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華男籃12人,正選中的錯亂

中華男籃出征倒數 12人名單29日出爐

2017 中華男籃參加6月「東亞資格賽」 12 人確定:控球蔣淯安、于煥亞,後衛周儀翔、劉錚、成力煥,前鋒蔡文誠、胡瓏貿、周柏臣、周伯勳,中鋒林致為、吳岱豪、Q.戴維斯。

2017 亞洲杯男籃東亞資格賽 6 月 3 日將在日本長野舉行。

東亞資格賽共有 6 隊,前 5 名取得 8 月亞洲杯籃賽參賽權,中華男籃預賽與大陸、香港同組,另一組日本、南韓、澳門;中華男籃 6 月 1 日出發,3 日下午 16:15 首戰大陸。

太多朋友問我,這分名單你有什麼評論和看法。

@從換血年輕化角度來看:

這分名單作用和意義不大,我認為值得和需要培養的25歲以下年輕球員都沒有,目前看來只有于煥亞、胡瓏貿兩人在列,這兩人未來也有機會在中華男籃擔任主力。

但就像我說的,196公分大前鋒胡瓏貿教練要會用,隊形打法陣容要能善用他的優勢,胡瓏貿是個悍將,能扛人防守打硬仗,雖然身高不足,他還有速度機動力防守和態度,他的作用不會比本土200公分差,如果教練團用不好或不會用,選他去,還真的作用不大,這會非常可惜。希望一切都是我的擔憂。

現在中華男籃絕大困境就在「特殊斷層」,這斷層在於23-27歲中生代,幾乎沒有拉上來,球技成熟度都不夠,23歲以下根本擺不進換血名單和陣容,太嫩太菜沒有經驗。

真要換血培養堪用新人,提升換血強度和競爭力,中華男籃只能另外選一支25歲以下國家隊,針對性的進行培訓、比賽、高強度對抗訓練,或許一、兩年後才有新人冒出頭的可能。

@從實戰來看:

蔣淯安、于煥亞、周儀翔、劉錚、蔡文誠、周柏臣、Q、吳岱豪這八人是核心主力,這裡頭只差一個長人(曾文鼎或田壘),只差一個射手(呂政儒),只欠一個控球(陳盈駿或蘇翊傑),基本上目前檯面上能打的即戰力都選上了。

不管東亞資格賽、瓊斯杯還是亞洲杯,其實中華男籃都不能打得太難看,核心主力要維持住,保持穩定戰力和贏球元素,又要同時培養新人,的確有其困難和難以兼顧之處。

中華男籃目前在亞籃就是第6-11之間,運氣好一點前八,運氣不好就是9-11,還是回到老問題,國內聯賽、SBL超籃、職業化腳步刻不容緩,聯賽不強,國家隊、球員、教練都不會更好,這是很務實現實的問題。

@從未來性來看:

老實說,中華男籃24人培訓名單沒有太多新意和未來性,這不是教練團能力視野問題,也不是多選3-5個22歲以下年輕人就可以解決的困境。

台灣籃球的生態和停滯,從這24人培訓名單就可以看得來,因為「你沒得挑」,台灣籃球員從19歲開始成熟度和成長期就慢了下來,加上大專聯賽、SBL聯賽競爭力又不強,賽期賽場強度都太低,造成國家隊用人選材上的困難。

更慘的是,中華男籃沒有幾個合格的外線射手,這是更大麻煩。

對現在和未來中華男籃,我只能更多祝福,祈禱更多「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