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南方澳斷橋:尋獲最後1位失聯漁工遺體,臨時航道也徹夜搶通

宜蘭南方澳斷橋:尋獲最後1位失聯漁工遺體,臨時航道也徹夜搶通
Photo credit: CNA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起意外事件共造成6人死亡、10人受傷。

(2019年10月3日|更新:李秉芳;核稿:羊正鈺)

宜蘭縣南方澳跨港大橋1日坍塌,下方3艘漁船遭斷裂橋面重壓,6名外籍移工失聯,已於今(3)日早上11時全數尋獲,最後一名漁工為菲律賓籍。由於橋面斷裂也阻斷港口唯一出入口,造成約500艘原本躲颱風的漁船無法出入,影響漁民生計,國防部於昨天拍板將徹夜搶通臨時航道,也已於今早9點讓測試船順利通過。

綜合《聯合報》《中央社》報導,原本對於要繼續搜救最後一名失聯漁工,還是開通航道降低數百艘漁船不能出港的損失,讓相關單位陷入兩難,經過會議討論,昨日決議讓海軍水下作業大隊下水切割沉橋護欄,搭配陸軍的架設M3浮門橋,已開闢安全航道(寬12公尺、深3.8至5公尺),首艘測試漁船已在上午9時25分安全通過。

《自由時報》報導,先前傳出最後一位失聯漁工可能位於被橋梁壓住的「新臺勝366號」內,但366號船體被破壞後,遲遲未找到,搜救人員推測最後這名漁工有可能在1日拖出的266號內,今天上午採切割船體方式,逐艙找人。《中國時報》報導,最後救難人員在堤防消波塊附近,發現第6具漁工遺體,研判可能被橋面塌下重擊後死亡,接著在船體拖出後漂入海中,目前救難人員正準備打撈上岸,隨後將送往蘇澳榮民醫院等候檢察官相驗。

(以下內容原刊於2019年10月2日 18:30)

宜蘭縣南方澳跨港大橋昨(1)日發生坍塌,重壓下方3艘漁船,造成6名外籍移工失聯。經徹夜搜救,截至今日上午共尋獲4名移工遺體,下午2點多搜救人員再找到第5名失蹤的印尼籍漁工遺體,目前尚有1名漁工失聯。

針對罹難外籍漁工賠償,台灣港務公司今日表示,罹難者每人預計補償500萬元。另外針對斷橋,港務公司也說,國防部將於今天配合消防署、國防部及港務公司執行水下作業。調查小組將會保存證據後再進行結構拆除工作,並辦理緊急採購,已請公路總局協助重建工程規劃發包及施工,目標3年內完工啟用。

發生斷橋意外,外界關心橋樑的坍塌原因,交通部於今日公布105年南方澳大橋檢測報告。《自由時報》報導,檢測報告內容雖有提到護欄、路燈鏽蝕,並已執行改善。不過,報告未指出鋼索鏽蝕,也未建議改善。

港務公司上午發布新聞稿,表示依規範跨橋檢測並未超過年限。港務公司指出,依據「公路鋼結構橋梁之檢測及補強規範」,鋼結構橋梁檢測頻率2年一次,經管理機關同意得延長,但不得超過4年。南方澳跨港大橋在105年由宜蘭縣政府委託健行科技大學辦理檢測,港務公司依據檢測報告提出的建議,於民國106及107年,分別花費約新台幣400萬及600萬元改善,並於109年編列500萬元預算,辦理下一次檢測,並無逾越檢測年限規定。

《ETtoday》報導,港務公司總經理陳劭良今日赴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進行口頭報告並備質詢。傳出工程顧問公司3年前就曾發現橋梁已有鏽蝕狀況,且在檢測報告中提出狀況,陳劭良表示,南方澳大橋最近一次檢測是105年健行科技大學所做的,檢測報告沒提到橋梁有鏽蝕情形,只有橋梁、欄杆等鋼體結構有鏽蝕,不過斷橋原因是否能排除繡蝕?陳劭良說,目前還不能這樣說,還需要專業調查才能定調。

