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北的香港茶餐廳,老闆竟是印度人?——Anthony Liu 與他的移民故事

位於台北的香港茶餐廳,老闆竟是印度人?——Anthony Liu 與他的移民故事

Photo Credit:Anthony Liu 提供

說到種族,一個較少聽說或者被提及的是「華裔印度人」社群,多半分布在西孟加拉邦東邊的港口城市加爾各答。在這篇文章裡,我會帶你走進印度的華裔印度人社群,接著,我會向你介紹其中一個華裔印度人,是如何因為「愛」而在 2007 年移居台灣。

外表和膚色能決定一個人來自哪裡嗎?答案是否定的。隨著越來越多人在全球四處遷徙、並在新居安頓,世界漸漸成為一個膚色無法說明你來自哪裡的地球村。要僅從外表來判斷一個人並不實際,比如在台灣就可以看到多種臉部特徵和膚色的差異,但這些差異並未讓他們變得比較「不台灣」。

當地理區域較大時,這些差異更為顯著,如果我們以印度為例(而這也是本專欄的主題),我們將會驚嘆於文化間的差距程度。對有些學者來說,印度也因為其文化、語言和人種的巨大差異而被稱作「次大陸」,其中一個印度人之間的主要差別在於他們的種族。

說到種族,一個較少聽說或者被提及的是「華裔印度人」社群,多半分布在西孟加拉邦東邊的港口城市加爾各答。在這篇文章裡,我會帶你走進印度的華裔印度人社群,接著,我會向你介紹其中一個華裔印度人,是如何因為「愛」而在 2007 年移居台灣。

印度華人的歷史遷徙

印度和中國文明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地理上十分靠近,並在許多方面受到彼此的影響。這些影響可見於某些印度語言中的用字,例如,在許多印度語言中都有 “ chini “ 這個字(其字義視語境而定)——在某些語言裡,它代表「糖」," chini matti " 則有「瓷盤」之義,背後反映的是歷史上的文化交流。

根據公開資料,18 世紀末來到印度的,楊安儲(史料中記載各有不同,也有的稱其為楊大釗,英文資料稱之為 Atchew Tong),是最早在印度定居的華人之一,他在加爾各答附近建立了製糖工廠,也帶來了幾個中國工人。更多移民——主要來自廣東省,追隨著他的腳步來到印度,並在加爾各答定居。

圖/Indrajit Das@Wikipedia CC BY-SA 3.0

來到印度的中國移民主要來自三個地區,從事各種生意。客家人成為皮革工人或製鞋匠;廣東人則從事木工;來自湖北人的多半對牙醫感興趣;也有人選擇開餐廳。為了符合印度當地人的口味,有些人改良了中國菜,將來自兩種文化的菜餚融合,被稱作「印度風中國菜」,其中比較有名的菜色包括滿洲花椰菜(Gobi Manchurian)、棒棒雞腿(Chicken Lollipop)、炒麵(Chow Mein)和辣椒雞(Chili Chicken)。

對印度華裔社群來說,1962 年是最黑暗的一段時期,這年中印邊境戰爭開打。1962 年 12 月,印度政府發佈了《國防法》(Defence of India Act and Defence of India rules 1962),印度的華裔移民因涉嫌通敵而遭到大量逮補,約 3 千人並被送往位於印度西部拉賈斯坦邦的代奧利拘留營(Deoli),直到 1967 年中期才被釋放。在這段期間,部分被拘留者被送回中國。即使在印度住了數十年,卻要等到 1998 年,這些印度華裔才被允許歸化為印度公民。

飽嘗跌宕,印度華人社群也經歷遷徙,現在約有 2,000 人居住在加爾各答 Tangra 和 Tiretta Bazar 區域;另有許多華人搬到了孟買,更有人直接遷往其他國家,比如台灣。

專訪其中的台灣移民:餐廳老闆安東尼

以下,我將分享最近對安東尼劉(Anthony Liu)先生進行的訪問。他來自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加爾各答,熱愛運動,而他做的美食在朋友間赫赫有名。他在台北擁有一家港式茶餐廳,已經開了 13 年之久。

你為什麼來台灣?

