品多與八德路的黨部大樓、忠孝西路上的東森電視台大樓有關,這些擔保品一旦被歸類為有問題,銀行根本無法拿到市場上變現,因為沒人敢買,此時擔保品的流動性就會出問題。 除了銀行本身的黨營事業擔保品流動性疑慮,票券公司不續保也可能導致銀行提前抽銀根。 金融圈人士指出,倘若票券到期不續保,那麼票券公司會將這些黨營事業到期的商業本票掛在「應收票據」,限期3個月內處理,否則就轉「催收」,而此時銀行也會以「本票未獲票券公司續保,已視同信用減弱」,有權要求授信合約提前到期、還款。 如上述「雪球效應」發生,儘管中投等相關黨營事業借款原本大致分別在明、後年,乃至大後年才會陸續到期,但極有可能在今年底就讓國民黨面臨黨庫資金調度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