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教學卓越計畫,讓大學教學拙劣化?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迷信新管理主義的教育部,政策由「政府管制」轉向「鬆綁」和「學術自主」,鼓勵各大學以競爭的方式爭取獎補助款。為了避免所有大學都朝研究型大學傾斜,爭取有限的5年5百億經費,自2005年起,教育部另起爐灶,以提升教學為目標,推行「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以下簡稱教卓)。

12年來,我們已可看到這個計畫的理想和實際產生了重大的斷裂,並導致極端扭曲的「非預期後果」,那就是──大學教學的拙劣化。

失去信任與關懷的大學教育

對許多大學而言,補助金額多寡成了排名和招生宣傳的噱頭,教育品質的提升,卻無人在乎。不但如此,其所衍生的權力/利益複合體,已成了超穩定結構,不斷蠶食大學的血肉,消耗高教的生命力。

從倫理學的角度來看,為了執行教卓KPI(關鍵績效指標),大學中的人對人關係已成為物對物的關係。行政單位和教學單位之間、教職員工生彼此之間,都視彼此為達成組織目標的工具,而失去了基本的信任和關懷。此外,權力結構不對等和資源分配不均,造成大學內部階級兩極化現象更加嚴重。對處於底層的第一線工作人員而言,他/她們正在惡劣的勞動條件下,被頂層主管壓榨出最後的剩餘價值。

教卓亂象罄竹難書,以下,筆者根據親身所見和與多校從業人員訪談所得,列舉如下。

組織和人員的增生

許多大學為了在競爭中勝出,無所不用其極地在計畫書中打腫臉充胖子,列舉多項常態教學中沒有的活動,並且訂出好高騖遠的達成率和參與人數。這個發明活動的膨風現象,造成受補助大學空前的「過動」。

以筆者熟悉的某大學為例,7項子計畫下分出多如牛毛的細項,交由各單位執行。包括:各類教材和教具製作、評鑑系統、資訊系統、經費核銷、培訓課程、工作坊、研習營、研討會、讀書會、講座、企業參訪、就業媒合、社區服務、教室監控、學生輔導、檢定、實習、會考、認證、競賽、展覽、影展、圖書借閱、海外學習、志願服務、文化交流……。而所有這一切都必須耗掉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更甚者,最後必須浪費無數紙張,一而再、再而三的製作自評報告、期中和期末報告與佐證資料。

為了執行暴增的指標活動,大學必須讓原有的行政組織(如教務、學務、總務三處)擴充。此外,原本功能不彰或不存在的單位也紛紛建立,如教卓計畫辦公室、教學發展中心、資訊中心、研發處、國際處、產職處、就學處(招生)和許多特定功能的中心、學院等。組織的繁衍膨脹,創造了大量的一、二級主管和無數聘任條件惡劣的專案助理或專員。行政單位和人員的擴充,代表大量的業務和人事費用,相當程度的抵銷了教卓的資源的效益。

組織的迅速膨脹、資源的耗量大增,是否意味著每個人分攤的工作量減少呢?不但沒有,甚至造成人人過勞、整體效率大減的惡果。這恰恰是組織學所謂「帕金森定律」的寫照。組織像金字塔一樣層層堆疊,行政人力不斷增殖,但每個人的勞動時間卻塞滿了不斷衍生的工作項目,效率越來越低下。

巧立名目、移花接木

教育部以期中、期末報告或委託訪視委員到校訪視等方式,來課責受補助大學的執行績效。而浮誇設定KPI的大學,面臨必須短期速成的評量壓力,勢必巧立名目便宜行事。例如,把多數常規教學活動納入各項子計畫執行項目,從而將沒有教卓也該執行的活動,充當教卓成果。

更糟糕的是,這種移花接木的作假行為,還牽涉到經費的挪用。例如,許多大學的資源教室,原來就已有教育部的補助經費,以協助身心障礙生各項需求,有的學校卻以「一魚二吃」的方式,將之兼作教卓計畫的成果,甚至還依據訂定的KPI,編列相應經費。但已有經費補助的資源教室,卻不會拿到這筆預算。換言之,教卓計畫帳面上存在的會計科目,實質上被挪作他用了。

也有許多學校為了因應系所專業評鑑,便把許多編列在教學單位的教卓費用轉而用在評鑑工作上。這種作假帳的違法行為層出不窮,但計畫審查委員、政府審計單位、檢察官或監察院至今沒有任何單位對此有所稽查,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啊!

