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总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下一个风口?

原标题: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总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下一个风口?

文娱资本导读:成熟的偶像产业一直极具经济价值,根据中国产业网统计,韩国的偶像产业产值在2016年就超过了300亿元人民币,而在日本,仅2017年偶像产业中就带来了187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11.7亿元)收入。据艾瑞数据预测,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总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

综合自华谊兄弟研究院、文化产业新闻、弗若斯特沙利文、文娱资本等

偶像指的是按照日韩娱乐工业体系培养出来、贩卖人设、拥有庞大的忠实粉丝群体的年轻明星。偶像产业是以偶像为中心,音乐产业为基础,衍生至影视、综艺、广告等娱乐领域的建立在基础娱乐工业之上的跨行业产业。

偶像与传统艺人的区别在于:前者以颜值和人设为卖点,后者以作品为卖点。偶像通常以歌舞起家,后频繁参与综艺、电影、电视剧等活动以通过高曝光率吸引粉丝从而达到赚钱的目的。

偶像指的是按照日韩娱乐工业体系培养出来、贩卖人设、拥有庞大的忠实粉丝群体的年轻明星。偶像产业是以偶像为中心,音乐产业为基础,衍生至影视、综艺、广告等娱乐领域的建立在基础娱乐工业之上的跨行业产业。

偶像与传统艺人的区别在于:前者以颜值和人设为卖点,后者以作品为卖点。偶像通常以歌舞起家,后频繁参与综艺、电影、电视剧等活动以通过高曝光率吸引粉丝从而达到赚钱的目的。

2018年,中国两款偶像养成节目《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持续霸屏,偶像养成模式掀起全民热潮。《偶像练习生》12期节目总播放量达到30.1亿次,最终总投票数超1亿7千万,而接踵而至的《创造101》三期总播放量共计14.1亿次。

另外,除了爱奇艺的《偶像练习生》,优酷的《这就是偶像》也即将上线,播放量超40亿的腾讯自制偶像养成综艺《明日之子》第二季也将在2018年夏天回归。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偶像产业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等着、熬着、摸索着的偶像产业

在2017年,由于受到限韩令的影响,韩国几大娱乐经纪公司的收入和市值都有所下跌,但这却给了本土偶像团体更多机会,大量男团和女团涌现出来。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和2017年已经出道和即将出道的男团就超过了20个。更重要的是,日韩文化的传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改变了受众对于艺人品类的认知,进一步细分出偶像这样一个垂直品类。

根据中国产业网统计,韩国的偶像产业产值在2016年就超过了300亿元人民币,而在日本,仅2017年偶像产业中就带来了187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11.7亿元)收入。据艾瑞数据预测,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总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

毋庸置疑,偶像产业是一块庞大的蛋糕。

通过选秀综艺获得观众认可后出道,这种模式被国内的偶像养成综艺搬运过来。尽管因此遭受巨大的非议,但节目本身引起的关注和讨论依然达到了节目组的初衷。在近日推出的新星榜单上,基本由各大偶像养成综艺的选手构成,比如《明日之子》诞生的毛不易、赵天宇,《偶像练习生》蔡徐坤、以及成名已久的X玖少年团。

然而这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偶像?中国有没有真正的偶像市场和偶像产业?

这看似确乎不是问题。中国当然有偶像市场,那样出钱出力的迷妹,那么层出不穷的四大流量、四小鲜肉,还有玩得花样百出的粉丝流量变现模式。

但这又是一个切实关系偶像们发展甚至整个娱乐产业的真问题。我们的偶像似乎都在争做“实力派”。他们靠偶像“发家”,然后就去努力当演员,甚至要演文艺片、撸奖片,一个个争先恐后的撕下“偶像标签”。

如果偶像只是一个实现目标的“手段”,那它永远无法达成一个完整自洽的闭环。行走在其中的人们,也只能一直南辕北辙、东食西宿的摇摆、纠结着,“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

