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TIME】【FORTUNE】全球中文獨家授權

「氣候脆弱指數」居高不下,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難以擺脫貧窮

2019/07/24 ,

評論

TIME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TIME

TIME

時代雜誌是全球最受信賴的新聞來源,透過卓越報導、文字與攝影捕捉那些形塑我們生活的事件。時代集團旗下擁有100個經典品牌如時人(People)、運動畫報(Sports Illustrated)、時代(Time)、與財星(Fortune)等雜誌,以及其他如英國創立的Decanter、Wallpaper等超過50個各式各樣的媒體品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貧窮、低度開發國家正遭受氣候變遷衝擊;富裕、受影響較小的北方國家則碰上人口高齡化,害怕且拒絕移民進入。兩者間的鴻溝日益增長,我們很有可能觀察到未經核可、無計畫且不規則的人口遷徙。

文:Ciara Nugent
譯:王國仲

氣象學家長久以來不斷警告,相較於富裕地區,氣候變遷會對發展較差的南方世界更早產生衝擊,衝擊也更劇烈。此種趨勢造成的嚴重後果是,根據聯合國最新人口預測,未來數十年內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將首當其衝,直接受氣候變遷影響。

《時代》雜誌以聯合國6月公布的人口預測數據,由英國風險諮詢公司Verisk Maplecroft提供的「最易受氣候變遷影響國家排名」進行比較。

全球氣候風險

氣候脆弱度指數(The Climate Vulnerability Index)利用世界銀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數據,評估氣候變遷對特定國家造成的物理性影響(如降水和氣候模式的長期變化)。指標包括一國人口敏感性(基於貧窮水準、醫療衛生和教育水平等因素)以及國家的適應力(以政府、基礎建設和經濟穩定性評估)。藉以上資訊,對193個國家面對氣候變遷時的風險進行排名。

在最脆弱的十個國家中,只有一個不位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2050年,該區人口數量預估是現在的兩倍,並在富裕地區人口漸趨穩定,甚至減少後持續增加。2050年,歐洲(36國中有27個為「低風險」)人口總數預計將減少5%。美國在193國中排名161(第一名風險最大),預計人口將在2050年前增長15%。

索馬利亞、蒲隆地和剛果民主共和國人口都將在30年內翻倍,同時還面臨旱災、洪水、極端高溫、土壤侵蝕,和其他氣候變遷帶來的物理性影響。

風險最高的是中非共和國,2050年時人口預估成長77%,世界平均僅32%。

內陸國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類型之一。2013年以來,政治性和族裔間暴力衝突已造成60多萬人流離失所、近300萬人亟需人道援助。為養活眾多人口,農民極度仰賴規律的雨季——在日益變遷的氣候下,這似乎越來越難實現。

聯合國人口司司長約翰・威爾莫斯(John Wilmoth)表示,各國正面臨人口增長與環境脆弱因素所帶來的複合型挑戰,處境相當艱難。中非共和國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威爾莫斯補充:「北方國家必須認知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幫助貧窮國家盡快發展社會和經濟。這尤為重要,因為受害國根本不是問題製造者。」

據世界銀行統計,在2014年,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為0.8公噸。至於歐洲和美國,數字分別是6.4和12.5公噸。

總部位於維也納的維特根斯坦人口與人力資本中心(Wittgenstein Centre for Demography and Global Human Capital)智庫,主任沃夫岡・盧茨(Wolfgang Lutz)表示,不同國家面對氣候變遷的經驗多寡和因應措施,再加上氣候脆弱地區爆炸成長的人口,或將導致大規模移民和難民危機。

盧茨表示:「貧窮、低度開發國家正遭受氣候變遷衝擊;富裕、受影響較小的北方國家則碰上人口高齡化,害怕且拒絕移民進入。兩者間的鴻溝日益增長,我們很有可能觀察到未經核可、無計畫且不規則的人口遷徙。」

世界銀行估計,至2050年,氣候變遷可能導致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亞和拉丁美洲出現超過1.4億新移民。絕大多數氣候移民會在國內移動,為城市、鄉鎮和農村帶來龐大壓力。民眾流離失所的情景已在奈及利亞北部上演——全球暖化導致沙漠化,迫使牧民向南移動、尋找可用土地,造成與農業社群的暴力衝突。

聯合國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6月警告,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地區受氣候變遷影響的不均等,使世界面臨「氣候種族隔離」風險,造成「富人花錢躲避極端氣候、飢餓與衝突,其他地區只能留下來受難。」

歷史上,國家發展與有害氣體排放率似乎脫不了關係,因此加速貧困國家發展、使其免受氣候變遷之害的作法產生部分疑慮。不過盧茨認為,政策執行者應想方設法,讓高收入與高排放脫鉤。發展無罪,問題出在某些「骯髒的科技」。

他表示,國際援助工作應側重於提升教育水平。教育能創造「更具彈性的社會,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盧茨引用丹佛大學模型——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數就越少——說明教育或許能遏止人口的爆炸性成長,甚至還能抵銷部分高度發展地區增加的排放量。

縱使發展能減緩氣候變遷與人口成長的威脅,情況仍日益險峻。聯合國7月10日公布的報告顯示,氣候變遷造成的早期影響,使各國更難降低貧窮率。同時,政府推行教育、衛生和其他公共服務的速度遠不及快速成長的人口,使發展更加困難。盧茨表示:「這是一場艱困的戰鬥」。

©2019 Time Inc.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納坦雅胡放話「併吞約旦河西岸」,是精心計算的選舉語言



【TIME】【FORTUNE】全球中文獨家授權:

《關鍵評論網》獨家獲得時代雜誌與財星雜誌全球中文數位版授權,將每日提供兩大媒體品牌文章的中文譯文,題材涵蓋國際政治、財經、科技、文化、歷史、生活、娛樂等各領域。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