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晨間新聞

住遍23國的語言天才:台灣人把名片當炸彈

語言學習部落格Fluent in 3 Months創辦人班尼.路易斯(Benny Lewis)曾在全球23國居住過,每到一個國家,他就會試著融入當地文化,也漸漸感染當地人的習慣。其中,他發現台灣人會把名片當爆裂物審視,真的有這樣嗎?

習慣-異文化-名片-習俗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其他

班尼.路易斯是愛爾蘭人,精通多國語言的他,曾住過台灣、阿根廷、巴西、祕魯、比利時、哥倫比亞、美國、加拿大、愛爾蘭、英國、西班牙、法國、荷蘭、埃及、義大利、智利、德國、匈牙利、土耳其、印度、菲律賓、中國和泰國、澳洲,他特別強調,不是旅遊,而是長住。

每當抵達一個國家,他都會深度理解當地的現代文化,因為他不希望自己只是路過而已。

漸漸的,他發現不同國家的人都會有些有趣的小習慣:

巴西人總愛問你:「要不要沖個澡」

班尼.路易斯曾在巴西住過一年,在那裡,他有自己的家,但也喜歡到朋友家作客。而每當他一到朋友家,朋友總會問:「你想沖澡嗎?」

巴西人會問到訪的朋友要不要沖澡,即使這個朋友沒有要過夜。路易斯說,巴西人大概是他所見過最愛沖澡的人,可能是因為天氣熱,他們一天往往會洗2至3次澡,尤其他們又很喜歡運動,因此也特別喜歡梳洗一下。

久而久之,當有朋友到路易斯巴西的家,他也會招呼朋友沖澡。而這個習慣,到他離開巴西後都一時改不掉,但一旦出了巴西,這個問題就變得很奇怪。

「你可以想像,朋友多常用奇怪的眼神看我」,路易斯說。

廣告

台灣人看名片的眼神,彷彿它隨時要爆炸

路易斯說,台灣人從他人手上收到名片時,通常會很用力、很用力的看那張名片。

比方說,如果在一場台灣的會議上,有人遞名片給路易斯。他為了順應台灣人的作法,他會雙手接過名片,彷彿名片是一個很脆弱的東西,接著他必須很嚴密地、用心地看名片上的內容,彷彿名片是可以看到另一個美好世界的一扇窗。

做完這一切動作後,他才會把名片放在口袋裡收好。

離開台灣後,路易斯還是繼續用雙手接名片。

在菲律賓,用嘴巴指東西

在菲律賓,他們不用食指指東西,路易斯說明,不只在菲律賓,在很多地方這樣的動作都被認為很失禮。

那如果真的要指東西怎麼辦?菲律賓人會用噘起的嘴指位置或指物品。而菲律賓噘起嘴唇指方向的動作,並不會維持很久,大概就1秒之間,所以你要專心看。

廣告

義大利人打電話給朋友,在對方沒接起來前掛掉

在義大利,有個觀念叫squillo。也就是打電話給對方,在對方別接起來前掛掉,而且並不是打錯,而是故意的。

義大利人什麼時候會這樣呢?比方說,如果你和朋友約見面,但會遲到10分鐘,於是你打給他又掛掉,通常是在告訴對方「我在路上了」。

又或者,男女朋友和夫妻有時候也會撥出這種對方沒接起來就掛掉的電話,而這是浪漫的義大利伴侶在說:「我想到你了」。

在拉丁美洲國家,打招呼不是只說「嗨」

在拉丁美洲國家的社交場合,打招呼說嗨是不夠的。

在巴西,就算你昨天才第一次見到一個人,今天再度見面,往往你就必須擁抱他,彷彿你們是多年不見的朋友。

對話時,腳步移動像跳恰恰

在拉丁美洲朋友對話時,朋友間會站得靠近一點,展現親密感。但歐洲和北美地區,每個人都很重視自己的個人空間。

廣告

路易斯說,剛從拉丁美洲回到北美地區或北歐時,每當與人交談,「都會突然覺得和對方的距離好遠」。這時候,他會稍稍站前面一點,坐著時,就稍稍向前傾。

但他卻注意到,這樣的動作經常讓北美人或歐洲人不自在,彷彿踏進了屬於他們的安全距離。路易斯說,「雖然對方不會明說,卻會故作鎮定、假裝很自然地向後退一小步,實在讓我哭笑不得」。

德國人講話就是直白

在德國以及部分北歐國家,他們比較喜歡直白說話,毫不修飾地告訴你事實。但他們並不是無禮,反而是要展現尊重你這個人。

但在加拿大就不一樣了。加拿大人通常喜歡把事實夾在稱讚和誇獎中,比方,他們會說「這個點子超棒,但是如果……」,記住,後面由「但是」開頭的句子,往往才是加拿大人的本意。

廣告

在飛機降落時鼓掌

路易斯自己也說不上來,到底哪一國人會在飛機降落後歡呼和鼓掌,因為似乎不只一個國家的人會這麼做,但至少北美和歐洲人覺得這樣做怪怪的。

路易斯說:「基本上我不會模仿這樣的行為,但如果一個人鼓掌後,有人跟著鼓掌,我也可以共襄盛舉。就當作是讚揚科技的進步,竟然可以在短短幾小時內,把我從一國載到另外一國好了!」

(本文呈現作者、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Fluent in 3 Months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解讀・債券關鍵字Ep.2】選對區域沙里掏金,讓投資收益「Jump!」跳起來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499(原價$790)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