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投書】學費投資報酬率,會是技職院校的轉機嗎?

若能將「畢業生薪資」當成大學排行的依據,可以讓學生和家長多一項選校的標準。 若能將「畢業生薪資」當成大學排行的依據,可以讓學生和家長多一項選校的標準。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最近教育部統計公布消息,高職學生較過去10年少了10萬人,將成為未來私立科大的招生危機。

因為廣設大學的緣故,有多所四技二專轉為科技大學,又因為教育部評比學術研究與綜合大學雷同,即使排名將科技大學與綜合大學分開,一般家長還是普遍相信「綜合大學比科技大學好」。「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文化,讓專家學者擔心,大多數學生從一般大學畢業,只鑽研學術理論,沒有人專精技術應用,將造成未來一個國家有7成的人只做研究、不懂應用的窘境。

除了看成績,大學還可以怎麼排名?

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曾在《低慾望社會》一書中建議日本大學以「畢業生薪資」當成學校排行的依據,讓學生和家長以「投資報酬率」考量選校標準。因為他認為,只有具有「賺錢力」,才能決定大學的地位。他還直言,唯有透過此種模式,才能提高學校在國際競爭的排名。

我認為,這個建議有值得參考之處。現在台灣的大學全部都是「公定價」,國立大學學費一學年約6萬、私立大學一學年約11萬;而國立大學受到國家的資源補助還是私立大學的好幾倍,因此常讓社會有一種不公平的觀感,「低程度學生反而要付更多錢、且接受更少的資源!」而學生程度低又常常與文化資本低、社經地位低、家長教育程度低等因素連結,因此家長擠破頭就是要把孩子送進國立大學。

除了公私立以外,再來就是看所謂的「大學排名」。然而這些名次常是數據不夠嚴謹的雜誌或新聞排名,QS排名偏重研究指標、英國泰晤士排名偏重就業,其他可能偏重的數據還包括以英文發表的期刊研究、師生比等等,莫衷一是。因此,我認為大前研一提出的「賺錢力」至少可以讓家長在全球大學排名和公私立以外,多一項參考依據,讓家長知道他們的投資可以回收多少,而學校也可以回歸市場價值,學費可以如美國學校一樣,有各種不同的價位。

然而我也必須說,對於大前研一的說法,我只有一半同意。因為人的一生不是只有追求錢,很多商人一輩子賺了很多錢,可是卻很不快樂,很多公益組織或NGO創辦人雖然沒什麼錢,但是卻很快樂的幫助社會及獲得自我價值。因此除了「畢業生薪資」的排名之外,說不定還可以再加上畢業生「幸福感」及「生活品質」。「幸福感」簡單定義是自我實現的快樂,例如助人事業者每日看到他人微笑的回饋,或者環保NGO創辦人想到自己可以留給下一代更好的環境而感到幸福。而「生活品質」簡單定義是指健康、安全、福利上得到保障,例如在鄉下慢活的人即使薪水少,還是可以住大房子、開休旅車,緩慢的生活步調,讓自己與家人都享受健康,這就是好的生活品質。

想賺錢的去賺錢,想追求安穩生活的就追求安穩生活

若能以畢業生「薪資」、「幸福感」、及「生活品質」三項綜合排名,就能鼓勵想賺錢的學生報考技職院校,將求學的大部分時間用來學技術,將實務經驗帶回學校充電進修,畢業後可以創業。而追求「幸福感」的學生可以學習人文科系,從事助人行業像是NGO組織,幫助社會有好的發展,生活也比較彈性,可以照顧家人。而追求「生活品質」的學生則可以唸公務員相關的學系,追求穩定生活的人生。

有了這些依據,學校可以因此評估自己的收費標準,家長也比較知道如何帶領孩子選擇他們畢業後的出路,不用一味擠破頭將孩子送到公立大學、或要求孩子考公務員,念高職或科技大學的學生也更能往技術發展。

當然,這只是參考性質的建議,詳細執行需要審慎評估,執行時有幾項建議:

1.抽取小樣本作實驗,讓願意加入實驗的學校可以暫時以實驗性質的調整學費。

2.需要去除前後5%的極端值,例如郭台銘一人就讓中國海專(現為台北海洋科大)的畢業生薪資驟增,但他可能只是前0.1%的極端值。

3.考量是否有其他生命意義指標可以列入,例如人類發展指數、生活滿意度等,只要避免重複性的問題,都是值得參考的標準。

(作者為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瀏覽次數:1866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