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加劇?冬至還有颱風生成、撒哈拉沙漠下雪整天

氣候變遷加劇?冬至還有颱風生成、撒哈拉沙漠下雪整天
Photo Credit: Karim Bouchetata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地球上最熱、世界第三大荒漠「撒哈拉沙漠」也在19日下起雪來,這也是相隔37年後撒哈拉沙漠再度下雪。

(中央社)

中央氣象局觀測,今天上午關島南方海面形成一個熱帶性低氣壓,有機會發展為輕度颱風,研判直接侵襲台灣機率不高。

氣象局說,這個熱帶性低氣壓在關島南南西方海面,目前距離台北東南方約3050公里,正緩慢向西,朝菲律賓方向移動,未來即使形成颱風,撲向台灣機率不高。

根據氣象局統計,12月平均有1.2個颱風形成,從1958年至今,只有2004年的南瑪都,是首例也是唯一侵襲過台灣的冬颱。當年南瑪都從南台灣通過,造成2人死亡、2人失蹤,農損超過新台幣6億元。

除了有颱風生成,今天是冬至,台灣多處縣市高溫都破去年冬至紀錄。

氣象局統計,去年冬至罕見溫暖,台北達30.5度,結果今年冬至更暖,板橋在下午1時,氣溫達30.9度,台北在下午1時13分,氣溫升到30.6度,台中在下午1時23分達30.8度,嘉義下午1時19分達30.1度。

氣象局說,去年冬至台中氣溫是26.3度,今年冬至比去年高很多;嘉義去年冬至27.5度,今年破去年紀錄;去年冬至高雄26.9度、台南26.3度,今天中午都升到28度,也比去年熱。

不過,氣象局說,目前史上最熱冬至,是1934年台北31.5度。

此外,科學家表示,由於氣候變遷,太平洋一些小型島嶼國家未來在聖嬰現象時,會遭更多熱帶氣旋侵襲。

湯森路透基金會(TRF)指出,每2到7年因太平洋海面溫度上升而產生的聖嬰現象,會在全球不同地點分別釀成洪水與乾旱。

與聖嬰現象正好相反,同一水域海面溫度下降的反聖嬰現象,則與澳洲許多地區潮濕機率上揚及熱帶氣旋增加有關。

澳洲的氣象學家在一項研究中指出,2070年到本世紀結束之間,斐濟、萬那杜、索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及夏威夷,在聖嬰氣候期間面臨強烈暴風的頻率將會越來越高,最高可達40%。

但這份刊登於「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Change)雜誌的研究卻指出,在反聖嬰氣候期間,熱帶氣旋發生的頻率可能將減少多達60%。

研究人員指出,由於全球暖化,本世紀最後30年,西太平洋海面的水溫將較往常更熱,造成聖嬰氣候時會更頻繁出現熱帶氣旋。


聯合報導,地球上最熱、世界第三大荒漠「撒哈拉沙漠」也在19日下起雪來,一名業餘攝影師卡里姆(Karim Bouchetata)在阿爾及利亞的一個小鎮拍到這個奇景,這也是相隔37年後撒哈拉沙漠再度下雪。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位處於海拔1000公尺的阿爾及利亞艾音塞夫拉(Ain Sefra)這個小鎮被稱為「沙漠的門戶」,被阿特拉斯山脈(Atlas Mountains)包圍,曾在1979年2月18日下雪,當時僅維持30分鐘,時隔37年後再度下起雪來,這次雪景維持一天才消失。

如此不可思議景色全被業餘攝影師卡里姆拍了下來。卡里姆說,村民們看到下雪的奇景全都驚呆了,因為這是件很罕見的事。「雪落在沙漠上看起來太神奇了,勾勒出這麼浩大的美景」。

「每日郵報」寫到,撒哈拉沙漠覆蓋了北非的大部分地區,在過去幾十萬年裡經歷了溫度和濕度的變化,雖然現在的撒哈拉沙漠乾燥,但它預計將在15000年後再次變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