交通部長林佳龍今日上午抵達現場。《中央社》報導,今日上午召開工作會議,今日將進行船體切割,以利後續救援,也請國軍協助清除水上與水面的欄杆、障礙物,以利受阻的船隻出港。林佳龍說,評估今日應該可以清理出一條長10米、水深4米的水道,讓大、小漁船可以引導到10號到13號碼頭,也有可能利用爆破或水下工法進行。

南方澳跨港大橋昨天突然崩塌造成多人傷亡及失蹤,同時也阻斷港口唯一出入口,造成約500艘原本躲颱風的漁船無法出入,連帶影響漁民生計。

南方澳_3
宜蘭縣南方澳跨港大橋斷裂坍塌,國軍漏夜搜救。|Photo Credit: 中央社

(以下內容原刊於2019年10月1日 17:15)

原標題:宜蘭南方澳跨海大橋倒塌,兩艘漁船被壓變形,還有6名移工待救援

宜蘭縣蘇澳鎮南方澳第一漁港的跨海大橋,在今日約9點半左右倒塌,有油罐車剛好行經,隨斷橋掉落水中,橋樑斷落也壓到下方3艘漁船,導致12人受傷,但由於其中兩艘船船體變形,目前仍有6名外籍移工待救援,而被送醫的油罐車司機則在急救後恢復意識。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南方澳大橋還在鋼梁橋50年的橋齡內,且去年才進行檢修,會以負責任的態度調查,目前運安會及宜蘭縣地檢署都已前往蒐證。

傷亡狀況:12人受傷,6人待援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表示,截止下午16時51分,目前受傷人數仍是12人,分別是行經橋上的油罐車司機、9名船員和2名遭纜繩割傷的海巡人員,另外仍有6名船員待救援。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表示,受影響的3艘漁船分別是「新台勝266號」、「新台勝366號」和「新台勝33號」,目前只清楚新台勝33號事發當時共9名人員在船上,9名人員已經全數救出,根據消防署臉書,9名獲救人員分別是6名菲律賓籍和3名印尼籍船員。

而「新台勝266號」和「新台勝366號」事發時有多少人在船上不清楚,目前「新台勝266號」有2名人員待救援、「新台勝366號」有4名船員待救援,6人分別是3位印尼籍船員、3位菲律賓籍船員。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表示,6名船員之所以仍未救出,是因為漁船本身沈重,需要調度大噸數的吊車才能將船釣起,搜救人員才能進入船內救援,協調到吊車後,現場還需調度清理,且船體幾乎被橋擠到變形,搜救人員進入也有難度。

《中央社》報導,羅東仁愛醫院發言人楊智傑表示,油罐車司機內臟有破裂、身體多處受傷,經過緊急治療,目前意識、心跳、血壓陸續恢復正常。

《中央社》報導,中油表示,遭意外波及的油罐車為中油所屬,油罐車原訂今天早上運送約20公秉油料到南方澳跨海大橋的附近「漁友漁船加油站」,不過卻遇到坍塌事故。

中油說,該名司機員為中油正式職員,事故造成司機胸部、腿骨骨折,不過,司機意識清楚,已送往當地醫院,正在搶救中。中油將全力協助司機治療,也會協助申請員工保險理賠,未來安排工作時,也將視司機身體狀況調整。

《中國時報》報導,2名受傷的海巡人員是在布置攔油索時,因海水拉力過大導致落水,經送往台北榮民總醫院蘇澳分院後,自行要求轉院至羅東博愛醫院。院方表示,27歲黎男因為協助救難時手腳擦挫傷,且在喝到海面油汙身體不適,經X光檢查後初步沒有大礙;26歲黃女被纜繩纏住小腿導致下肢鈍傷,會再視病患況狀做決定。

油污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南方澳跨海大橋坍塌,造成中油油污洩漏,為防止油污擴散,兩名海巡人員佈置攔油索時不幸落海受傷。

斷橋去年才檢修,運安會、檢察官介入調查

《中央社》報導,交通部部長室人員目前初步瞭解,這起事故是因為大橋海側橋墩坍塌,導致橋體向下掉落斷裂,但事發原因尚待釐清,根據氣象局回報,今天凌晨1時54分,花蓮近海發生芮氏規模3.8地震,南澳最大震度達4級,但尚難確認與斷橋有關。

