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然離開官僚舊體制,踏上尋找新思維的環球之旅──思辨之夜講者勒賽(Vincent Lasalle)介紹

毅然離開官僚舊體制,踏上尋找新思維的環球之旅──思辨之夜講者勒賽(Vincent Lasalle)介紹
在雙語文化環境中成長的凡尚.勒賽(Vincent Lassalle)視自己為世界公民的一員。他曾旅居過全球五大洲 40 餘國。今日他是新創策略公司「應新」(Adapt Innovation)的創辦人兼執行長。

文:瑰娜

在雙語文化環境中成長的凡尚.勒賽(Vincent Lassalle)視自己為世界公民的一員。他曾旅居過全球五大洲 40 餘國。今日他是新創策略公司「應新」(Adapt Innovation)的創辦人兼執行長。

他認為,企業在創新上的努力往往受到潮流的影響與風氣的束縛。人們忘記解決真正的潛在問題或善用機會,遂造成資源浪費,也打擊了經理人與雇員的士氣。

因此,勒賽建立「應新」創新諮詢公司,致力找出真正的組織需求,打造客製化的創新工具,提供創新方案管理與組織再造的服務。

毅然離開法國大企業,踏上環遊世界之旅「尋找答案」

勒賽曾經在法國大企業任職 5 年。不過,大約 2 年前,他選擇放棄這份安穩的工作,毅然決然地離職,開始環遊世界。

是什麼原因,讓他做出這樣的決定?這一切得從他在法國電力公司(Électricité de France S.A.,縮寫: EDF)的工作說起──

從巴黎高等商學院畢業後不久,2011 年勒賽進入 EDF ,為世界最大的電力生產商之一,組織一支創新團隊。接著,他著手打造鼓勵和促進公司內部創新的企業文化,協助創新產品與服務、新商業模式和流程再造的生成。2015 年他轉換工作岡位,負責永續城市計畫。

不過,在 EDF 工作期間,勒賽發現了許多問題:

首先,他曾經以為,自己在這家舉足輕重的能源商中,能夠協助能源界克服當前的挑戰。但與之相反地,他發現自己進入受困於官僚體系之中──這個體制,無法給予最好的想法任何支持。

更糟糕的是,這個問題並不侷限於他所處的部門,也在其他部門發生。實際上,教育和基礎設施,金融和政府,甚至社會本身似乎都有相同的缺陷。

勒賽發現──人們建立它們(體制)的目的,是為了解決過去的問題,而不是未來的問題。但是,如今需要被改變的,是什麼?

為了尋找答案,2016 年 3 月,勒賽辭去 EDF 的工作,展開一項研究計畫,並且為此架設了網站《WHAT.HAPPENS.NOW?》。同年 5 月底,他開始進行為期 9 個月的世界旅行。

他的足跡橫跨五大洲和包含台灣在內的 13 個國家,遇見形形色色的人們,他們當中有企業執行長、公職人員、難民以及基層勞工。

向世界各地的「創新者」取經

他積極與全球從事新創工作的人士,和爲著明日世界而努力的人們會面。

例如:在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的發展趨勢之下,勒賽好奇數百萬人將從現今的勞動力中解放,進而創造新的經濟部門,抑或是造成大規模失業?於是他親赴麻州理工數位經濟計畫(MIT Initiative on the Digital Economy)研究中心尋找答案。他也分別詢問肯亞薩法利通信公司(Safaricom)執行長羅伯特.科里摩雷,以及前日本電氣企業社會責任總經理鈴木均氏的看法。

對於如何應對未來的議題,教師通常也背負著重大的責任。勒賽因此向印尼峇里島綠色學校的校長萊斯里.梅戴瑪(Leslie Medema)、「世界和平遊戲」的創造者約翰.杭特,和英國舒馬赫學院「轉型經濟學」碩士課程主任喬納森.道森(Jonathan Dawson)等人,提出「什麼是當前教師必須學習的課題?」等問題。

此外,許多人推崇「無條件基本收入」,並將之譽為未來世界中的最佳社會保障模式。但是,也有許多人認為這是不可行的。勒賽便飛至赫爾辛基,訪問芬蘭政府人員與研究人員。

而關於「直接民主」的議題,氣候變遷和新的溝通與組織工具是否會在本世紀改變公民的角色?他分別跟希臘線上公民平台 SynAthina 的寫手克里斯托斯.卡拉斯(Christos Karras)和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面對面請益。

Vincent Lassalle。圖/TAITONGA 2 TOKERAU

「向那些迎接未來社會的人們學習」

勒賽也關注其他議題,訪問其他從事創新工作的人士。

最後,他將訪談的總結,以及對於轉型時代的個人看法,編寫成他的第一本著作:《橋樑建造者:向那些迎接未來社會的人們學習》(Bridge Builders - Learning from those ushering the future of society)。

其實,除了工作以外,勒賽的個人生活也處處可見創新色彩:平時,他喜歡下廚、畫畫和動手做傢俱。甚至,為了宣傳「碳中和」,即以植樹的方法吸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2016 年初,他做了跨越紐西蘭的自行車旅行──他從南島因弗卡吉爾出發,一路向北,最後抵達北島的雷恩加角。勒賽也架設了網站 TAITONGA 2 TOKERAU ,記錄這段 3,000 多公里的旅程。

在今年的「思辨之夜」中,勒賽將會在「重新想像經濟」的講座和「春池玻璃」共同創辦人吳庭安對談。這次再訪台北,他期望與台灣的年輕人們見面交流,談談再造今日經濟和社會的方法。相信他的分享,將帶給我們更多思想上的激盪。

《關於作者》

瑰娜定居蘇黎世。在輔大主修法文、輔系義大利文,又在蘇黎世修習德文。淡江歐洲研究所時代,寫過很正經的政經論文,現在則把「瑞士」當作研究的對象。
旅遊世界三十餘國,跑遍瑞士二十六邦。因為身兼蘇黎世州居民和弗里堡州媳婦,所以遊走於瑞士德法語區之間。思考模式就像家中的電視頻道,德語和法語台之間切來切去,但最溜的還是國台語。
現任換日線專欄作者,文章也散見於英國《華聞周刊》和瑞士官方新聞網《瑞士資訊》(Swissinfo),並著有《瑞士不簡單》和 《瑞士不一樣:顛覆你對最強小國的想像》 。

臉書專頁:瑞士。瑰娜 All About Switzerland
換日線專欄:瑰娜/瑞士不是只有起司鍋

執行編輯:HUI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