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組樂團、70歲打籃球...獵頭職場觀察:決定你人生的不是年齡,是心態!

<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background-color: #f8f8f8;>決定你人生的不是年齡,是心態</span>
決定你人生的不是年齡,是心態

作者●江湖人稱S姐/商周網站專欄作家

前幾天,和一位高階主管面談,她是職掌亞太地區的財務資深經理,女性、單身、42歲、有兩個小孩,。在聊天的過程當中突然他問了一個問題:

她:「你現在幾歲?」
我:「30快31了」
她:「妳也太年輕了。」
我:「不會呀,5年後我就35歲了。」
「妳還年輕,妳的活力讓我想到當初30歲的樣子,要跟你們這樣的人多多學習,讓自己維持無所畏懼的心態,講財務我可能略懂,但講人生我還遠的很...」

 

其實當下我非常感動,因為多半在職場上,一個42歲的主管階級和30歲的人對話,因為12歲的差距,常常接受到的資訊是:「你還年輕還有得衝,不像我年紀大了,很多事情都已經無法選擇了」這樣偏向消極或閉鎖式的對話。

但事實上,這位42歲的高階主管,她才是年輕人,當然除了外表很會保養,在老公過世後,有活出生命價值的新定義,在職場上不安於現狀,打算50歲退休前利用黃金八年有下一個職場突破;在生活上不安於現狀,所以每年帶著兩個小孩去不同國家走跳讓他們體驗真正的國際觀,除了工作以外,研究氣場學,本身也是非營利組織的義工。

一個在職場上光鮮亮麗的主管,背後有這麼棒的故事,也是這麼多這麼棒的故事在我周遭,讓我持續有前進的動力。

如何定義年輕?

是大學畢業剛出社會叫做年輕?還是只要比對方小就是年輕?同樣都是出社會五年,如果工作每天如出一轍,那很快就會認為自己不年輕了或是保守心態。如果五年每天都和不同的人交流,一定會持續具備成長心態。

同理,就算工作了20年其實也是一樣,年紀不是綁住一個人思維模式的藉口。

因為以為還年輕,所以以為自己還有很多時間,藉口可以一大堆,也因為不覺得自己年輕,以為自己沒有時間所以越久越消極。

純粹是心態問題,不是年紀問題,只要願意持續成長改變,就是年輕。

新時代鼓勵跳脫框架創新思考,如果你還有夢想/理想,並且專注目標,就是年輕人,一起跟「年輕人」無所畏懼。

如果不是年紀問題,其實每個人不管幾歲都還可以是所謂的年輕人。我們周遭一定有年紀輕輕,但思想超老成的朋友;也有年紀相對大,但是行為就是18歲的朋友。

70歲一樣不放棄打球夢,50歲一樣去組樂團;在上班不得已有這些主管的架子,但下班後就是真實的自己,而不是擔心職場要被取代,所以跟著一起恐嚇別人,上位者跟下位者彼此學習,透過不同的活動交流,拿掉過去的框架,因為,拋掉你的專業,才能知道原來那些被包裝的自信需要砍掉重練,不管是不是同公司,正向的上下循環才有可能正成長。

越會抱怨跟碎念的人,就不是個年輕人了。

【更多報導】一個韓國留學生告白:羨慕台灣人失業可以去賣雞排,韓國連賣泡菜的機會都沒有

※本文由商業周刊網站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