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旅人的「土耳其 18 項世界遺產」圖鑑(中)一窺帝國的誕生地,與電影裡的「特洛伊木馬」

2018/09/05
7561
寫給旅人的「土耳其 18 項世界遺產」圖鑑(中)一窺帝國的誕生地,與電影裡的「特洛伊木馬」
布爾薩和朱馬勒可茲克:帝國的誕生

上篇:〈 寫給旅人的「土耳其 18 項世界遺產」圖鑑(上)從伊斯坦堡出發,來趟不輸歐洲的歷史時光之旅

希拉波利斯──棉堡

Hierapolis-Pamukkale,土耳其文:Pamukkale ve Hierapolis Milli Parkı
1988 年入列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在土耳其西部代尼茲利省(Denizli),就是大家熟悉的棉堡。棉堡位在希拉波利斯古城內部,是古代人的 Spa 中心,西元前 2 世紀,這裏的溫泉就被使用於水療。在希臘化時期與羅馬統治期間,這裏亦是醫療中心,醫生會利用溫熱的泉水做給予病人治療處方。

此地最重要的遺址包括圓形劇場、阿波羅神殿、冥王聖所、寧芙聖地,希拉波利斯的遺址保存相對完整,不只是斷垣殘壁。

當然遺址之外還有自然景觀棉堡,棉堡一大片石灰華(簡單來說就是水水的石灰岩)組成的白色露台,流水與碳酸礦物形成這裏的天然地貌。

番紅花城

City of Safranbolu,土耳其文:Safranbolu Şehri
1994 年入列文化遺產

位於卡拉比克省的番紅花城,距離安卡拉大概幾小時車程而已。番紅花城跟許多土耳其充斥奧斯曼建築的小鎮均很相似,其中,卻只有番紅花城成功登上世界遺產,或許是因為此處保存得最為完整。

它的成名,類似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斯、海上貿易中心的概念,番紅花城也是當時帝國的經典貿易城鎮,在當時的商隊貿易中扮演了東方與歐洲的重要樞紐角色。

番紅花城名稱的起源來自番紅花,因為這裡除了進行番紅花香料貿易外,也栽種番紅花。這裏有許多與番紅花相關的手工製商品,不過建議不太熟悉的旅人,還是不要來這裡掃貨,以避免品種不同、用途不同,與商品真假的疑慮。

特洛伊考古地點

Archaeological Site of Troy,土耳其文:Troya Antik Kenti
1998 年入列文化遺產

恰那卡雷省(Çanakkale)最紅就是特洛伊,特洛伊考古地點是荷馬特洛伊的傳統所在地。1870 年,Heinrich Schliemann 在本區考古,後來考古挖掘出許多相繼建立的城市遺址,其中之一就是古早城市──第七特洛伊(Troy VII),被認為是荷馬史詩中所指的那座特洛伊。除了是傳奇城市,也是特洛伊戰爭的中心,在荷馬《伊利亞德》中就佔了兩篇史詩。

之前用來拍電影的特洛伊木馬,現在被捐給了土耳其。下面是土耳其的本地木馬,可以爬上去拍照。

塞利米耶清真寺與庫里耶建築群

Selimiye Mosque and its Social Complex,土耳其文:Selimiye Camii ve Külliyesi
2011 年入列文化遺產

土耳其的建築巨擘、奧斯曼帝國蘇丹蘇萊曼一世、塞利姆二世及穆拉德三世的首席建築師及工程師錫南(Mimar Sinan),位於愛第尼省(Edirne)的塞利米耶清真寺,是錫南建築職涯中亮點之作(也就好比《蒙娜麗莎》之於達文西)。費時 6 年打造(1569-1575 年間),由四座高大的尖塔環繞,清真寺圓頂至高完美地籠罩,旁邊的庫里耶複合建築中,有 2 座宗教學校,以及市集、學校、鐘樓、庭院與圖書館。

加泰土丘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Neolithic Site of Çatalhöyük,土耳其文:Çatalhöyük Neolitik Kenti
2012 年入列文化遺產

加泰土丘(Çatalhöyük),çatal 是「叉子」的意思, höyük 指「墳堆、高地」 ,歷史超過 9 千年的加泰土丘,位於土耳其東南方安納托利亞地區孔亞省(Konya)附近,這裏有新石器時期與銅器時期的遺址,是當時相當大的定居地。

考古學家在此開鑿出有著壁畫與其他裝飾的土磚房屋,房屋底下多為埋葬逝者的墓地,這裏考古出許多物品與工具,包括郵票彌封章。比較特別的是,此處首度開挖考古於 1961-1965 期間,保存得相當有一套。

布爾薩和朱馬勒可茲克:帝國的誕生

Bursa and Cumalıkızık: the Birth of the Ottoman Empire,土耳其文:Bursa ve Cumalıkızık: Osmanlı İmparatorluğu'nun Doğuşu
2014 年入列文化遺產

奧斯曼帝國一度定都於今日的布爾薩省(Bursa),在當時的算是新興城市──1326 年,帝國在這邊起步,布爾薩人從拜占庭子民轉投奧斯曼一世麾下,奧斯曼一世是奧斯曼帝國的創立者和第一位埃米爾──埃米爾(Emir)的概念類似軍閥,當時還是將帝王稱呼為哈里發,後來因為帝國太大,中央失去控制,埃米爾也就自然成為地方、甚至可能發展成為帝國的統帥。

奧斯曼一世的兒子奧爾汗一世,是帝國的第二位首領,執政 33 年間,建立帝國最重要的民間和軍事管理機構,不但攻占了帝國在亞洲最重要的省份,也帶領奧斯曼帝國立足歐洲,算是王朝的立基者。父子兩人的陵墓就位於布爾薩,1413 年遷都至愛第尼省,最終於 1453 年定都於伊斯坦堡。

布爾薩一直到 15 世紀中,都是安納托利亞最重要的行政與商業重心,朱馬勒可茲克(Cumalıkızık)在布爾薩 8 公里以東,是有著奧斯曼風情的鄉村小鎮,在這裡可以看見當時的鄉村風光,位於布爾薩的古蹟,包括四座清真寺附近的建築群,結合宗教與社會功能,如清真寺、宗教學校、公共廚房與公共浴場。

(未完待續)

下篇:〈寫給旅人的「土耳其 18 項世界遺產」圖鑑(下):鳥瞰「人類文明的發源地」,走入「開放式廢墟」

執行編輯:張詠晴
核稿編輯:林欣蘋

Photo Credit:主附圖皆為 Shutterstock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