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患者沒有明顯症狀的「胃潰瘍」是怎麼發生的?

近七成患者沒有明顯症狀的「胃潰瘍」是怎麼發生的?
Photo Credit: derneuemann CC0, pixabay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胃潰瘍到底要如何預防與治療?得了胃潰瘍,真的轉變成胃癌的機率很高嗎?

胃潰瘍是大家一定聽過的常見疾病,有些人會把胃食道逆流跟胃潰瘍混為一談,但實際上胃潰瘍指的是胃的黏膜發生潰瘍,但胃食道逆流則是胃液往食道的方向逆流造成刺激或發炎,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疾病。胃潰瘍最常發生的情境是在飽食一餐後,就突然發生腹痛,嚴重一點的人甚至會難過地在地上打滾。據研究統計,胃潰瘍在歐洲的盛行率只有2%[7],而在台灣,單單無症狀的胃潰瘍的盛行率就高達4.7%,足足是歐洲的兩倍有餘。以全國人口數來換算的話,應該有近100萬人可能患有胃潰瘍。[12]

腹痛難耐,非一日之饞。胃潰瘍是慢慢發生的,往往在你沒注意的狀況下,胃黏膜已經默默受傷了。大家可能在各大媒體聽說各種胃潰瘍的緩解偏方,例如喝苦茶油可以改善胃潰瘍?也有不少資訊提到胃潰瘍可能導致癌症。胃潰瘍到底要如何預防與治療?得了胃潰瘍,真的轉變成胃癌的機率很高嗎?今天團隊醫師將會整理文獻,帶你清楚了解胃潰瘍,揭開這個疾病不為人知的一面。

胃潰瘍的原因是什麼?除了藥物,更多是幽門螺旋桿菌

胃潰瘍的原因是什麼呢?首先我們要了解胃部消化運作的過程。當食物經咀嚼後吞入胃裡,胃部的壁細胞會分泌胃酸,胃酸會與食物混合,形成酸性的內容物。在酸性的狀況下,有利於胃部分泌的蛋白酶消化含有蛋白質的食物,之後這些被消化到一半的食糜會再流入十二指腸,在腸道進行下一步的消化。除了幫助消化外,胃部的強酸也可以幫助殺菌,因此強酸的環境,對胃部的正常運作來說,其實是非常必要的。

但在這麼強酸的環境下,又加上消化蛋白質用的酵素,腸胃道的黏膜細胞是如何不被酸度近似鹽酸的胃部內容物所侵蝕呢?胃的內部有一層黏膜細胞,黏膜細胞間柵欄狀的結構能防止胃酸破壞胃部。這些黏膜細胞持續會被耗損,但還好正常的狀況下,胃部黏膜層有豐富的血液供應,產生新的黏膜細胞,替補被胃酸侵蝕老舊細胞。

未命名
Photo Credit:MedPartner美的好朋友

胃潰瘍指的就是胃酸長期侵犯胃部黏膜細胞,侵犯程度超過了黏膜層能自我修補的能力,因此在破損的區域會產生發炎、纖維化等狀況,胃部結構也會因此逐漸變薄,更嚴重的時候,可能導致胃出血,甚至是整個胃穿孔的問題。

強酸造成潰瘍的情形,不只會發生在胃部。在連接胃部的十二指腸,也可能被強酸所破壞,造成十二指腸潰瘍。醫師習慣將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兩者合併稱為消化性潰瘍(peptic ulcer disease)。

胃潰瘍的發生是有時序性的,並非一天就造成。胃潰瘍病變過程主要可分為:

  1. 胃酸侵蝕增強或胃液分泌過多
  2. 黏膜細胞無法正常修復
  3. 黏膜細胞間柵欄崩解

了解上述三大病變過程後,其實說穿了,造成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的罪魁禍首,最常見的就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以及藥物過度或不當使用(以非類固醇消炎藥物為主)。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此細菌會讓感染處發生過強的免疫反應,以及胃酸分泌量上升,也會破壞黏膜細胞柵欄結構,最後產生胃潰瘍病變。長期的胃部發炎,可能導致胃部萎縮或者是不該出現在胃部的腸道組織增生。這些不正常的變化,可能會提高罹患胃癌的機率。

