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法說解析

廁所需要男女有別嗎?

2011年,世新大學把兩間男廁改建為性別友善廁所,隨後許多大學陸續跟進。今年十一月,民生國中等校啟用性別友善廁所的新聞,也吸引民眾注意。性別友善廁所不規定你必須是哪種性別才能上,消除了傳統「男廁╱女廁」的區別,這個變化來自許多人出於性別平等考量的支持,但也引起爭議。

性別-性別友善廁所-廁所-認同-性別平等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其他

從搶攻男廁到性別友善廁所

若性別友善廁所是一波改革,這波改革的前身應該是男女廁數量的改革。在過去,許多公共場合設置的男女廁一樣多,這直覺看來公平,但是生理女性如廁需要的時間比生理男性長,頻率也多,女廁經常大排長龍。1996年,一群大學生發起「搶攻男廁」行動,要求社會正視男女如廁不平等的問題。此運動順利推動修法,提高了法定的公共女廁比例。

因為女廁短缺,所以要多建女廁,這看起來純粹是政府沒有恰當滿足生理需求的實用問題,跟性別和歧視好像無關,但其實不然。例如說,若在那些有權做決定的人當中,女性本來就佔據足夠比例,政府恐怕不會直到1996年,才在民眾的提醒下修法。女廁不足,是因為女性的需求被忽視,而女性的需求被忽視,則是因為社會權力在性別上分配不均。

相較之下,近幾年的性別友善廁所革命,背後也有許多實用考量,例如:

  • 帶小孩上廁所的大人,性別不見得跟小孩一樣。
  • 需要陪伴殘障者上廁所的照護人,性別也不見得跟對方一樣。
  • 若不規定只有某性別可以上,廁所效率可以最大化。
廣告

然而不能忽略的是,在實用考量之外,性別友善廁所帶來的主要社會意義,在於強化性別平等和自主。它弱化了男女有別的刻板印象,並且也可以讓性別認同和肉體不同的人(例如出生性別是男性,但自我認同為女性的國中生),至少不需要被迫進入有違自我認同的廁所。

尷尬與安全考量

基於上述考量,比起只有男廁和女廁,我認為加設性別友善廁所,當然是更好的選擇。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這樣想。有些人指出性別友善廁所令使用者尷尬,例如「尿尿的聲音會被男生聽到」令女性尷尬,而「在垃圾桶看到用過的衛生棉」則讓男生尷尬。另外一些人擔心,當性別友善廁所同時允許男女進入使用,會增加性騷擾甚至性攻擊的機會。

廣告

有些人試圖舒緩尷尬的問題,例如建議廁所播放音樂,讓如廁的聲音不那麼明顯。不過我認為,性別友善廁所的精神之一,就是要讓人意識到這些尷尬其實不必要,畢竟生理期和尿尿的聲音都是很正常的。

關於安全考量,性別友善廁所的支持者有時候會舉例:流動廁所、星巴克的廁所、部分餐廳的廁所並沒有分性別,但你不會覺得那些廁所不安全,由此可見,不分性別的廁所,並非註定不安全。而反方則回應說,星巴克的廁所門外兩公尺就是喝咖啡的客廳,當然很安全,這跟學校走廊盡頭陰暗的廁所是不能比的。

反方指出的差異確實存在,推論也合理,不過這其實和正方的論點沒有衝突。星巴克的無性別廁所有時候甚至比學校裡區分性別的廁所還要令人放心,顯示廁所的安全性很大程度受到無關性別的條件影響,例如空間設計。要設計安全的性別友善廁所,或許可以從「為什麼星巴克的廁所令人放心?」開始思考。

廣告

例如,為什麼廁所總是處於「角落」?廁所的特性是每個人不時都會去使用一下,若僅考慮到這個特性,如果我們要做一整層樓的規劃,它甚至應該比辦公室、教室更優先放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事實上廁所總是處於角落,這或許跟我們認為如廁污穢有關係,但這本身也是一個刻板印象。我記得國小的時候,主任在朝會討論某個議題,說了一句「我希望大家覺得在學校上廁所是一種享受」,台下學生哈哈大笑。但事實上,如果改變一下我們對於如廁的觀念,就能讓我們上廁所的時候更開心和自在,似乎滿划算的。

更開放和便利的位置、充足的照明、緊急按鈕,這些設計都可以讓廁所更安全。它們不僅適用於性別友善廁所,也適用於區分男女的傳統廁所。如果擔心廁所成為治安死角,即便你不支持性別友善廁所,也有理由支持這些設計。

廣告

顯性和隱性的性別友善廁所

性別友善廁所的另一優點,在於它可以令人意識到「性別認同的少數」的存在。

討論性別教育的場合,看到健康教育課本關於同性戀的段落,有些人會抱怨說,為什麼要在國高中推「同性戀教育」,為什麼不是推「異性戀教育」。事實上,這些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小時候聽的每個有出現愛情的故事,都是在推廣「異性戀教育」。健教課本需要特別提同性戀,就是因為同性戀某程度是隱形的:你要和新朋友認識,你甚至不會想到他有可能是同性戀,預設每個人都是異性戀,是對同性戀的不尊重。而多數小朋友當然也不會意識到自己有可能是同性戀,並因此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在那個時間到來的時候不知所措。

廣告

性別友善廁所也是類似的道理,你的出生性別剛好跟心理性別一樣,你過得很好,從來不需要懷疑自己在社會上到底該站什麼位置,但不是每個人都跟你一樣。性別友善廁所光是存在在那邊,就足以提醒大家,在這個社會,有些人的性別認同跟大多數人不太一樣。意識到少數和差異,就是消弭歧視的第一步。

這就是學校裡掛著「性別友善」字樣的廁所,跟星巴克廁所的差別。你用星巴克廁所用得很自然,但是它不會幫助你想起性別認同的少數。你甚至可能不會想到,跟你不同性別的人也可以用這個廁所。在這種意義下,我們可以說,學校的性別友善廁所是「顯性」,而星巴克的是「隱性」。

顯性的廁所能提醒我們「性別認同與出生性別不一致的人」的存在,我相信這是好事情,但是這件好事要能進一步造成好的結果,必須倚賴教育配套。我可以想像,校園裡就算有性別友善廁所,那些性別認同的少數可能依然不敢使用,因為他們還不想因此出櫃。我也可以想像,有些人因為用了性別友善廁所而被貼標籤、取笑、欺負。性別友善廁所可以協助少數被看見,但少數被看見之後會怎樣,則端賴多數人被教育得怎樣。

此外,對於性別認同的少數,光是存在有性別友善廁所,可能還不足以完全解決如廁的認同問題。假設我是一個跨性別女性,我可能排斥上男廁(就跟一般女性一樣)、勉強可接受上性別友善廁所,但我其實最想使用的是女廁(就跟一般女性一樣)。如果生理女性可以進入女廁,但跨性別女性則不行,即便後者可以使用性別友善廁所,性別上的不平等就還是存在。並且,在這種情況下,性別友善廁所的存在反而可能協助反方建構論點:「都給你性別友善廁所了,你有廁所可以上了啊?還想怎樣呢?」

現階段我支持在男廁之外增建性別友善廁所。但考慮到上述困難,若要更完整實現這方面的性別平等,我們最終還是需要保障所有人都能依照性別認同如廁。

*相關影音:【影片 思辨180】性別友善廁所,友善嗎?《青春發言人》


*更多討論,請見公視13頻道「青春發言人」2016/12/24(六)18:15 首播。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紐約市公共空間長劉雅婷:公共空間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
【每日6元】AI x 編輯協作為你精選國際大事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