(中央社)根據交通部提供的資料,這座橋梁在2017年、2018年,曾投入新台幣1000萬元改善。

交通部說,宜蘭縣南方澳跨港大橋蘇澳港轄區內,1998年底完工驗收,至今約21年,目前由台灣港務公司保養維護,包括油漆、欄杆、伸縮縫、路面等。

根據交通部提供的資料,2016年宜蘭縣政府委託健行科技大學做南方澳跨港大橋橋梁檢測,港公司也在2017、2018年,根據檢測報告改善建議,投入新台幣1000萬元改善,包括混泥土修復、鋼筋除鏽、落水管修復、角鋼伸縮縫更換。

交通部稍早說,南方澳大橋是由基隆港務局委託宜蘭縣府代建,稍後補充說明,橋梁由省府建設基金專案補助,由宜蘭縣政府農業局代辦施工,工程經費約2.7億元,完工後交由蘇澳港務分局維管。2012年成立港務公司後,產權移交航港局,仍由港務公司辦理維管。

《中央社》報導,交通部航港局長郭添貴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南方澳大橋4年檢測一次,下一次的檢測是2020年,所有的檢測是依照規定進行。

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南方澳大橋還在鋼梁橋50年的橋齡內,檢測跟維管有沒有落實、這次事故的原因有沒有其他因素等疑慮,會一併查明。

林佳龍強調,會以負責任的態度調查,將對這次事件的成因徹底調查,交通部也已成立專案小組來釐清,若有涉及到任何責任,也會進行追究,現在則以搶救人命為優先。

林佳龍表示,南方澳大橋當時是由亞新工程,從規劃、設計到監造,但到底是哪個部分有狀況出問題,要由檢方來調查。

今天下午陸續有專業驗證單位進場,交通部已經成立專案小組,檢察官和運安會也著手調查。

宜蘭地檢署今日也發布新聞稿表示,已啟動重大災害案件處理機制成立專案小組,已派人前往蒐證。

《中央社》報導,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主任委員楊宏智上午也表示,運安會上午在事故發生後,很快就與消防單位取得聯繫,10時多派出3名調查人員,趕赴現場蒐證,已啟動首件水路與公路複合式調查。

南方澳大橋所在位置
Photo Credit: Google Map截圖

斷橋阻斷500艘漁船進出,蘇貞昌表示會給予補償

(中央社)宜蘭縣南方澳跨港大橋今天發生坍塌意外,由於這是當地漁港主要進出動線,漁船近期進出港作業勢必受影響。蘇澳區漁會指出,盼政府加速重建。

蘇澳區漁會總幹事陳春生表示,颱風昨天來襲時,港區約有500艘漁船進港避風,今天漁船陸續要出港作業時就遇到這場災難。

他說,目前是鬼頭刀、白帶魚的魚汛期,南方澳籍漁船都要經過跨港大橋進出,這也是漁港唯一主要出路;如今跨港大橋坍塌,橋面多數水泥結構都掉入海中,造成漁船出入受到阻斷。

陳春生表示,交通部已協調準備先利用南方澳港口前的蘇澳商港兩個碼頭,當作漁民臨時卸貨用。意外發生,希望政府能對受波及的漁民有所補償,也希望政府加速救災重建,早日讓漁民出海作業進出正常。

林佳龍於臉書上表示,對於南方澳漁港在港556艘漁船進出問題,已請港務公司儘速排除障礙物,今日清出40米寬、6米深航道,提供漁船進出。倘如困難,將於蘇澳港開放13、14碼頭商港區。新橋的專案也會進行規劃。

《中央社》報導,蘇貞昌則表示,他說,對於因此而受到相關損害或收益減少的漁民或相關商家、住戶,都會給予合理補償。

《ETtoday》報導,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捐款1000萬給宜蘭縣政府,身為宜蘭子弟的夏普社長戴正吳也捐了100萬。

根據蘇澳鎮公所網站上的蘇澳鎮志,南方澳不僅是宜蘭縣境內最大漁港,就規模而言也是台灣最大4個漁港之一。港口漁獲量佔宜蘭縣總量近9成,在2004年時產值超過30億台幣,但近年衰退到21億元。

