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1932年,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提出了「人造肉」的概念,直至2013年世界上第一個人造漢堡肉問世後,食農科技的發展進程著實因為這塊人造肉而往前邁出了一大步!但它所要面臨的挑戰也隨之而來!

採訪‧撰文=編輯部

隨著科技進入農業,也為我們的飲食選擇帶來改變。1932年,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提出了「人造肉」的概念,直至80年後,2013年世界上第一個人造漢堡肉才問世,但食農科技的發展進程著實因為這塊人造肉而往前邁出了一大步!從2013年之後,人造肉產業也開始有了跳躍性發展,更吸引了李嘉誠、比爾蓋茲及美國最大肉品公司「泰森食品」的投資,但它所要面臨的挑戰也隨之而來!

人造肉到底該不該叫「肉」?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前副局長、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David Acheson表示,正值人們對於減碳環保的意識抬頭,人造肉因為所需要的水與土地的資源較傳統畜牧業更少、碳排放量也被認為較低等因素被賦予了眾多期望,吸引了眾多投資人的資金投入。

但人造肉的興起,對於過去已投入大量資金於傳統畜牧業的業者而言卻是一大打擊,因此許多美國當地的畜牧業者也紛紛為此發聲,直至2019年2月持反對意見的畜牧團體也已說服亞利桑那州與阿肯色州等十幾個州的立法單位,規範來自於「實驗室培養的人造肉」及「以植物作為原料的人造肉品」不得使用「肉」作為標籤於市場販售。

「消費者觀感」將決定人造肉產業何去何從!

David Acheson認為,人造肉的發展取決於「消費者觀感」,即使今天這項產品在製造過程中再安全合乎規範,當消費者對此產品具有疑慮時,一切都是白談。

David Acheson以2012年發生在美國的「粉紅肉渣」事件為例,當時美國知名肉品加工公司BPI將牛隻宰殺之後的副產物,如牛尾、牛頭、牛蹄等市場不受歡迎部位的肥肉及小塊碎肉,將其脂肪與肉分離,然後製造成粉紅色的碎絞肉產品販售至市面上,雖然它的加工過程符合規範,但當時也引發民眾熱議,因為消費者並不能接受這樣的產品。

因此David Acheson認為,人造肉產業是否能真的興起,主要的課題還是要先克服消費者這關,如何讓消費者認知它的「安全性」降低疑慮仍是目前主要的議題!

「人造肉」的監管 安全是首要工作!

而對於在實驗室培養的人造肉監管,2019年3月7日隸屬於美國農業部的食品安全和檢驗署(Food Safety and Inspection Servic,簡稱FSIS)與FDA也取得共識發表合作聲明,對此David Acheson也表示,FDA對於動物組織細胞的培養有其專業人才,而過去FSIS也因長期負責國家的肉品安全及終端產品標示的監管工作而有其經驗在。此次的共同監管,FDA負責實驗室內的培養監督工作,而出了實驗室的後續肉品標示的監督責任則歸在FSIS,這個分配方式,正好與過去這兩個單位所負責專職的領域相契合,實為一個良好的合作協調方案。

針對未來美國對於人造肉的法規制定,David Acheson則認為,政府在制定法規時,「安全」一定是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對於這些食農新創的企業而言,如何在合乎法規的前提下,讓自己的產品更為創新突出便是一項很大的挑戰了!

食農新創挑戰 化想法為實際行動!

而此次David Acheson獲邀來台參與好食好事基金會舉辦的「好食好事Demo Day」活動,針對好食好事基金會成立台灣首家食農加速器,David Acheson也表示,很多年輕人有很多創新的想法,這些想法可能比從前的更有效率、成本更低、且更加安全,但他們卻常常不知道該如何將想法轉換成實際行動,而好食好事基金會便在這裡扮演了一個培育這些食農新創的角色,他也很期待未來台灣食農領域的發展,並期望這些食農新創可以以台灣作為起點拓展至國際!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培養皿養出來的「人造肉」,歸誰管?美國主管機關已有初步共識
人造肉到底有沒有市場?1/3消費者表示可以接受
未來食品:培養皿上的蛋白質-人造肉

參考資料
USDA and FDA Announce a Formal Agreement to Regulate Cell-Cultured Food Products from Cell Lines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You Call That Meat? Not So Fast, Cattle Ranchers S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