因為愛情。我太太是海外的華裔印度人,她在 1999 年來到台灣,在臺中大學讀書,我在結婚後來到台灣。

你會怎麼描述自己的種族?

我是生在印度的華裔。我在印度出生長大,我覺得這讓我非常印度(笑)。我的曾祖父母來自中國山東,因為經商而移民印度,在印度,我們過去也開餐廳,但現在收起來了。

你剛到台灣時遇到哪些挑戰?

語言。一開始我不會說也聽不懂中文。我在家講廣東話,當然還會摻雜印度語、孟加拉語和英文,各種語言混雜在一起,所以很難習慣中文。

對於來台灣的印度人來說,食物常常是個問題,但我反而沒這個問題。因為一直在食物相關的產業工作,要融入相對容易。

圖/Anthony Liu 提供

你如何解決語言問題?

我交本地朋友,這點很有幫助。剛來到台灣的時候,我花很多時間和他們相處,憑著時間和耐心,我的中文漸漸進步。

你會在台灣參加任何有印度人的活動嗎?

永遠都是板球。(板球是印度非常風行的運動,熱門到被認為是印度的「另一種宗教」)這讓我感覺回到了印度,我們甚至舉辦錦標賽,在台灣的印度移民間很流行。為了板球,我總是試著抽出時間參加。

圖/Anthony Liu 提供

你在台灣有任何的華裔印度團體嗎?若有,你們多常聚會?

有的,我會和他們見面但並不頻繁。我們各自都很忙,但他們有時候會來我的餐廳吃飯或喝咖啡。他們週末有時候會有活動,但我放假特別忙所以不常參加。

COVID-19 爆發前,你多常回印度?

至少每兩年回去一次。我也有親戚在香港,在疫情之前,我常去看他們。但是現在因為疫情,不得不暫停。

在台北擁有自己的餐廳是怎樣一種體驗?

我經營了這家餐廳 13 年。我們一開始開在市民大道,接著搬到吉林路,在這裏(吉林路)已經快 10 年了。我很愛煮飯,也很幸運能以此為業。

圖/Anthony Liu 提供

當客人發現你來自印度時都有什麼反應?

我不會隱藏自己的原生地,我來自印度,也以海外印度人自居。客人通常很驚訝,他們一開始都以為我來自香港、新加坡或其他地方,但當他們發現我來自印度時,下巴都掉下來了。

你打算如何慶祝中國新年?

我在年假期間特別忙,所以我們通常會在年假結束後出國度假。但是在今年如同去年一樣,我們會在台灣旅行,好好花時間和家人相處。

你的家人習慣台灣文化了嗎?

我的女兒們在台灣出生,所以她們視自己為台灣人。

你會如何描述台灣和印度?

兩個國家截然不同,各自都有值得欣賞之美,當然他們也面臨各自的挑戰,但無論如何兩個都是我的家。

你想對《換日線》的讀者說什麼?

要認識印度可不簡單。這是一個大國,要了解它需要時間。印度仍有很多我不了解的事情。人們說印度髒亂、腐敗、人們對它懷有很多誤解,但你不能只看表面,你不可能只花一個禮拜在一個國家旅行,就能完全瞭解它,所以請抱持開放的心胸。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祈願你們和家人、朋友都能有段美好的時光。

小結

我很高興我可以和安東尼先生見面,聊了這麼多,包括他令人印象深刻的印度和台灣經驗。就和很多人一樣,他為了愛情搬到新的國家,追求他最愛的烹飪。我也要祝大家新年快樂,希望你能珍惜和親友相處的時光,保持微笑。

備註:本文經作者授權翻譯、編輯,欲閱讀英文原文請參考〈Why would an Indian open a Dim Sum restaurant in Taipei?

執行編輯:蔡文晴
核稿編輯:林欣蘋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