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橋牌新挑戰 把香腸賣給年輕人

從直營店到超市量販店、超商,甚至另創品牌「德意廚房」,家喻戶曉的黑橋牌如何迎向時代改變?變形自己,擒住商機?

黑橋牌是許多人心中,香腸的代名詞。

五十年前,黑橋牌只是台南烏橋頭起家的地方特產。如今,年營收一.五億的黑橋牌,香腸市佔約四成,是台灣第一大香腸品牌。

半個世紀以來,黑橋牌是許多人辦年貨的必經之地。今年黑橋牌將攻佔台灣街頭巷尾的便利超商,搶佔即食、外食市場。未來,黑橋牌想更貼近消費者日常生活。

過年前夕,台北仁愛路上,因景氣不佳有點冷清,但附近黑橋牌直營店內人潮卻沒斷過,老顧客排隊辦年貨、買香腸。「這是許多人的習慣,從小到大的記憶,」City’s super營運經理劉正麟說。

但消費者年輕化,即食、外食市場興起。生活消費型態改變,帶動了商機版塊移轉。

老黑橋牌也在變臉,從專走直營店,走向超市量販店、超商,甚至另創品牌「德意廚房」,從中式香腸,跨足西式肉品、熟食。

「有相當大比例的版塊移轉,」黑橋牌第二代、副總經理陳春利不諱言。因此他用多元通路、雙品牌,雙管齊下來拉大產品線,活化五十年老品牌,擴大品牌影響力。

黑橋牌的故事,許多人耳熟能詳。五十年前,黑橋牌第一代創辦人董事長陳文輝從高雄來到台南烏橋創業。當年沒冰箱、運輸不便利,黑橋牌和台南許多肉脯店一樣,以做能久放的肉鬆起家。

但陳文輝對品質要求近乎龜毛,他堅持每天進新鮮豬肉,只用豬最大塊的瘦肉—— 後腿肉來做肉鬆。往往一塊五、 六公斤 的後腿肉,只取 四公斤 炒成肉鬆,其他剩餘的後腿肉才拿去灌香腸。相較其他肉脯店用豬肉剩下的不同部位灌香腸,品質難掌握,也影響口感。

「黑橋的香腸相對品質穩定,」陳春利說。而香腸這個原本無心插柳的副產品,竟變成佔黑橋牌營收六成的品牌代名詞。甚至香港美食家蔡瀾對黑橋牌香腸的口感讚不絕口,幾次帶美食團來到台灣,一定帶著團員造訪黑橋牌的門市採購。

價格硬,銷售仍第一

但黑橋牌跨出台南地方特產,走向全國性品牌,是靠著通路擴張。

原本,黑橋牌全省只有十二家直營店,民眾要買黑橋牌香腸,只能到門市買。在陳文輝引進德國自動化機器有量產能力後,第二代陳春利開始拓展超市、量販店通路。

陳春利記得,二十年前自己剛退伍到公司上班,當時開始有外資超市系統進來台灣,之後又有萬客隆、家樂福等量販系統進來。

「以前大家習慣到肉脯店、傳統市場買肉品,但這些現代化通路帶給台灣人新的消費經驗,新的消費習慣形成,」陳春利說。

但早期黑橋較保守,固守直營店,競爭對手開始利用超市、量販通路,消費者更容易接觸產品,「我們來客數連著五年,每年掉一%,營業額也停滯在六億不動,」經理葉淑芬回憶。
陳春利抓住機會,說服父親發展真空包裝香腸,打超市、量販店。這麼一來,消費者在住家附近的超市就可以買到黑橋香腸,不必大老遠跑門市。

在競爭激烈的超市通路,黑橋價格賣得比同業貴,且很少跟著同業降價促銷,價格硬出了名。


名連鎖超商總監指出,曾有通路商要求黑橋牌降價參加促銷,但黑橋一年固定只做三節促銷,寧可下架,也不妥協。「雖然比較貴,但長年穩定的品質,顧客對品牌
認同高,在通路上很強勢,」這名總監檢視銷售報表,去年黑橋在這家全省約兩百間店面的超市中,是加工肉品年銷售業績第一。

價格硬的附加價值,就是黑橋在通路上不用競價衝量。

拓展通路十多年,一直沒有上市櫃的黑橋牌,從只有十二家傳統直營肉品店,到有兩千個超市、量販鋪貨點。營收終於從停滯不動的六億,成長到一.五億,規模約和統一集團旗下的肉品部門一樣大。陳春利更為了不讓超市、量販通路促銷降價時,打到黑橋直營店的產品,努力做產品區隔的動作。例如,加強直營店的服務,注入文化因子,發展伴手禮禮盒等。「這就像化妝品,開架式和專櫃的感覺不一樣,」他比喻。

不能光賣香腸

但同業創新的腳步還是帶給老黑橋牌壓力。年輕人口帶動西式肉品市場,消費趨勢變化,新產品跟著推陳出新。

譬如有集團加持的統一肉品部門,一出手,便一網打盡中式香腸和西式肉品,如火腿、熱狗、培根、西式香腸等,產品創新速度快,甚至有時單月的銷售業績還超越黑橋。反觀黑橋牌沒有集團背景,加上產品線單調,給消費者的印象太固定,大多數人想到黑橋只聯想到香腸。

「像要買熱狗、火腿、甚至肉鬆,不一定會直接想到黑橋,」中央畜產會組長林松筠比喻。

要抓緊消費習慣帶動的商機版塊,光靠通路競爭擴大市佔,對過去較保守運作的黑橋牌挑戰很大。「作為生產者,是應該要跟著環境變遷做調整,」陳春利坦承。

六年前,黑橋牌悄悄發展另一個品牌「德意廚房」,進口高價西式肉品,像代理美國第一大德國香腸品牌Johnsonville,還以頂級超市為銷售通路,搶佔中高階客層。第一個點就設在台北101內的超市Jasons
幾年下來,德意廚房已有三十個鋪貨點,兩個專櫃點。後進市場,雖然知名度展開不易,營收有四千萬,過去六年成長率達一五%,佔黑橋牌營收比重逐年成長到
四%。但比起西式肉品龍頭統一旗下的博客三四%的市佔率,德意在西式肉品市佔率只有一六%,低於新東陽,排名第三,比起中式香腸市佔,顯然還有努力空間。

「德意廚房雖看起來拓店速度不快,但能和黑橋做品牌區隔,抓住不同消費客層,也拉大產品線,」一名外商連鎖超商行銷主管認為,德意廚房的存在,仍為黑橋牌擴大在加工肉品市場的潛力。

抓緊外食族

點子多的陳春利面對競爭,腳步也加快,跨入外食、即食族市場。

 他在黑橋牌台北部份直營店外,設德意廚房的熟食攤位。中午甚至賣起西式香腸、肉品飯盒,香氣四溢,刺激視覺、嗅覺,吸引外食的上班族上門。

今年黑橋更預備攻入便利超商,貼近即食生活型態。「超商很少生食,所以我們研發的新產品也會以方便、即食為主,」葉淑芬說。

老品牌正再加入新競爭元素。「品牌不是有名就好,而是人家怎麼看待你,這就看你怎麼定位自己,」接下五十年的老品牌,陳春利努力貼近生活脈動。
歡迎愛好餐飲行歡迎愛好餐飲行銷及管理的朋友到我的餐飲創業顧問噗浪來玩
(先加好友才好玩,祝您衝浪愉快!)
Facebook  餐飲創業顧問粉絲專頁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