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進了精神病院,要怎麼證明自己沒有病?」──英國精神療養院的一日,令我難忘的「打工」經歷

「如果你進了精神病院,要怎麼證明自己沒有病?」──英國精神療養院的一日,令我難忘的「打工」經歷
「正如我短短的『打工』經驗中所窺見,我想英國在精神病患的對待上,仍有極大的改進空間。」

在已開發國家中,雖然隨著科技及醫療進步,人們的壽命多半不斷延長,各式在過去造成大規模死亡的傳染病、生理疾病,也大都有了預防或妥善治療的方法。但反而在精神、心理上的疾病,卻似乎因為現代生活的高壓等原因,漸趨嚴重──在各先進國家,均有愈來愈多人尋求心理諮商。

以英國為例,英國國家醫療服務系統(NHS)(註一)轄下的精神病院,近年來便愈設立愈多。

當年,藉著在英國打工度假的機會,我湊巧到了一所精神病院工作。當時曾被問過的一句話:「如果你進了精神病院,要怎麼證明自己沒有病?」至今我仍記憶猶新。而如今離開英國許久的我,也常常反問自己,在這漫長的人生過程裡,要怎麼去證明呢?

緣起:意外接到的「口譯工作」

說起這段特別的「職場際遇」,要從我在英國的打工生活開始說起:

一開始到英國,我就將自己的履歷寄給了許多的人力仲介、獵頭公司,當中也包含了許多語言翻譯的中介機構。

隨著英國移民人口多元化,能夠精通雙語、甚至多語的人才,非常被各大企業、機構所需要。例如英國的一家機構 Silent Sounds Language Dept. 所提供的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on Services 手語及口譯服務,便是我在英國兼職的工作之一。

通常我與對方的合作方式是,經過審核語言能力,成為特約人員之一後。當合作機構需要翻譯或口譯的工作時,便會發 Email 給我預先通知。而我可以決定是否接下這個 Case,也可以透過中介到不同的場所,為不同的企業或機構做做翻譯及口譯的工作。

但通常在收到郵件時,對方通常只會告知你「時間」、「地點」及「所需翻譯的語言」,並不會有太多細節描述。工作內容則會註明是「一對一翻譯」、「即時口譯」、「文件翻譯」或「手語溝通」等。

這一天,一如往常地,當我依照機構來的郵件,依照表定時間及「PostCode 郵政編號」(註二)到達目的地後,一時卻不知道大門在哪裡。

只見整棟建築物的外觀呈鵝黃色,是棟高聳又被高牆所孤立開來的奇特建築,好不容易找到正門進去後,映入眼廉的又是一道鐵窗和憑證才能進出的大廳。

空氣中瀰漫一股特別寂寞的氣氛,安靜到似乎走入了一個真空環境似的──我坐在那邊許久,才終於等到一個護士緩緩出現。她和我確認身份及工作,並登記了我的資料。

當下,我其實仍沒想到自己是來到這一所「十分特別的醫院」裡做翻譯的工作。而讓我更加永生難忘的,是接下來發生的許多事......。

什麼樣的「醫院」,工作人員需要用上警棍?

登記完資料之後,護士小姐告知我一個令人震驚的「規定」:

「進到這個地方,要配戴警棍及警報腰帶,如果受到攻擊,必須立刻按下腰帶上的警報鈕,以及使用警棍。」

神經好像過於大條的我,這才驚訝地問:「請問這裡到底是什麼地方?」

護士小姐則用這輩子我沒聽過的語調調侃著我:「妳連這裡是什麼樣的地方都不知道,還敢過來?妳真的是很勇敢。」她一邊說,一邊按下了門上的按鈕,門後立刻出現了另一位工作人員,領著我前往工作的地點。

隨著我們踏入一道一道的鐵門,工作人員開始一邊說明,我才知道原來這裡就是英國的一間「重症精神病院」(療養院)。而鐵窗、鐵門和警棍等「配備」,是因為許多犯了重罪的重刑犯,也會被送到此處來做精神鑑定、評估,或收容療養。

一知道自己來到了這麼一個不得了的地方,我全身的每一處神經似乎全醒了過來。接著我被工作人員帶進一個小房間裡,她和我說明待會醫生會和一位男性病人對談,而我要負責將醫生所問的問題,以中文翻譯給他聽。

環顧週遭的環境,大約 4 到 5 坪的房間裡,擺了一組簡單的沙發和桌子──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有著欄杆的小小窗外,也只能見到圍繞醫院的那道高牆,但鐵窗外,卻莫名設有一個簡單的陽台──但既然是在這特別的場所裡,我想也沒有什麼是特別不合理的事情了。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Flickr@Seattle Municipal Archives CC BY 2.0


「如果你進了精神病院,要怎麼證明自己沒有病?」

一位華人男生突然出現在眼前,他跟著醫生及護士裝束的兩人,一同從門外走了進來。

在互相自我介紹後,他就在我身邊坐下,先用中文和我問候交談了幾句──我絲毫沒有感覺到他有什麼不一樣。

接下來就開始了我的翻譯工作。由於涉及醫病隱私,我不能公布對談內容,但醫生所詢問的問題,平凡到令人感到訝異──坐在我身旁的他,和一般路上遇到的路人,也沒有什麼兩樣。每當醫生講完一段話,全場所有人的視線便集中在我身上,我則必須看著對方,用中文重覆一次説給他聽,然後再將他的回應,以英文轉述給醫生。