漁業署發布新聞稿表示,已成立緊急應變小組因應,持續參與交通部應變中心運作,並協助受災漁船及南方澳漁民處理後續漁船災損、港區復原、船員傷亡撫卹等事宜。至於漁船停泊卸貨的處置,目前蘇澳商港部分碼頭經交通部同意提供,加上附近漁貨加工廠亦有存貨,加上鄰近漁港正常運作,漁業署估計短期供應無虞。

(以下為2019年10月1日 13:00發布)

交通部成立災害應變中心,動員國軍救援

《中央社》報導,消防署表示,宜蘭縣消防局接獲斷橋訊息第一時間即派員前往救援,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也立即下令國搜中心派遣直升機進行空勘及協助救援,並同步指派協調官及基隆港務消防隊趕赴現場。

立法院會今天邀請蘇貞昌率內閣首長列席備詢。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關心南方澳跨港大橋坍塌的救援進度。蘇貞昌答詢時相關人員還持續搜救中,第一時間要盡量減少損害;內政部長徐國勇本來是中央災害防救中心的指揮官,因為有颱風上午還鎮守現場,但現在發生這個事故,已經趕往現場。蘇貞昌表示,發生不幸事故,第一時間減少損害、救人為先,責任及相關情形後續會最快時間瞭解、查究。

《中央社》報導,事故發生後,林佳龍臨時向立法院請假,趕赴現場,並指示交通部成立災害應變中心,全力配合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運作,即時通報資訊,協助救災。交通部說,目前台灣港務公司蘇澳港營運處已在現場成立緊急應變小組,現場已有縣府、消防、港警、航港局、海巡人員進駐。

《中央社》報導,宜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表示,獲報後派遣3艘艦艇,共66人投入救援行列,並成立緊急應變中心。海巡署長陳國恩表示,將持續挹注大量人力及物力資源投入救援任務,把握黃金救援時間,拯救寶貴生命,也呼籲民眾切勿靠近事故地點,以維護自身安全及暢通救援通道。

《中央社》報導,國防部發言人史順文史順文表示,嚴德發已指示,立即由陸軍副參謀總長、陸軍副司令編組專案支援小組進駐,開設前進指揮所,統合第三作戰區、海軍蘇澳後勤支援指揮部港勤艇及水下作業隊等兵力,主動協調縣府提供支援。參謀總長沈一鳴、陸軍副參謀總長陳曉明已赴現場指揮救援。

史順文指出,目前第三作戰區工兵群開始整備M3浮門橋,勘查人員出發偵查。海軍司令部表示,海軍蘇澳港大拖艇及陸戰隊M8艇已駛往大橋附近實施人員搜救。海軍蘇澳後勤支援指揮部成立救災小組赴現場救難指揮,蘇澳水下作業分隊7員攜帶潛水裝備赴大橋附近,下水搜救。基隆水下作業隊6員攜帶潛水裝備,於上午10時30分出發,前往支援搜救。

《中央社》報導,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受訪表示,目前已知多人受傷,宜蘭已啟動大量傷患機制,衛福部已請羅東博愛和聖母醫院投入收治傷患,並由台北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密切關注相關醫療資源調度情形。

台北榮民總醫院也發布訊息指出,因應南方澳大橋坍塌,北榮蘇澳分院已啟動緊急醫療救護,總院也即刻派急診部災難醫學科主任黃獻皞與多名外科醫師前往支援。北榮加護病房及燒傷中心已控管病床,保留給後送病人。

《中央社》報導,南方澳漁港跨海大橋於1999年6月20日完工,是國內唯一的單鋼拱橋,也是亞洲第一座雙叉式單拱橋。之所以興建跨海大橋,是因為第一漁港到對岸造船廠要繞一大圈,1976年搭建水泥橋太窄過低,大船無法順利進出,漁船雷達天線通過也常碰觸橋墩,於是興建跨港大橋;大橋離海平面18公尺,解決大型漁船無法通行的困境,使南方澳漁港得以長遠發展。

南方澳大橋設計單位為亞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當初承建單位是立永營造有限公司,工程造價2億5000萬元。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