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回應馬嶽:激進右翼民粹主義比「習以為常」更危險(文:許劍昭) (09:42)

馬嶽副教授的文章〈最大危險是習以為常〉(《明報》2016年9月26日,下稱「馬文」),主張推動民主化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人各有志,沒有問題。但是公共知識分子對香港民主運動朝激進右翼民粹主義(radical right-wing populism)方向走,坐視不理,甚至推波助瀾,我們這些想要安居樂業的人就不能再沉默。

相關文章:最大危險是習以為常(文:馬嶽)

激右堅持排外主義

激進右翼民粹主義(下稱「激右」)是歐洲右翼思潮自1990年代起,藉移民問題衍變出來的一股新強勢。它跟極右(extreme right,例如法西斯主義)的主要區別,是後者不認同民主,但前者積極參與選舉。

然而,這類激右分子堅持排外主義(xenophobia)的本質不變,只是為了避免被指摘為種族主義者,改而強調「我們」與「其他人」在文化、歷史方面的差異(we-vs-rest),推動身分政治(identity politics),說本土民族文化是多麼優越、外來人是多麼惡劣。

其中最令人側目的是瑞士人民黨(Schweizerische Volkspartei,SVP)。為求贏得選民的支持,他們運用民粹口號,宣稱代表基層群眾意願,抵制官商勾結、抗擊建制權貴、打破財團壟斷、增加農業補貼、追求直接民主(註)。自1999年聯邦選舉後,瑞士人民黨進為主要政黨之一,並在咒罵之聲不絕的情况下,推動在2014年全民公決中,通過(50.33%勝49.67%)訂立新的法律限制移民。

這不僅造成國內德語和法語系族群之間嚴重分裂,還導致瑞士政府違反2002年與歐盟訂立的雙邊自由流動協議,雙方繼而停頓了在教育、科研、電力設施等多項合作計劃,食品巨企雀巢公司(Nestlé S.A.)表示如果問題不能解決,會離開瑞士。

深挖仇恨 鼓吹暴力

歐美及香港激右思想主要的問題不是弄垮經濟,而是它偏愛自我孤立、散布恐懼、深挖仇恨、鼓吹暴力。他們仇外、仇富、仇官,甚至仇恨上一代,並推崇所謂「以武抗暴」。

香港近幾年從網上論壇、大專學生會刊物,到2016年立法會選舉的競選口號,我們都可以看到「蝗蟲」、「中國劣質文化」、「左膠與販民的賣港惡行一脈相承,是目前香港最大的敵人,是必須清剿的賣港賊」(見《學苑》)、「以武抗暴,何罪之有」(見《學苑》)、「好仔唔當差,當差正×街」(見街上貼紙)、「香港禮樂崩壞日漸沉淪,香港社會病入膏肓」(見鄭松泰競選傳單)這類歧視、敵對、末日恐慌性質嚴重的言辭。

到現在「馬文」甚至要求我們香港全體居民發動「戰爭」:「領匯上市、貧富懸殊加劇……各種扭曲已經愈陷愈深……不需要再暴露政府高層缺乏誠信,一個已經在破產狀態的人是不能再破產的」、「只能走向全面的抗爭,捍衛香港的核心價值、基本自由、社會自主與香港自治……思考如何把2017年的特首選戰,變為指向消滅選舉委員會制度的戰爭。」

其他文章:【特首選舉】力挽狂瀾:開明派選委新議程(文:黎廣德)

香港社會危在旦夕?

香港政府真的那麼差勁嗎?香港社會危在旦夕嗎?所有西方民主國家都比香港更好嗎?民主可以解決貧富懸殊嗎?

雖然香港政府沒有實行西方式民主制度,行政缺失經常發生,但我們的免費教育制度及公立學校設施比美國優勝,病牀與人口的比例達到5.2,高於美國(2.9)和英國(2.8),方便各類傷健人士的公共設施不下於歐洲平均水平,地鐵及公共汽車的可靠性和舒適性比紐約和倫敦的更好,從這些層面看,實在很難令香港市民相信這個政府施行暴政、誠信破產,香港社會病入膏肓、危在旦夕。

如果說到「言論自由」這回事,大家又是否知道歐美公營廣播機構,例如英國的BBC、美國的PBS、德國的ARD,是不會讓右翼團體在他們的電台和電視節目發表含有歧視性質的言論?反觀香港電台第一台,從早到晚經常讓某些較激進本土主義者暢談各類歧視性意念。由此可見我們的言論自由冠絕全球。

官商勾結、建制權貴、財團壟斷是資本主義的產物,歐美民主國家都有這些問題,近幾十年來更變本加厲。由此可見,民主選舉制度壓根兒不能解決此等矛盾(實行馬克思主義說不定有機會),反而在全球各地帶來了不少麻煩:「歐豬四國」、委內瑞拉的政黨用福利主義政策奪取選票,導致經濟崩潰、社會暴亂;在沒有相應的公民社會配合下,民主選舉使伊拉克、埃及、巴西、智利、南非等多國內部的教派、利益集團或種族衝突急速惡化;右翼民粹主義政客到處利用激發仇恨、倡議隔離的競選綱領吸引選票,美國的特朗普就是其中之一。

多年來社會穩定 憑恃的是求同存異

香港自開埠至今,居民來自五湖四海,人口稠密,跟其他大都市一樣,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多年來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憑恃的不是民主,而是求同存異。如今年輕的激進右翼民粹主義者仇外、仇富、仇官,求異不存同、好戰不妥協,已經是高度危險。大學學者、公共知識分子不去擴闊和加深普羅大眾、青少年讀者對管治的多元化認識,竟然鼓吹宗教式崇拜單一政治價值,與激右結盟、發動「戰爭」,危如纍卵啊!

註:Damir Skenderovic(2009), The Radical Right in Switzerland, NY:Berghahn Books;Pippa Norris(2005), Radical Right: Voters and Parties in the Electoral Marke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原文載於2016106日《明報》觀點版。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其他文章:也談中國國慶(文:呂秉權)

其他文章:經濟牌贏不到民心(文:陳景祥)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