這應該是我人生中最保持「冷靜」的時刻了,前前後後大約 20 分鐘,但現場沈鬱到彷彿空氣為之凝結的氛圍,卻讓我卻覺得有如過了 20 年一般久。

結束之後,那個男生還對我説,「很久沒有看到同胞了,謝謝妳。」

當他被帶走之後,我也被帶到小房間旁,那過去我在電影裡才會看到的單面鏡隔離室──有一群警衛坐在裡面,而門外就是這間療養院的交誼廳。

交誼廳裡,有一群剛從各自房間裡出來的,各式各樣的人。他們一看到我,便一直不斷地回頭。警衛厲聲警告我,「絕對不能自己走出這個門。」在場又有人或許略帶玩笑地說:「如果你進了精神病院,要怎麼證明自己沒有病?」但我笑不出來。

直到醫生結束診療、完成報告後,才由一大群人護送我出去。

臨別前,那位華人男生對著我點點頭,我的心裡不知道怎麼著,突然心頭一酸。我不知道他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最後才進到這裡。或許,我們也都只是身處另一個不同形式的牢寵而已。

正視、重視精神疾病的存在,從關心周遭朋友做起

台灣近年來,發生了許多(疑似)因精神疾病而起的憾事,每每引起社會高度關注。有的是自殘輕生、有的則是殺人。包含了名人因重度憂鬱症輕生、捷運隨機殺人事件和內湖女童案......等等。

正視精神疾病,已是刻不容緩。但台灣卻因精神鑑定等相關措施和法律配套的不足(請參考〈缺席的問號:當精神鑑定制度殘缺〉—端傳媒,2016/6),加上社會普遍對患者的了解不足,經常成為整個社會應該要正視,相關議論、作為卻總是莫衷一是的一件事。

例如,大多數的人仍然覺得去看「精神科」,就代表自己「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或擔憂周遭人士的異樣眼光,因而壓抑著不處理。但其實,當心裏的壓力過度累積時,多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和尋求專業的諮詢,才是最有效的解決方式。而當周遭朋友出現與平時不同的言行舉止、甚至出現「求救訊號」時,我們更可以主動給予關心、和對方多聊聊,並提供相關的諮詢資訊,有時憾事便能因此消失於無形。

而英國在精神疾病的醫療體系上,近年不僅致力於「社區化」治療,在類似「全民健保」的全國醫療系統與社會福利制度上,針對精神相關疾病,也提供了大部分的醫療服務和補助,這些都可以做為我們的借鏡。

精神疾病重症患者一樣是人,他們的權益需要被重視與保護

但制度設計雖好,正如我短短的「打工」經驗中所窺見,我想英國在精神病患的對待上,仍有極大的改進空間──

根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英國當地的精神病醫院在 2016 至 2017 年,發生了超過 5,000 宗嚴重事故──包括過度使用暴力、弱勢精神病患者遭虐待、有兒童在醫院內死亡等等。而在 2016 至 2017 年間,英國精神病醫院內,更發生近 200 宗疑似虐待病人的個案,數字較 2013 至 2014 年度的 106 宗,上升近一倍。

另外,還有 198 宗涉及病人的保密資料外洩案例,更嚴重的是,有 2,170 宗病人自殘的事件需要院方調查,以及 317 宗病人自殺的慘劇發生。此外尚有上千宗投訴,包括不滿醫院方面的護理素質,精神治療安排失當及延誤等等情況。此外還有超過 100 名女性病人,遭到性騷擾及性侵害的案件......。

心靈上承受痛苦、肉體上遭到禁錮,但這些精神病患者和看似「正常」的你我一樣都是人,他們的權益,也需要被保護。

註一:國民保健署(英语:National Health Service,簡稱 NHS),是對英國以下四大公型醫療系統的統稱:國民保健署(英格蘭);北愛爾蘭保健及社會服務署(HSCNI);NHS 蘇格蘭及 NHS 威爾斯。國民保健署的經費主要來自全國中央稅收,用以向公眾提供一系列的醫療保健服務,合法居於英國的人士,可以免費享用當中大部份的服務。
註二:英國郵遞區號(英語:Postcode)是由英文字及數字混用组成的編碼。其格式系統大概是全球最為複雜。其郵區編號可以是下列六種格式,格式中以 A 表示英文字(A-Z),以 0 表示數字(0-9)。最少五個字加一空白,最多七個字加一空白。
1. 郵域(Postal Area):最前的一或二個英文字
2. 郵區(Postal District):接下來到空白的一或二個數字及可能有的一個英文字
3. 郵政部門(Postal Sector):空白後的一個數字
4. 遞送點(Delivery Point):最後的二個英文字

執行編輯:鄧紹妤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 Credit:Flickr@Francisco Osorio CC BY 2.0(示意圖,非當事人)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廣編企劃|兔兔飼養知多少?打造共好生態圈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