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投書】大人們想要的台灣,是什麼樣子?農地上的違章工廠讓我們食不下嚥也發不了大財

台東的農田。 台東的農田。 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大學時期,我們曾到訪台南菁寮進行田野調查,也到宜蘭農業重鎮冬山鄉做服務學習,借宿當地並與居民聊天訪談,我們在農村的稻浪中笑鬧、踏著田埂小路走路回家,多麼快樂!也發現田野吹來的風,與都市有著不同的氣息,有泥巴、青草、雨水、人情的味道,這是我們對農地的記憶與情感。

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臺中、彰化、高雄……的農地,原本綠油油的稻田上,蓋滿了一座又一座的違章工廠。

彰化頂番婆農地上新建違章工廠。吳其融攝,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想像未來有一天,有人問我們,為何農村的地景都消失了,到處都是工廠,而我們依舊沒有發大財,為什麼大家再也不敢吃MIT的農產品?為什麼沒辦法想像我們口中的農地價值?驅車離開家鄉時,我們不會想往車窗外多看幾眼遍佈瘡痍的土地,回家的路面目全非,那片平原終究只成了一個有家的地方,再也找不到家鄉的定義?

違章工廠只是農地上的青春痘嗎?

今年3月,行政院通過《工廠管理輔導法》(簡稱工輔法)條文修正草案,當時公民團體們要求違章工廠應該集中到工業區,此訴求不僅要遵守國土計畫使用分區的概念,更是要統一管理污染及環境風險,然而,政委張景森卻以青春痘比擬農地工廠,輕輕地表示:「一個人的臉孔上總會有些青春痘。」但,農地工廠真的只是青春痘嗎?

5月6日時,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排審《工輔法》,林岱樺委員以附帶決議的方式放寬工廠建蔽率、容積率以及隔離綠帶的限制,甚至還反對了公民訴訟的機制,明顯無視於現今農地的困境。

違章工廠的歷史相當悠久,它的確曾為台灣帶來了大幅的經濟成長,也養活了數以萬計的家庭,然而這並不能合理化違章工廠的存在。在這幾十年內,我們得到了漂亮的經濟成長數字,但也使得農村地景滿目瘡痍,我們滿足了自己的私慾,卻也漠視了大地所受的折磨。

休耕,是為了讓土地長存

50年了,農村地景的流失、不斷增高的環境成本、再也無法安心下嚥的食物.....各式各樣在第一家農地違章工廠出現前,都沒有準備好要面對的問題,再怎麼後知後覺,我們這一代都應該要好好思考怎麼樣去解決這些問題,思考台灣真正想保護的價值到底是什麼,並付諸行動,一起修正與面對過去遺留下來的錯誤,讓產業與生態均衡發展、不再衝突。

記得那時系上服務隊到冬山探討休耕議題時,聽到農民告訴我們,休耕不只是為了下一季豐厚的收穫,更是為了跟這片土地長久地走下去,感受到他們對土地的愛護與珍惜。在我們回到台北後,每當對喧囂的城市感到厭煩時,在菁寮以及冬山看見的那一片綠油油的稻田,便會浮現在腦海中,為心靈帶來平靜與力量。

花東地區的農田。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我們喜歡這樣的農村,也希望這樣的景象還能夠在未來看見,最後仍要向立法院的大人們問一句,你們想要的台灣,是什麼樣子的呢?

(作者為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學生)

瀏覽次數:3424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