毕竟,相较于已经发展出一套较成熟的偶像运营系统的日韩,我国民众对于明星的定义还是局限在影视剧演员和歌手本身。依靠容貌、唱跳的偶像团体在主流的明星认知中还是被称为“花瓶”的存在。

最简单的例子,原属EXO的吴亦凡、鹿晗、张艺兴、黄子韬四人包括更早前从SJ离开的韩庚,归国后无论主营的是综艺、时尚还是其他,都将拍摄影视剧作品放在了第一位。因为凭借这些,才能获得更高的国民度,真正在国内收获认可。

这种来自于外部环境的焦虑并非从未折磨过偶像产业中的他们,曾经,一种“天时地利人和”吸引着众多人进入这个全新的行业,但潜在的机会并不能迅速酝酿出成功的果实,更多庞杂的问题被摆在眼前,大部分掘金者甚至尚未看见金矿的影子便倒在了路上。

但对于剩下的人而言,曾经的感觉正在变得越来越强烈。现阶段偶像培养的规范和标准是什么?没有人知道答案,所有经纪公司都只能等着、熬着、摸索着。

幸运的是,《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出现加速了行业的发展。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对整个偶像培养行业都增加了更多曝光量,让这个相对小众的行业有了更多可能性。

实际上,偶像培养从来都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行业,还需要有更多环节来完善。例如团体发行专辑回归时的打歌节目、展现团体魅力的团综……都是完善整个偶像培养的必备环节。而有一家开始尝试,更多的追随者将会争相效仿。

中国偶像行业吸引资本人才入局造梦

问题很多但未来可期

中国偶像产业的变现潜力和供需缺口深受多方资本和人才青睐。偶像经纪企业成为资本进行泛娱乐上游布局的切入点,近几年来相关企业数量爆发式增长。

《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热播让中国众多偶像艺人经纪公司进入大众视野,部分深耕多年的偶像艺人经济公司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两款节目中曝光的经纪公司备受资本市场青睐。

以典型代表公司为例,乐华娱乐和旗下艺人凭借两款节目在中国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偶像练习生》播出之前,乐华娱乐的百度指数最高记录为1,171,而现在乐华娱乐百度指数一直维持高位,最高达到6,265,影响力扩大效果显著。因《偶像练习生》而快速崛起的坤音娱乐则在近期获得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的数千万Pre-A轮融资。

中国偶像经纪公司概览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

我们参照日韩的偶像产业的发展,实际上都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进化期,而促使日韩偶像产业进化的重要因素,包括国家政策、对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融合和吸收以及产业链上从创作到输出每个环节的打磨。

中国偶像产业迎来重要发展窗口期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很显现的问题。首先是照搬韩国热门综艺模式,缺乏原创和本土的造星模式,会越来越难打动国内主流收视人群。在《偶像练习生》播出的前两集中,这个问题格外突出,不少观众反馈认为选手们的外形和表现过于韩范儿,这些都成为降低观众收看兴趣的因素。

其次是练习生体制以及人才积累的问题。国内主打偶像培养的经纪公司是在近两年才陆续成立,其人才选拔和培训都还缺乏时间的考验。比如在《偶像练习生》中表现出色的选手大多来自于早已成立艺人经纪部分的娱乐公司,比如华谊兄弟的郑锐彬和董又霖(Jeffery)等优质人才。但即便如此,根据节目总制作人姜滨透露,明年再想找到这么多练习生并不容易。

从数量到质量,由于缺乏积淀,目前国内偶像产业最根本的人才培养都有比较大的问题。而相对日本和韩国拥有专门的打歌节目、垂直于偶像的节目而言,中国偶像目前还缺乏垂直渠道提供偶像的持续曝光,偶像团体的人气顶峰往往就是选秀节目播出的时候。

如何持续产出优质的偶像,成为偶像制造者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而对于新生代的“偶像们”来说,想要维持人气和热度,并实现某一天走出国门影响全球潮流文化,外部支持和兼修内功都必不可少。而从目前来看,他们仍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