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各大政團得票年齡構成(文:蔡子強、陳雋文) (09:05)

上個星期(5月11日),通過整理兩個於2012年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後所作研究的數據,並作出分析,我們探討了近年青年人的投票取向,並點出愈年輕的人,愈會在選舉中投票給泛民,尤其是本土/自決派;相反,愈年長的人,卻愈會投票給建制派。

系列文章:愈年輕愈投本土/自決派一票(文:蔡子強、陳雋文)

今個星期,我們再把分析對象,從三大政治陣營,進一步再收窄到不同政黨身上。

表1和表2皆是從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於2016年立法會選舉後所作的一個研究中取得的部分數據。

表1先看看不同政團,在青年、中年、老年三大年齡層,各自取得多少百分比選票。當中可見,公民黨、人社聯盟、熱普城及眾志列陣(羅冠聰、劉小麗、朱凱廸)4個政黨或選舉聯盟,都分別拿到超過一成青年選票,高於其他政團;與之成為強烈對比的是民主黨和民建聯,兩黨卻在老年人中盡領風騷,拿到超過一成選票,當中又以民建聯尤受歡迎,得票甚至超過兩成。

有朋友或許會問:為何青年新政只拿到4%青年選票那麼少?這不是與大家的印象不太脗合嗎?這牽涉到表1的局限:它是以整體選票作為基數,若然像青政般只在5區中2區(九龍西和新界東)參選,其他3區缺席,便會影響到其總得票,未能盡顯其實力。

為了彌補這個局限,表2再看看每個政團其得票的年齡構成。這是以每個政團各自所得票數為基礎,因此不會受到它參選選區數目多寡所影響。

青政熱普城靠青年人

表2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青政和熱普城這兩個本土自決派政團,分別有八成及七成的得票,是來自18至39歲的年齡層!換句話說,青年人是他們得票的壓倒性主要來源。反而,同樣支持本土自決的眾志列陣,青年及中年選票各佔四成多,分佈較前兩者為平均,沒有完全倒向青年人。雖然三者都被人視為本土自決派,但之間的差異,我相信是因為後者的抗爭方法較為溫和,主張「和平理性」,而非「抗爭無底線」,較易得到中年人的接受。

民主黨老年選票佔優

另外一點值得一提的是,在表2裏的芸芸眾多政團當中,民主黨是青年選票佔其總體得票比率最小的一個政黨,低於一成,不單有異於泛民政黨傳統上強於拿青年選票的特徵,它甚至低於建制派政黨,顯示該黨並不為年輕人所垂青。與此成強烈對比的是,民主黨卻拿到大量老年選票,甚至是其總體得票近一半,表現遠優於其他泛民政黨;如果再結合表1的數據,民主黨在這方面的優勢十分明顯。這或許會是未來幾年該黨在泛民陣營中,於選舉以至政治上的重要分工和定位。

作為一個總結,本系列3篇文章,已就傘運前後年輕人的投票模式作過比較和剖析,並點出傘運後,青年人無論在區議會選舉或立法會選舉,投票意欲都有明顯上升;尤其是立選,投票率增幅尤其驚人,遠高於中年及老年人的增幅。而青年人對立選的投票意欲又遠遠高於區選。最後,愈年輕的人,愈會在選舉中投票給泛民,尤其是本土/自決派;相反,愈年長的人,卻愈會投票給建制派。

其他文章:通識導賞:霧霾哪裏來? 給一個科學講法(文:梁仲禮)

但當然,這些論點都只是建立在對傘運後一次區選一次立選的數據考察,讀者順理成章會有以下疑問:

●雨傘運動對青年人政治上的啟蒙和影響,究竟是一時的還是長久的?他們會否養成一個穩定的投票習慣,還是當傘運慢慢丟淡,青年人的投票熱誠會「打回原形」,投票率無以為繼呢?

●不錯,數據顯示,愈年輕愈「激」,愈投泛民以至本土/自決派一票;但隨着年紀漸增,面對各種生活壓力,這些雨傘世代,其政治和投票取向,會「一路走來始終如一」,貫徹始終的「激」下去,還是會慢慢蛻變,假以時日,稜角遭磨平,變得像今天的中年人、老年人一樣,追求和諧穩定,逐漸轉投建制派一票呢?

●以上說的,都是着眼於較長線的投票模式和趨勢,但也有擺在眼前的影響。那就是過去半年,梁頌恆、游蕙禎宣誓風波引起輿論強烈反彈,及兩人最後因此被DQ(disqualify);梁天琦稱自己「懦弱」,並避走他方,銷聲匿迹;熱血公民又全面撤出社運,本土派可謂偃旗息鼓,甚至被形容為「畫上休止符」。究竟這又會否讓支持者,尤其是年輕人,極度失望,讓選票大量流失?

我相信要回答這些疑問,必須要繼續長期觀察香港的選舉,才會有答案。而下一次機會,就是九龍西及新界東的立法會補選。

(本文數據由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提供,特此向港大民研計劃,以及鍾庭耀和Edward Tai兩位作出鳴謝)

(傘運前後年輕人的投票模式剖析 三之三.系列完)

[蔡子強、陳雋文]

(原文載於2017518日《明報》筆陣。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其他文章:【特首修訂UGL調查文件】調查範圍收窄了沒有?(文:阮紀宏)

其他文章:【特首修訂UGL調查文件】立法會尊嚴不容誤導(文:楊岳橋)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傘運前後年輕人的投票模式剖析 立法會選舉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