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病毒面前的「我們」與「他人」

對傳染病的恐懼,也考驗著人性的脆弱面。 對傳染病的恐懼,也考驗著人性的脆弱面。 圖片來源:天下資料,劉國泰攝。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人民百姓對於政府發布的防疫對策,為什麼會有憤怒、恐懼、不滿的情緒,但同時也存在理解、合作、安心的感覺呢?

一個多月以來,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口罩從一開始的搶購,到超商限購三個,到藥局的健保卡實名制購買;因為謠言產生的衛生紙囤積、連累到廚房紙巾、嬰兒尿布、衛生棉,到糖尿病患者施打胰島素必須使用的酒精棉片都被波及;接下來是75%藥用酒精,以及可供稀釋的95%酒精。因為搶不到,或排隊排很久,會把怨氣發洩在超商、賣場、超市、藥妝店的店員以及健保藥局的藥師身上,然後向媒體爆料、或在臉書貼文,控訴政府無能、防疫不力、造成人心惶惶。

對於必須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的高風險群,充滿戒心與歧視,害怕他們趴趴走,希望公布確診案例的個資,認為有感染疑慮的人就是應該如何如何,不該如何如何。而必須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的人,會抱怨14天無人聞問,那就是里長失格、防疫有漏洞。或者,認為自己身體好好的,為什麼不能出門?為什麼不能去環島旅行?為什麼要量體溫?或是入境的時候,因為不想被監控而故意填假資料,或討厭被檢疫隔離而謊報或隱瞞旅遊史或接觸史。

面對我們不熟悉的新型病毒,之所以會有這些情緒、作法與想法上的衝突,或許取決於我們看待自己與旁人的相對關係,到底是一個面對共同目標的、團結的「我們」?還是互相對立、彼此不信任的「他人」?

群體可以是自私的對立,也可以是分工合作的團隊

如果是團結的「我們」,就能理解口罩生產數量的現狀就是那麼殘酷,根本無法立即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同時我們必須透過科學驗證的方法來說服彼此,勤洗手比戴口罩更重要,進一步把口罩讓給更需要的人。因為是一個「我們」的群體概念,就不會氣憤去說出「不管啦,立刻給每個人一盒口罩」,也不會說出「口罩工廠的工人就是要24小時加班,不可以休息」這種氣話。

如果是團結一體的「我們」,就能同理那些確診病例並非瘟神,染病不是他們自願或過錯,而居家隔離或檢疫的人,不只是保護自己,更多是保護其他人,不只需要實質上的協助,還需要心靈上的支撐。畢竟是「我們」一起面對的嚴峻狀態,所以媒體也不該用「超級傳染源」「病毒製造機」或「毒后」「毒窟」「毒船」這麼殘酷的字眼,我們知道使用這種歧視字眼,即使在染病者康復之後,也會成為他們一輩子的陰影。

群體可以是自私的對立,也可以是分工合作的團隊。

如果將製造口罩的員工視為「他人」,就會要求他們日以繼夜工作,賣命把口罩趕出來。將運送口罩酒精的郵差視為「他人」,就會埋怨他們的速度不夠快,到貨時間無法配合自己的行程。將藥局藥師視為「他人」,就會埋怨他們動作太慢,排隊很累,買不到就把怨氣出在他們身上。

如果將這些人視為「我們」,那麼口罩工廠的員工、運送的郵差、幫忙分裝的藥局藥師,就是協助大家可以買到口罩的夥伴,遇到甚麼卡關的地方,大家可以一起忍耐或想辦法克服,這是「我們」的概念之下可以生成的力量。

就好像我們每天看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他們所發布的數據,公告的政策,如果用「他人」畫下一條界線,就會覺得「他們」真的很囉唆,「他們」為何要處處限制,「他們」為何不能這樣不能那樣。但如果是在「我們」的一個架構底下,就清楚那是為了保護「我們」所必須做的犧牲或額外的努力,必須認真遵守的規範,就不會覺得麻煩,甚至覺得這樣的分工很好,自己即使力量微小也因為守住規矩而有所貢獻。

防疫不只是政府的事,一起打一場「我們」的戰役吧!

我有幾個朋友,在中國各城市工作,基於幹部的職責,從武漢傳出病例的初期,就一直留守,甚至農曆年也沒有回台灣。少數幾位在過年前後返回台灣,不但在當地已經好幾天沒有外出,也很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返台搭機過程也非常謹慎,甚至在政府還未對武漢之外的其他城市發布警訊之前,他們都進行了比政府規定還要嚴格的居家隔離或檢疫,整整14天,就算沒有人打電話監控,他們也每天量體溫。朋友圈可以支援的就是透過網路群組幫他們打氣,好像玩支援前線的遊戲那樣,送餐的,提供娛樂工具的,講笑話的,各司其職,一個群組就是一個小小的TEAM。

也有一些朋友即使沒有中港澳的旅遊史,只因為旅行途中遇到大量中國旅客,或因為轉機地點的因素,就算不在政府規定的範圍,他們依然在返台之後,自願進行了極為嚴格的自主健康管理和居家隔離。有幾位從日本返台的朋友,顧慮到日本疫情,他們也決定自我隔離14天。為什麼他們要這麼謹慎?因為他們不想成為防疫的破口,他們不想因為自己的大意或在不知情的狀況之下,影響到家人親友同事,他們更不想因為對疫情過於輕忽而成為醫療人員的負擔,而「他們」想到的就是「我們」,「他們」正在經歷的14天,也有可能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14天。

如果把整個防疫工作視為「他們」的事,就會覺得所有政策都要必須用來服務自己,買不到口罩酒精就是決策差勁,不公布確診案例個資就會不安。而如果把防疫工作視為「我們」必須一起分工合作克服的事,大家一起負重前行,就好像口罩或酒精等物資,互相爭奪就會不足,互相禮讓就會無虞,道理是一樣的。

防疫不只是政府的事,醫療人員不是孤獨在前線奮鬥,任何防疫措施如果沒有人民百姓共同參與,就只是空談。成為一個TEAM,好好打一場「我們」的戰役吧!

瀏覽次數:9935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延伸閱讀

文字工作者,小說與雜文書寫者,網路重度使用者。台南出身,喜愛棒球與日本推理小說。不愛好萊塢電影和韓劇。曾獲幾項文學獎,寫小說是正職,寫雜文是嘮叨。最怕演講座談,也怕走在路上被認出來,是個早睡早起的「晨型人」。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文字工作者,小說與雜文書寫者,網路重度使用者。台南出身,喜愛棒球與日本推理小說。不愛好萊塢電影和韓劇。曾獲幾項文學獎,寫小說是正職,寫雜文是嘮叨。最怕演講座談,也怕走在路上被認出來,是個早睡早起的「晨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