過度動員導致教學拙劣

為了執行大量新增的活動,達成KPI所訂定的各項計畫參與人數或百分比,受補助大學無不想盡辦法動員師生參加各種講座、研習或工作坊。為了提高師生的參與率,大部分大學都會訂定非常嚴格的懲罰制度來逼使師生配合。

在教師方面,以「集點式教師評鑑」迫使教師必須疲於奔命參與多如牛毛的子計畫活動,以求在年度評鑑中及格過關。這不但干擾教師的教學本務,還讓他們因恐懼而委屈求全,使學術自由和教授自主性蕩然無存。

在學生方面,最有效的動員策略,就是訂定許多新增的認證點數和畢業門檻,迫使同學出於擔心無法畢業,而不得不參加各種活動,以獲得各主辦單位給予的認證點數,各單位也樂得收集參與活動教師和同學的簽名作為成果報告佐證。

沒有任何人在乎這些活動內容對於教學或學習是否有實質幫助。行政人員、教師和學生都只在乎自己是否拿到KPI、評鑑或認證的指標或點數,其他就不重要了。筆者本身就多次遇到選課同學向筆者請公假以便參加教卓講座,對同學而言,與其上正課,不如參加有認證的教卓活動,以求早早達到畢業門檻需求。

為了達成KPI中有關學生能力的指標,大學都會訂定多項能力檢定項目作為畢業門檻,如外語能力檢定或資訊能力檢定。曾有某校資訊能力檢定行政人員告知筆者,該校為了提高資訊檢定的通過率,學校特別設計了標準題庫,並且過濾掉難度太高的考題,讓同學能夠輕鬆通過這個畢業門檻。然而,這種降低標準的行為,對學生資訊能力的實質提升卻完全沒有幫助。

手段與目的的錯置

教卓的目的是提高大學教學的品質,但實際執行的結果卻是個災難。因為受補助的大學,都因為太過在乎爭取經費和達成KPI,而忘了教育的本來面目,反把獲得獎助、達成指標、通過評鑑和取得認證當作目的本身。

所謂「君子務本、小人逐末」,各大學在教育上的捨本逐末、謹小慎微不但是自降格調,更造成韋伯所謂「信念倫理」和「責任倫理」的雙重淪喪。亦即,教育手段與目的的錯置,不但讓大學從業人員的內在信念被掏空,更失去對教卓執行結果偏差應負起責任的勇氣。

倫理根基的動搖,造成大學從業人員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例如,某大學導師在全校性的導師會議中大言不慚地教導同仁們,帶著全班同學到圖書館「秒借秒還」與專業不必相關的任何書籍,只為了達成圖書借閱數的KPI。荒謬的是,該校校長還對這位老師的取巧行為大表讚賞。

又如,根據多位系所助理證實,教育部要求各校而各校主管又強迫教學單位限期完成的「畢業生流向調查」,各系高達100%的填答率,充滿造假作偽的內容。為了交差了事,第一線人員明知內容不實也心照不宣。相似的惡例不勝枚舉,在在說明走火入魔的教卓助長了人的偽善,甚至奪去了知識份子的羞恥心。

盤根錯節的裙帶關係

為了搶奪教卓資源,許多私立大學紛紛聘請從教育部或其他政府單位退休的政務官、或國立大學退休的資深教授來擔任校長或一級主管。而這些主管不少會帶著長期培養的裙帶親信一同到校擔任幕僚。這種毫不避諱瓜田李下且沒有旋轉門條款可以規範的現象,助長了一群學官兩棲、權力與利益交錯的機會主義者。

