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與影像並陳 一次看盡《哈潑》150年時尚風華!

(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如果要為擁有超過150年歷史的《哈潑雜誌》(Harper's Bazaar,簡稱《哈潑》)舉辦一場展覽,那麼你會怎麼呈現它悠久的歷史呢?

為慶祝全新時尚展廳的開幕,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為源自美國的《哈潑》舉辦名為《哈潑雜誌:時尚界第一》(Harper's Bazaar: First in Fashion)的特展,展示它自1867年創立以來演進及諸多里程碑,不僅展示刊物自身的發展,也從側面展示19至21世紀時尚、社會與女性地位的變化。

11.jpg
Richard Avedon為《哈潑》拍攝,模特兒Sunny Harnette,1954年。(圖/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

許多對20世紀有藝術發展有極大貢獻的創作者,如攝影師曼雷(Man Ray)、理察阿維頓(Richard Avedon)、「影像詩人」彼得林白(Peter Lindbergh)、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達利(Salvador Dali),以及普普藝術開創者安迪沃荷(Andy Warhol)等,除了攝影作品外,《哈潑雜誌:時尚界第一》特展也展示60件高級訂製服與成衣收藏,以服裝實體及影像並列的方式呈現,而包括Carmel Snow、Alexey Brodovitch與黛安娜佛里蘭(Diana Vreeland)等歷代雜誌總編輯與藝術指導對《哈潑》的貢獻與影響,也在展覽中一併呈現。

17.jpg
19世紀Miette Landrey設計的晚禮服。(圖/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
8.jpg
1867年《哈潑》出版的時尚板(Fashion Plate)。(圖/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

除了以圖像呈現服裝外,《哈潑》,許多知名作家與哲學家,例如維吉妮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科萊特(Colette)、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佛蘭西絲莎崗(Françoise Sagan)、尚惹內(Jean Genet)、安德烈馬爾羅(André Malraux)等,都曾為雜誌撰寫過文章。

9.jpg
Jeanne Lanvin,1929春夏系列。(圖/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
19_(1).jpg
Madeleine Vionnet,1936秋冬晚禮服。(圖/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

不過,《哈潑》最為人所知的,或許是它獨特的選材眼光與美學呈現風格,Charles-Frederick Worth、Paul Poiret、Jeanne Lanvin、Madeleine Vionnet、Elsa Schiaparelli、迪奧先生(Christian Dior)、Cristóbal Balenciaga等重要設計師,在打開知名度初期,都曾仰賴《哈潑》的報導。

《哈潑》於1867年由美國出版公司Harper & Brothers發行,是一份仿效歐洲女性時尚刊物的雜誌,初代總編輯Mary Louise Booth是女性參政與廢奴主義支持者,此外,Mary Louise Booth也是一位法國文化的崇拜者,為雜誌開啟長期與法國藝文界合作的傳統,20世紀初期活躍於巴黎的畢卡索(Picasso)、尚考克多(Jean Cocteau)與馬蒂斯(Matisse)等大師,都曾是《哈潑》的報導對象。

21.jpg
《哈潑》1947年插畫。(圖/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
20.jpg
Dior 1947春夏系列Chérie洋裝複製品。(圖/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

《哈潑雜誌:時尚界第一》展覽開端,展示了16至19世紀曾發行過的時尚刊物,以及Mary Louise Booth最初為有「高級訂製之父」之稱的Charles-Frederick Worth所作的報導,此後雜誌的風格發展,與同時代風行的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東方風格(Orientalism)、俄羅斯芭蕾(Ballets Russes),以及Paul Poiret密切相關。

此外,在攝影開始興起的時代,《哈潑》就藉由刊登阿道夫德梅耶爾男爵(Baron Adolph de Meyer)奠定了雜誌初期的攝影風格,此後在超現實主義大行期道的時代,攝影師George Hoyningen-Huene、George Platt-Lynes與插畫家卡桑德拉(Cassandre)的作品,也與超現實主義設計師Elsa Schiaparelli與Madeleine Vionnet的作品相互呼應。

進入1930年代,《哈潑》進入了由總編輯Carmel Snow、藝術總監Alexey Brodovitch與時尚編輯Diana Vreeland等「三巨頭」主導的「黃金時代」,在他們的努力下,《哈潑》雜誌首度走向戶外,在攝影師Louise Dahl-Wolfe的鏡頭下呈現女性在陽光下的樣貌,同時也在二次大戰結束後,為曼雷、Richard Avedon等偉大攝影師提供了舞台,1947年迪奧先生展示服裝系列後,正是總編輯Carmel Snow將它稱為New Look,標誌高級訂製服黃金時代的來臨。


1970與1980年代,隨著彩色攝影流行,許多攝影師會以時尚為媒介進行影像實驗,此時《哈潑》的風格以明豔、繽紛著稱,也反映當時流行的迪斯可風格。

10.jpg
1959年12月號。(圖/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
4.jpg
1964年6月號。(圖/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

1992年,隨著總編輯Liz Tilberis與創意總監Fabien Baron上任,雜誌從原本的明亮、豔麗轉向較為簡約的風格,以黑白攝影為主的攝影師Peter Lindbergh、Patrick Demarchelier成為主流。

2001年起,隨著總編輯Glenda Bailey、創意總監Stephen Gan、設計總監Elizabeth Hummer上任,Jean-Paul Goude與其他攝影師的大膽風格帶領下,《哈潑》進入以滿企圖心著稱的灑脫風格時期。

《哈潑雜誌:時尚界第一》特展於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展出至2021年1月3日為止。

15.jpg
1992年12月號。(圖/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
2.jpg
Peter Lindbergh為《哈潑》拍攝,2019年。

資料來源: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

(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廣告、專案等商務合作,請發信至:ad@beautimode.com

這本快時尚出品的雜誌發行量靠什麼超越Vogue?
時裝攝影大師Nick Knight的影像創作談:我認為「攝影」已死
推廣自然美的時尚先驅!緬懷拒絕修圖的攝影大師Peter Lindbergh
不穿晚禮服改穿袈裟 時尚僧侶尼可拉斯佛里蘭:我的鞋子還是擦得很亮
姐就是敢!「時尚太后」黛安娜佛里蘭的審美觀:如果沒有風格,你誰都不是
「影像詩人」Peter Lindbergh告別之作 模特兒闖蕩紐約街頭展Dior七十年歷史
從「醜陋的小怪獸」到《Vogue》總編輯 黛安娜佛里蘭:想過得好,就親手拿定主意創造出來!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