在1983年首次發現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能引發胃潰瘍之前,醫界當時完全不認為這個疾病跟感染有關,甚至很多人覺得細菌根本不可能活在這麼酸的環境下。但後來發現,幽門螺旋桿菌其實可以附著在消化道黏膜層上,透過分解尿素來產生氨,進而中和胃酸。感染的過程中,會導致胃黏膜組織的病變,長期可能導致癌症,因此早在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把幽門螺旋桿菌列為一級致癌物質。此外,在2005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中有一研究經過近10年的追蹤,發現297位胃潰瘍患者當中,有10位後來罹患了胃癌。因此胃潰瘍是導致胃癌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證據是很明確的。[10]

幽門螺旋桿菌的檢驗及治療方式逐年進步,不過目前尚未找出確切的感染原因,據研究推測,細菌可能是通過糞口或人傳人的途徑感染。許多人會把胃潰瘍認為是吃太多止痛藥或飲食習慣不好所造成,但實際上和過度使用消炎藥的族群相比,幽門螺旋桿菌所導致的胃潰瘍其實更常見。

非類固醇消炎藥物的過度或不當使用

非類固醇消炎藥物(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簡稱NSAID藥物)為常用的消炎止痛藥物。其中阿斯匹靈(aspirin)可以抑制血液凝集,可以降低血栓的產生,因此也常被用來預防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的再次發作。有人可能會認為,這些藥物的止痛效果,不正好可以緩解胃潰瘍造成的疼痛嗎?這想法與其藥理機轉有很大的出入哦!實際上,NSAID藥物主要抑制環氧化酶(cyclooxygenase COX)的催化作用,此作用可達到消炎止痛、抗血栓等效果。另外服用NSAID藥物會造成前列腺素分泌降低,以致消化道無法正常修復黏膜層細胞,引發胃潰瘍病變。

未命名
Photo Credit:MedPartner美的好朋友

造成胃潰瘍的原因看到這裡,你應該已經了解到為什麼胃潰瘍這種常見的疾病能衍生出那麼嚴重的後果。但胃潰瘍到底會會出現什麼症狀呢?

胃潰瘍會有哪些症狀?該如何自我緩解?

大多數人認為胃潰瘍會立即引發各種不適症狀。事實上,近7成患者是沒有明顯症狀的[3]。因此,老年人及常用NSAID藥物者需要時刻留意自己的腸胃狀況。胃潰瘍的症狀大多以腸胃症狀為主,這包括了:

  • 上腹疼痛:胸骨底端及橫隔膜所在位置發生疼痛,且疼痛感有可能會轉移到後背。上腹痛的發作會和吃飯時機有關,例如胃潰瘍常在吃飯時會產生上腹痛,這與食物進入胃中刺激胃酸分泌有關。而十二指腸潰瘍常在飯後2至5小時或夜間發作,原因是十二指腸內用來中和胃酸的鹼性溶液量變少了、且在晚上11點至半夜2點是胃酸分泌的高峰期。
  • 腹脹感:長期十二指腸潰瘍所導致腸道萎縮,讓胃排空變慢。於是食物無法順利流入腸道,產生腹脹感。這也影響了食慾,可能出現營養攝取不足的問題。
  • 噁心嘔吐:原因同樣是食物無法順利從胃裡流入十二指腸,超過胃部所能負擔的容量,食物較易逆流回口腔。噁心嘔吐症狀通常會在飯後數小時發生。
  • 火燒心:由於胃潰瘍患者缺乏抑制胃酸分泌的激素,胃酸分泌量隨之上升,增加胃酸逆流食道的機率。胸口會有灼熱感,為火燒心症狀。雖然容易與胃食道逆流症狀搞混,但相較於其他胃潰瘍症狀,火燒心所佔比例是較低的。[11]

了解胃潰瘍的各種症狀表現之後,接下來我們要介紹在日常生活中能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來緩解胃潰瘍造成的不適。

胃潰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