他們除了坐領雙薪和主管加給外,手中還掌握了大量資源任其揮霍。對基層教職員而言,最糟糕的事情是,這些主管的心態與教育部高度官員有著「選擇性的親近性」。亦即,他們同樣是專搞形式與實質斷裂的績效主義者。教卓計畫在這些人的掌控下,一方面失去的原始的初衷,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基層人員的血汗勞動。

剝削基層工作人員的剩餘價值

為了執行教卓而高薪增聘的一級主管和其親信,著實耗掉大學不少資源。為了節省成本,最基層的職員或助理通常大多以非典型雇用(如約聘或專案)的方式聘任。他們不但聘任條件惡劣,勞動條件也非常的血汗。有一位系助理告訴筆者,多個行政單位為了本身的子計畫成果,要求教學單位不斷的製作書面資料或協助動員師生配合教卓活動。為了回應各單位的需求,這位系助理平均一天工作12個小時,其中只有4個小時處理系務,其餘時間都耗在教卓報告上。

可悲的是,當他們受盡剝削、付出健康和青春以完成教卓計畫時,榮耀卻歸於主管。因教卓而受聘的基層人員,在計畫結束後,多半被學校棄如敝屣。但是,那些因組織擴編而增加的主管,卻會繼續留下來啃食學校有限的資源。若計算他們持續在校的人事成本,教卓經費恐怕大多被抵銷了吧!

沒有煞車系統的失速列車

上帝和魔鬼對人類會不會因誘惑而墮落很好奇,於是找了浮士德來測試。浮士德擋不住魔鬼甜言蜜語的利誘,簽下了契約,把靈魂交了出來,成了供魔鬼使喚的喪屍。用這個故事來比喻為教卓而迷失的大學從業人員,是非常貼切的。

以上所列舉的教卓亂象,是許多受補助大學的現況。我們必須沉痛地指出,弊端叢生、盤根錯節的教學卓越計畫,已成了一列沒有煞車系統的失速列車,所有在列車上的人,已如浮士德般將靈魂交給了魔鬼,只為了換取那行屍走肉、苟延殘喘的浮生。教卓走樣至此,實在有必要打掉重練、置之死地而後生。

瀏覽次數:77914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延伸閱讀

周平畢業於素以社會批判享盛名的紐約新社會研究院。在南華大學應用社會系任教。曾擔任國際長和系主任。現為台灣高教工會副理事長。雖然念的是社會學博士,但不願墨守成規,總喜歡撈過界,對佛學、量子物理和天文學有高度興趣。除長時間投入二胡、大提琴、葫蘆絲和把烏的練習與演奏外,也常在報端為文批判不公不義的社會現象,特別是教育亂象。在學校除了較傳統的社會學外,也開授笑話、動物、瘋癲和音樂等社會學課程。由於英文尚可(謙虛的說法),曾擔任國際長職務,周遊列國、廣結善緣。近年來,透過生命教育演講,在各高中啟發上萬高中生。也透過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與虛擬世界的選課同學結緣。此外,周平其實是個極重度殘障者,日以繼夜地在病苦當中,體驗生命的意義。這一生的座右銘是,生死隨緣、苦中作樂、嘻笑怒罵、不平則鳴。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周平畢業於素以社會批判享盛名的紐約新社會研究院。在南華大學應用社會系任教。曾擔任國際長和系主任。現為台灣高教工會副理事長。雖然念的是社會學博士,但不願墨守成規,總喜歡撈過界,對佛學、量子物理和天文學有高度興趣。除長時間投入二胡、大提琴、葫蘆絲和把烏的練習與演奏外,也常在報端為文批判不公不義的社會現象,特別是教育亂象。在學校除了較傳統的社會學外,也開授笑話、動物、瘋癲和音樂等社會學課程。由於英文尚可(謙虛的說法),曾擔任國際長職務,周遊列國、廣結善緣。近年來,透過生命教育演講,在各高中啟發上萬高中生。也透過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與虛擬世界的選課同學結緣。此外,周平其實是個極重度殘障者,日以繼夜地在病苦當中,體驗生命的意義。這一生的座右銘是,生死隨緣、苦中作樂、嘻笑怒罵、不平則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