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要瞭解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地緣政治關係,得從其族群及歷史背景說起。

 

烏克蘭在二次世界大戰前的1930年代是蘇聯重要的一員,籠罩在共產主義的威權統治之下,當時,烏克蘭民間開始出現自由主義的聲浪,惹惱了當時蘇聯的極權領導人史達林,於是史達林對烏克蘭大量徵糧,幾乎所有農田的收成都被強制上繳,農民不得溫飽,只有棄耕向外尋求出路,然而邊界卻已被蘇聯軍對封鎖,史達林此舉的用意是為了迫使烏克蘭農民改採集體式農耕,結果卻造成數百萬烏克蘭人民求生無門,活活被餓死,這就是有名的「烏克蘭大饑荒」。而這些在飢荒中被餓死的群眾,有相當大的比例是烏克蘭裔,這也造成了日後親歐派的烏克蘭人對俄羅斯充滿恐懼、憤怒與不信任。

 

隨後,1939年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納粹德國為了獲得穩定的石油來源,在清理完西部戰場後,立即撕毀了「德蘇互不侵犯條約」,掉轉槍頭,將兵鋒指向蘇聯,烏克蘭自然也成為德軍侵略的目標。基輔戰役後,德軍佔領烏克蘭,當時許多烏克蘭人選擇和德國合作,然而納粹對待烏克蘭也相當殘暴,數百萬的烏克蘭人被抓去勞改或送到前線當砲灰,因而喪生者也不在少數。因此,日後親俄派的俄羅斯裔烏克蘭人(大部分在烏克蘭東部,鄰近俄羅斯),除了因為民族情感而親近俄羅斯外,納粹所帶來的夢靨也讓他們對西方國家帶有某種程度的仇恨。

 

悲慘的歷史事件與民族的意識型態讓烏克蘭陷入族群對立,親歐派對當年的烏克蘭大饑荒心有餘悸,親俄派也對當年納粹造成的慘劇無法釋懷,親歐派想加入歐盟,親俄派則想和俄羅斯結盟,雙方各有各的立場,彼此衝突不斷,互不相讓,這比起台灣親中派和反中派的對立,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冷戰結束後,蘇聯解體,烏克蘭雖然脫離俄羅斯獨立,不過兩國在經濟層面上卻仍需相互依賴,烏克蘭必需仰賴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幫助他們度過寒冷的冬天,而俄羅斯則需要依賴通過烏克蘭的管線,讓他們把天然氣賣到其他歐洲國家。在親俄派總理亞努科維奇執政期間,烏克蘭政府只向俄羅斯政府收取少許的管線費用,而俄羅斯則回報以低廉的天然氣價格。然而,2004年烏克蘭的總統大選,親俄的亞努科維奇輸掉政權,親歐的尤科申勝選上台,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因此變得緊張,俄羅斯抬高了天然氣的售價,烏克蘭則乾脆在俄羅斯通過烏克蘭的管線上鑿個洞,直接盜取天然氣使用,雙方關係鬧得非常僵,俄羅斯甚至數度停止供氣,讓烏克蘭在寒冬中受凍。

 

2008年的總統大選,烏克蘭親歐派分裂,讓亞努科維奇得以捲土重來,重新取得政權,然而亞努科維奇政府不但專制,而且相當腐敗,政要與財閥勾結,搜括國家的財富,讓民眾普遍陷於貧窮,民怨也持續累積。2008年爆發的金融海嘯讓全世界都受到衝擊,烏克蘭也不例外,經濟也因而雪上加霜,亟需國外援助。亞努科維奇政府原先敲定要接受IMF的援助,然而由於俄羅斯從中施壓,加上IMF的金援附帶許多改革的條件,而這些改革又會動到亞努科維奇和寡頭財閥的既得利益。因此,亞努柯維奇回絕了IMF,更宣布暫停簽署「歐盟政治和自由貿易協定」,轉而擁抱俄羅斯所提出的協議與援助方案。此舉徹底激怒了烏克蘭人民,上百萬親歐派的烏克蘭民眾走上街頭抗爭,衝突迅速蔓延,情勢一發不可收拾,最終,亞努科維奇被國會罷免並且遭到通緝,不得不狼狽潛逃,這就是當年所謂的「橙色革命」。

 

橙色革命雖然趕跑了亞努科維奇,卻也等同對俄羅斯公開叫板,當然,俄羅斯的獨裁強人普丁也不是吃素的,立即決定對烏克蘭動用武力,明面上,普丁打出來的旗號,是要捍衛居住在烏克蘭的俄羅斯民族,實際上,居住在鄰國的貧窮百姓對普丁來說只是個包袱,他的真正目的標是: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

 

克里米亞半島是在蘇聯的赫魯雪夫時期被畫給烏克蘭,這個地區的人民絕大多數是俄羅斯血統,也心向俄羅斯,然而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獨立,克里米亞半島也就成為烏克蘭領土的一部分,

 

克里米亞半島的位置圖如下:

如圖所示,克里米亞半島位在通往黑海及地中海的重要位置上,其戰略地位可想而知,半島上的人民絕大多數具有俄羅斯血統,也心繫俄羅斯,然而由於在蘇聯時期,赫魯雪夫將克里米亞半島畫給了烏克蘭,因此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後,克里米亞半島自然也就成了烏克蘭領土的一部分,俄羅斯則必需以「租借」方式向烏克蘭租用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塞瓦斯托波爾軍港,做為其黑海艦隊的駐防地。

 

現在問題來了,如果烏克蘭是個親俄的國家,或許這樣的模式還可以延續下去,然而一旦烏克蘭倒向西方,成為親歐美的國家,那就等同讓俄羅斯門戶洞開,甚至可能失去在黑海的戰略堡壘,因此普丁勢必得動手奪取克里米亞,穩固其在歐洲的地位,這也就釀成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機。(如此,你也可以瞭解為什麼中共始終巴著台灣這塊彈丸之地不放,因為台灣的戰略位置重要,是撬開第一島鏈與獲得南海島礁法理正當性的至要關鍵,而且只要台灣屯聚足夠的武力,也等同扣住中國東南沿海經濟命脈的咽喉)

 

普丁先以優勢武力在克里米亞扶植親俄政權(不要忘了俄羅斯的黑海艦隊正駐軍在克里米亞半島的軍港),接著發動公投讓克里米亞決定要加入俄羅斯,還是留在烏克蘭,由於克里米亞有80%的人口是俄羅斯裔,因此,公投的結果不難想像,加入俄羅斯的選項獲得壓倒性的勝利,這步棋也讓普丁的侵略行為獲得一定程度的正當性。因此,僅管烏克蘭跳腳,美國揚言制裁,聯合國不予承認,但事實上,克里米亞半島已經實值落入普丁的版圖之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tiBl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