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時代的日劇飯桌

A+A-
「昨日的美食」從一張簡單的飯桌,反映同性戀人的生活日常;圖為劇照

從主打食物的「深夜食堂」、「孤獨的美食家」和「忘卻的幸子」,到借食物談性說愛的「不倫食堂」和「昨日的美食」,這些「送飯劇」都把烹調過程鉅細無遺拍攝出來。回顧昭和、平成時代一眾名作,其實每幕「開飯戲」也在劇情上起重大作用,甚至反映日本人飲食文化的變遷。

1974 年的倫理劇「寺內貫太郎一家」,被視為奠定了「一家人整齊開飯」的觀念,故事的衝突或感動,皆由那張矮腳飯桌開始。寫下此劇的向田邦子說過:「有『聲音』的料理才是好料理。」所以戲中人大啖吃飯、咬著爽口的漬物、喝光味噌湯的聲音,都如同「第三道餸菜」,令觀眾留下印象。

此外,吃飯的場面亦負責觸發戲劇衝突。例如當樹木希林飾演的嫲嫲出門旅行,其他家庭成員便乘機吃壽喜燒,豈料嫲嫲突然現身庭院,原來是嫌旅館的飯菜冷掉而氣沖沖跑回來。熱鬧的氣氛一下子變得死寂,只剩鐵板發出的「滋滋聲」。觀看看到這幕,無不捧腹大笑。

在「寺内貫太郎一家」劇中,飯桌是情節發展的舞台之一;圖為拍攝花絮照。

到了 80 年代初的「長不齊的蘋果們(ふぞろいの林檎たち)」,仍可看到「全家開飯」的場景,但隨著經濟泡沬出現,外出消費的機會增加,這類情節開始減少。相反在「趨勢劇(Trendy Drama)」這類以都會男女為主角的劇目,多見劇中人在金碧輝煌的高級餐廳,享受美酒佳餚。

到了泡沬爆破,這份「趾高氣揚」的感覺亦蕩然無存。譬如 90 年代的名作「同一屋簷下」,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姊妹,不時圍在餐桌吃飯的場景,反而有種回歸 70 年代日劇的傾向。尤其是江口洋介飾演的熱血大哥在用膳時說教,這份「新的土氣」為觀眾受落,甚至創造出 37.8% 的收視紀錄。

2000 年以後,各種價值觀開始普及,經濟景氣則不復以往,日劇的用膳場面變得多元。像「Trick」的女主角山田奈緒子,因為太窮常餓肚子,吃東西總是狼吞虎嚥;在「交響情人夢」,則常見女主角野田妹與夥伴一起吃喝;以便當、飯糰充飢的所謂「便利店晚飯」亦見增多,進一步反映社會實況。

「不能結婚的男人」中主角的用餐場面,一掃昔日那種全家人鬧哄哄的氣氛,轉而強調「獨食」的無拘無束;圖為劇照。

在這段時間,歌頌不婚、樂於獨活的「單身貴族」愈發壯大,這個現象使日劇的用餐情節,出現更大變化。由阿部寬主演的「不能結婚的男人」,戲中性格偏執的男主角獨享豪華晚餐,從厚切牛扒到手捲壽司,在吃得津津有味的同時,配合他的內心獨白,成為該劇的重要元素。

至於最近 10 年,為日劇內「開飯戲」植入新概念的作品,首推坂元裕二編劇的「四重奏」。4 位主角一邊用膳,一邊進行看似毫無意義的對話,反而引起觀眾的興趣。在松隆子、滿島光、高橋一生和松田龍平的演繹下,食物、對白與情節得到巧妙融合,令這部作品被喻為「會話劇」的顛峰之作。

而在「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大叔的愛」和「昨日的美食」 ,主角為心上人用心烹調後,兩個人共享晚飯。這些場景既為戲劇營造溫馨感,同時反映日本家庭規模縮小,甚至從「唯異性戀獨尊」發展至「同性戀亦平常」。連同對著手機、躲在房內的「獨食」情節,日劇中的飯桌持續與時並進。

「四重奏」一幕討論「炸雞應否澆檸檬汁」的戲,固然屬於經典,但 4 個陌生人同住一屋同吃三餐,亦反映現實中 sharehouse 的流行;圖為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