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jordan-xxx4-designer-tate-kuerbis-interview-1005000

輕取強敵

34

北京發表會 - 設計師專訪 - 編輯實戰鞋評

球鞋名人堂裡頭,若沒把 AIR JORDAN 擺在第一位我實在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以擺第一,這是一個從 1984-1985 年球季就持續到現在,不受各種因素影響,甚至經歷過 Michael Jordan 腳掌骨折傷勢、轉戰棒球到正式引退等各種波折,AIR JORDAN 就像是天文現象一樣規律,雖然每一代發表的時間有點變來變去,甚至是正代的代言人也輪替過好幾次,但是這雙鞋子就跟今年發表會剛好接近的節日有點類似,像中秋節一樣,我們每年總是有新的一雙 AIR JORDAN 問世,看見高懸的明月,也看到世界上最頂尖的設計團隊與籃球運動員們所協力合作的最高傑作。

一進到漆黑的會場裡頭,迎接我們的是被鏡子所包圍的一個空間,這裡頭雖不至於把馮京當馬涼(因為超暗的什麼都看不太到),但是角落出現的 AJ34 實鞋展示卻讓人心癢癢,直到門口了卻仍然還沒機會拿到手上,若是一個人走在這個與主視覺呼應的鏡面通道之中,真的是很不容易走出去(苦笑)。

北京發表會現場
展出了從未曝光的三個新配色

北京發表會現場
展出了從未曝光的三個新配色

走進到會場,第一個注意到的就是三雙才剛發表新聞稿的全新配色就「飄在」空中跟我們說嗨~ 因為 AIR JORDAN 的每一個配色總是會特別打造甚至是擁有暱稱,讓鞋子除了是運動裝備也有了更深一層的感覺,這次的 除了在 9/25 將率先登場 Blue Void 配色並在 10/10 緊接著公開 Bred 款式之外, 官方在發表會上搶先讓我們見到其他各配色實體,白綠色的郭艾倫 SnowLeopard(雪豹)配色擁有相當細緻的印刷紋路與效果,而富有肅殺之氣的 Eclipse(日蝕)帶來強烈速度感,編輯個人則是更偏好 Amber Rise 這一個以火星地表為靈感的配色,正代裡頭選用這個配色是比較少見的,對老鞋迷來說,比較有印象應該就是 Air Jordan XIII 的 Chutney 或 Air Jordan XIV 低筒的 Ginger 配色了。

相關閱讀:官方新聞 / 每款都獨具意義 Air Jordan XXXIV 全新配色亮相

Michael Jordan &

再度攜手打造新一代飛人鞋款

Michael Jordan & Tate Kuerbis

再度攜手打造新一代飛人鞋款

從 1984 年以來,每一款 Air Jordan 無不是設計師與運動員們在腦力激盪與設計美學之間推到極致而產生的作品,歷經 34 代至今不衰的設計高度帶來了鞋迷們所樂道的 Air Jordan 文化,而今年的 Air Jordan 34 代以 Eclipse Plate 一舉整合了許多既有的元素,進一步釋放出傑出的產品機能。

難得展出的概念鞋款(PROTOTYPE)包含了白身黑中底模型、全白模型與實際可以測試的版本三款 sample,在早期的這兩個 3D 模型之中我們可以見到更誇張的 Eclipse Plate 概念,中底宛如被沖蝕的峽谷一般,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內側顯露的程度,可以說是一路減少,到了實際發售的版本上,內側的中底已經被大部分地保留下來,應該就是運動員實際測試時的回饋。而這運動員也包含了 Michael Jordan 本人。

據聞設計師在向 Michael Jordan 說明 Air Jordan 34 所帶去的就是畫面中具有彩色後跟的這雙樣品鞋,MJ 也實際上腳並做出了關於前掌反應性上的建議,最後定案以 Pebax 材料打造有如日蝕一般的 Eclipse Plate。

與先前所大量運用的 FlightSpeed(或 FlightPlate)不同,FlightPlate 是位於氣墊上方的穩定板,讓 ZOOM AIR 的回饋可以不受發泡中底的拘束,而 Eclipse Plate 則是一個不對稱造型由左右方向提供穩定的設計,盡量去刨空中底的同時,提供左右方向橫移時需要的穩定性,甚至是藉由材料本身的彈性提供緩衝。

