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在地、永續、高品質──與國際觀光趨勢接軌,突破低價團困局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16年只剩最後一季,台灣旅遊業本年度最後的希望「十一黃金周」,也在預期中交出冷清的衰退成績。為什麼中國團客不來台灣了?火燒車?宰客團?政策限制來台人數?台灣不好玩?

台灣站在自己的角度不斷檢討是不是哪裡得罪了對岸,卻忽略了一件事:中國進化的速度非常快,主動吸收國際趨勢的渴望,以及不服輸的鬥志,強悍得驚人。

筆者在中國為Lonely Planet旅遊指南進行調查時,總能感受到相關業者的強烈企圖心:「不只要做到全中國最好,還要做到世界第一」。雖然底層執行者的服務訓練與專業知識仍待加強,但高層的認知與規畫格局,無不緊咬世界趨勢與國際標準。團客,早已不是中國境內觀光的發展重點,觀光規畫的對象多以自駕遊、家庭出遊為主,重視體驗與評價,並開始積極經營「回頭客」。

永續旅遊,不只是「永遠有錢賺」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宣布2017年為「國際永續旅遊年(2017 International Year of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各國無不摩拳擦掌,積極推動以「永續」為經營原則的綠色旅遊目的地(Green Destination)。「永續」二字,在台灣的認知往往只限於「永遠有錢賺」,但這個詞彙的定義,實際上遠遠超過「賺錢」的層次,指的是「以『不損害』後代子孫所能獲得的利益為前提,兼顧環境、社會、經濟三要素,進行發展」。

環境保護、當地生活傳統的延續、社區族群的凝聚,是綠色旅遊目的地規畫發展的起手式。這不是什麼創新的概念,早在1980年代,隨著聯合國世界遺產數量持續增加,觀光客與跨國企業蜂擁而入,不只是環境浩劫,當地的人文景觀如居民的生活方式、傳統習俗、價值觀等,都受到無法恢復的破壞。最糟的情形莫過於驅離原居民、引入外來商戶提供觀光服務,被保留的自然與文化遺產只剩空殼,大型豪華飯店在周圍林立,耗竭水土、製造大量垃圾,甚至在第三世界國家造成當地物價與房價瘋漲、擴大貧富差距、童妓與人口販賣問題,徹底喪失保存意義。

這些問題很快就受到相關單位積極重視。為了防範這類現象,國際上出現不少提倡永續概念的非政府組織,以顧問的角色輔導各國政府和觀光產業進行旅遊規畫與管理辦法的制定。以國際永續旅行協會(STI)為例,它研發出一系列完善、嚴謹且十分緻密的認證方案,協助旅遊業設計企業的運作模式與經營方針,並透過持續的檢驗稽核,確保其觀光開發符合國際標準。然而,台灣在這方面的接受程度一直很低落,業者並不認為國際認證可提供直接的獲利保障,政府則由於這類議題不知道該劃歸觀光局、環保署還是文化部,又缺乏跨部會的統合單位,難以落實。

突破低價契機,現在正是時候

然而,旅遊市場的趨勢變化很快,與日新月異的網路科技同步並進。重視永續表現與參訪品質的遊客快速增長,他們幾乎都是散客。旅遊地是否能透過管理確保環境不受觀光破壞?參訪時是否能體驗到真正的當地生活?自己的到訪是否能讓原生居民確實獲得合理的收入?當地的經濟活動是否符合公平貿易原則?

這些在國際上行之有年的觀念,對台灣而言卻是十分陌生的。所幸,這幾年開放打工度假,隨著具有國際長旅經驗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從世界各地帶回許多創新的思維與作法,從各方面著手努力,積極向國際展現台灣之美。而台灣的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管理區、花蓮吉哈拉艾文化景觀區,在奮鬥多年之後,也受到國際肯定,獲選「2016全球百大綠色旅遊地」。這些小小的開端,正是台灣突破低價團困境的契機,接下來,就看我們是否願意積極促進產業轉型了。

瀏覽次數:12083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延伸閱讀

東南亞文化資產課程講師、獨立記者。醉心古代日常小事,靈魂碎片掉在世界各地。中華日報專欄〈魚露與蠔油〉作者,著有《澳洲不思議》、《吳哥深度導覽》、《柬埔寨:吳哥文明的繼承者》、《Lonely Planet IN 台灣》、《Lonely Planet 廣東》第二版。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東南亞文化資產課程講師、獨立記者。醉心古代日常小事,靈魂碎片掉在世界各地。中華日報專欄〈魚露與蠔油〉作者,著有《澳洲不思議》、《吳哥深度導覽》、《柬埔寨:吳哥文明的繼承者》、《Lonely Planet IN 台灣》、《Lonely Planet 廣東》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