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中美在世貿組織爭論 “技術轉讓” 問題

發表時間:

中國和美國外交官周一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展開爭論,涉及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於中國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的指控,這一指控已導致兩起訴訟案和美國打算對中國商品徵收巨額懲罰性關稅的計畫。

廣告

路透社報道,美國駐世界貿易組織大使習達難(Dennis Shea)稱,對於試圖進入中國迅速發展的市場的公司而言,”被迫的技術轉讓”往往是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尤其是在它們與國有企業或國家主導的中資企業合作時。

他說,中國的許可規定與行政規定迫使在華開展業務的外資企業分享技術,同時政府官員也可能通過模糊的投資規定提出技術轉讓要求。

據路透獲得的講話稿,習達難對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機構表示,”這不是法律規定。實際上,正是中國的法律助長了這種強迫行為。” 

“從根本上說,中國正在執行的產業政策,就涉及系統性、國家指導的並通過非市場手段獲取其他(WTO)成員國先進技術。” 

他表示,這對外國投資者來說是雙輸的提議,不光是對美國投資者。如果中國的政策沒有受到限制,所有國家都會看到自己的競爭力受損。

中國對美國的指責予以斷然駁斥。

在周一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構例行會議上,中國駐世界貿易組織大使張向晨在習達難提出該議題後發言,否認了美方有關強制性技術轉讓的指責。張向晨說,中國的合資合作要求外資股比限制和行政審批程序並沒有強迫外方轉讓技術。他還批評了美國前不久發布的年度301報告,將美國對中國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關切稱作是“指鹿為馬”,並說不應濫用知識產權制度,將其用作貿易保護主義工具。

據中國媒體報道,張向晨還在發言中說,爭端解決機構不是討論美方關注的適當場所;中方認為當前要務是上訴機構成員遴選僵局,而美方對技術轉讓的關切將轉移成員的注意力。

中國駐世貿組織代表張向晨在會上表示,並稱美國的邏輯是”有罪推定”。

“但實際上,這些監管舉措沒有要求外國企業轉讓技術。” 

他說,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沒有舉出任何證據,而且其一些主張”純屬揣測”,並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認為中國併購活動是中國政府的陰謀。

張向晨指出,技術轉讓是正常的商業行為,美國是主要受益者,而中國的創新則通過”中國人民的勤奮及企業家精神、投資教育和科研、努力改善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來實現。

法律專家稱,美國的關稅計畫與世貿組織的規定相關,就此而言,美方需取得世界貿易組織支持才能落實關稅;而中國則已全盤拒絕該關稅計畫,並訴諸世界貿易組織採取行動阻止。

根據世貿組織規定,如果爭端無法在60天內平息,原告方可申請由一個專家小組進行裁定,從而令爭端升級並引發需耗時數年才能解決的法律案件。

美國於3月23日向世界貿易組織起訴中國,或許已經利用周一的爭端磋商會議結果採取了上述行動。中國則可能在下月的會議中這麼做。

但自從爆發貿易爭端以來,美中兩國已就貿易政策進行高級別雙邊談判。

上周特朗普發表推文說,”我們與中國的貿易磋商正在順利推進,但最終我們可能不得不採用一種不同的結構。”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3月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在知識產權申請數量上已經位居第二,並且已經相當接近長期以來穩居首位的美國。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