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掛牌數看增 量能成隱憂

工商時報【陳昱光╱台北報導】

明年IPO家數預定衝刺百家,若順利達標,整體上市櫃、興櫃家數將一舉突破2,000檔,雖做大資本市場,但也讓市場擔憂資金分散效應會更為明顯,加上明年又有MSCI納入A股,歐美實施縮表、減債政策等影響,資金排擠效應不容忽視;專家指出若缺乏政策進一步引資,並重新審視證券業承銷結構,量能恐成台股一大隱憂。

統計至今,資本市場上市公司共923家、上櫃744家、登錄興櫃277家,加上明年目標再增100家,總家數將超越2,000家,將是台股一大里程碑。但除了衝刺IPO數量,增加更多投資標的外,業界人士認為,擴大規模後,量價能否維繫更是關鍵所在。

檢視今年新掛牌股票,約有6成單日成交量低於500張,法人指出,從全球資金流向來看,明年有MSCI納入A股、美國Fed升息與縮表、歐盟減債措施等,對於台股排擠效應恐會更加明顯。

對於明年IPO家數要衝刺100家,證券業者坦言,以台灣現在承銷環境,達標「難度不小」,主因早期券商多採手續費競爭來取得持股部位,用包銷方式補貼承銷獲利,長年累計下來的結構問題,也讓承銷業務成為變相的自營部門。

另外,台股攻上萬點,類股本益比大幅拉高,連帶推升新股掛牌訂價,券商持股部位風險增加,而一般投資人因熟悉度不夠,追價意願相對薄弱,承銷商不僅可能沒賺到手續費,還因股票下跌損失,陷入「做一件虧一件」的窘境。

長期經營承銷業務的券商高層就說,「連第一線的作戰人員都吃不飽,要怎麼衝刺目標」,並建議主管機關在推動IPO家數的過程中,能一併審視現今券商承銷所面臨的困境。

永豐金證券顧問陳惟龍建議,政策上可從3大方向調整,第一,加速市場開放,上市櫃條件國際化,適度鬆綁法規,並增加租稅吸引力;其次是給予證券商合理獎勵措施,提高輔導承銷意願;另外主管機關審議裁量從寬處理,例如在環保、公益,公司治理等門檻不宜過高,可在掛牌上市後再逐年要求提高品質。

★更多追蹤報導

謝金河示警2018年變數多 台股可能重新洗牌?
台股拚站回10,500大關 聚焦2因素
盤勢反彈 達人大換股續衝
內資加碼、技術轉佳股 後市聚焦
美元勢弱 台幣再現2字頭

------------------------------

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