AIR JORDAN 34 Designer

Jordan 資深設計師 Tate Kuerbis 經歷了 AJ18, AJ19 到 AJ31, AJ32, AJ33 還有最新的 AJ34 設計,可以說是在 Tinker Hatfield 之外擁有最豐富 AIR JORDAN 設計資歷的人之一,這次勘履者在北京的 AJ34 發表會中也進行了專訪,與我們談談 Michael Jordan 對 AJ34 的看法,也分享他與這雙性能鞋款的故事。

AIR JORDAN XXX4 實戰心得鞋評

同一天在活動之中,我們也參與了 AIR JORDAN 34 的實戰體驗,在這個特別搭蓋出來的球場之中,先是進行了分隊的賽前暖身,用簡單的遊戲作為開場,讓兩隊熟悉場地也藉機暖暖身(遊戲裡搶輸球的要伏地挺身),然後接著簡單的小組配合從單人、雙人、三人組隊相互防守與進攻,最後進入了五打五的實戰體驗。

編輯心得

雖然說實戰的時間約莫兩個小時很快就過去,在正式發售之前我們簡單整理了一下實戰重點與大家分享。

  1. 實鞋拿起來覺得不重,上腳感覺真的輕快
  2. 後跟的填充不花俏但作用相當實在,你不鬆開鞋帶不容易脫鞋
  3. 鞋舌下方藏有空間,第一次上腳或試穿時請耐心調整鞋帶
  4. 鞋面很薄但是不失包覆性
  5. 氣墊的表現可以用攻守有序來形容,用了有點複雜的結構帶來簡潔一致的回彈腳感
  6. 大中華區除了水晶底的款式(現在還沒看到)都會是 XDR 鞋底
  7. 大中華區推出的是以東方人鞋楦打造 PF 版本

關於「最輕」的 AJ 這一點,我們覺得不錯但也認為並不是越輕就代表更好的性能,但是在實際上腳之後,發現 AIR JORDAN 34 真的輕,而實戰表現也真的不錯!

畢竟只是大概兩小時的訓練跟全場比賽體驗,打完之後我的感想是,還會想要再穿著他打幾場試試!有趣的是,我們看到不少媒體朋友,比賽完就直接穿著球鞋離開活動,晚上相約聚餐、或是隔天準備搭機離開,都可以看到他們直接穿著 AJ34 ,我想這是另一種證明舒適度的實際表現。

前掌巨大的氣墊給人的感覺是有點接近 KD12 的,當然 KD12 是更貼近腳掌的設計,相較起來,AJ34 穿起來前掌氣墊明顯而有層次,尤其是有設計過的氣墊開口位置(前掌外緣還有前掌後方),提供了另一種緩衝的層次感。除此以外,需要實際穿上才會發現的,是後跟的六角形 ZOOM AIR 也算是有所表現,有點讓人想起 AJ21 代、AJ22 代的感覺,但是覺得更溫合、更完整,也據說更大塊一些。

鞋面的材料真的很薄,是一上腳就可以跑動而無需等待適應的程度,但是在適當的區域加上了足夠的支撐,讓整雙鞋子帶來安全感,鞋舌與鞋身是連在一起的設計,有點像是半內靴但是左右都有多留一個指頭寬度的對折面料,提供腳背空間,類似登山鞋那樣子,所以當你把鞋帶充分鬆開,覺得是對高腳背的朋友來說不那麼嚴苛的一雙鞋,但是要記得把鞋帶鬆開,綁緊了可沒那麼容易隨便撐開。

eclipse plate 絕對不是看起來好看而已,也具有實際的功能,從前掌周圍的支撐延伸到後跟腳下的支撐(甚至回彈),就讓這一片搞定,巨大的outrigger其實也是具有圓弧型上包的設計,後跟也是比較圓形的外底,有那麼些 Kyire 鞋款的味道,也符合這兩年的速度型設計走向,剛打球時會覺得 Eclipse Plate 的前段有點一點點頂足弓,但是穿了兩小時暖開之後覺得沒有問題。

鞋底的部分,我們所穿著的是大中華區的 XDR 耐磨橡膠外底,在室內木頭地板上跑動覺得沒有問題,設計師也與我們分享到在概念鞋與最終設計之間,為了最大化抓地力而拿掉了原有的 FUTURE FLIGHT 字樣設計,也可以算是 REDUCTIVE DESIGN 的實踐之一(?),最後,AIR JORDAN 34 針對大中華區提供了 PF 鞋型的設計,這是針對亞洲人腳型的鞋楦,我實際穿著時前掌空間覺得適中,編輯一般選擇是 US9~US9.5,大部分穿US9.5 的情況下,我覺得 US9.5 是剛好的,若要入手的朋友可以注意一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