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法說解析

台積電真的貴嗎?4張圖表分析,小資族該不該入手2330

【理財五角課】1月14日法說會後,台積電股價衝上600元高點,外資法人甚至樂觀提高目標價到800元上下。買不起一張相當於「一台汽車」的台積電,還有什麼方式參與?

台積電-台股-2330-TSMC-英特爾-理財五角課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其他

>>精彩理財知識不錯過!定期收看最新的理財五角課,歡迎免費訂閱《天下每日報》

1.資本支出為什麼很重要?

台積電1月14日法說會最受矚目的兩大訊息:一是調高2021資本支出到250~280億美元,較去年大增45%~62%;二是預測2021~2025每年營收複合成長率將達10%~15%,之前5年只有5%~10%。

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受人關注,原因是在一個技術廝殺激烈,爭相軍備競賽的產業,資本支出是最重要的先期指標。它代表企業對自身技術的自信心與對未來產業前景的看法。

在台積電過去的歷史中,2002~2004年與2010~2014年的高資本支出,都為台積電帶來高成長。

2010~2014年間,台積電資本密度(資本支出/營收)均超過40%,讓台積電能夠搶下智慧手機,助攻蘋果iPhone帶來產業革命。那5年,台積電營收複合成長率高達15%。

而這一次,調高後的資本支出,將使2021年台積電資本密度再度突破40%,因此倍受分析師期待。

順道一提,台積電的CAPEX也是中華民國主計總處最關心的數字之一,因為在台灣投資低迷的21世紀,台積電是唯一還在做大規模投資的公司。

如今,台積產業鏈的投資帶動效果更大,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2021年將可望上修。

廣告

2.英特爾商機怎麼來的?

金融海嘯後,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反其道而行增加投資,公認是讓台積電在高階製程上領先的關鍵戰役。從10奈米開始,台積電穩扎穩打,每兩年推進一個製程。5奈米製程已於2020年第三季開始貢獻營收,第四季已貢獻營收高達五分之一。

反之,去年中,英特爾宣布,等同於台積電5奈米的7奈米研發落後,可能得到2022年才能問世。

這是全球微處理霸主英特爾的危機。因為英特爾的競爭對手超微(AMD),利用台積電5奈米製程的產品,將於今年問世。加上,蘋果、亞馬遜、微軟、華為等科技大廠,也將自行開發晶片。

為了扭轉製程劣勢,阻擋科技大廠軍團的進攻,分析師多數預測,英特爾終將外包產品給台積電

1月21日英特爾法說,將牽動台積電的未來。

廣告

3.台積電貴嗎?

從去年中,英特爾宣布壞消息以來,台積電半年已上漲100%。台積電貴嗎?

答案是,看跟誰比。

摩根大通證券認為,由於台積電在5奈米、3奈米製程的絕對優勢,長期成長讓台積電本益比在未來12到18個月將持續上調。

在半導體領域,跟台積電一樣,在高階製程設備領域,擁有絕對優勢的艾司摩爾(ASML)目前本益比高達56.8倍。而台積電目前本益比剛剛超過30倍。

不過,目前仍是半導體市佔率龍頭的英特爾,同期只漲了兩成,目前本益比只在11上下。

4.小額投資人如何參與台積電?

一張股票,堪比一台車。買不起車的小額投資人,能參與護國神廠的未來嗎?

小額投資人有三個方法:

廣告

第一個方法,是買ETF。目前台灣已有6檔ETF,台積電淨值佔比超過25%。其中,富邦台灣科技高達72.42%、富邦50、台灣50與富邦台灣治理100則接近五成。換言之,買台灣50,等於有一半的錢,去買台積電。

第二個方法,是買零股或存股。金管會去年開放盤中零股撮合;另外,已有玉山、國泰、元富、永豐金、凱基、群益、華南永昌、元大、富邦九家券商,提供定期定額存股,投資門檻在1000~3000不等。

最後一個方法,買美股ADR。由於台積電在美國發行ADR(美國存託憑證),許多投資人會透過券商複委託或在eToro 、Etrade等電子券商買台積電ADR。美股與台灣規則不同,沒有一張1000股的限制。但要注意ADR與台股時有價差。

5.護國神廠的影響?

台積電大漲,成為史上第一次有台灣起家的企業,能躋身全球前十大市值排行榜。榮耀的同時,也為台灣帶來風險。

廣告

台積電市值已佔台股三成。在目前台股已破15000點,如果台積電漲停板,將上漲60元,就會讓指數上衝480點。反之,如果跌停,就牽動台股風雲變色。

去年10月,《天下》709期「不能只有台積電」封面故事,突顯了台灣目前的困境。

台灣市值前十大企業都已成立30年以上,但韓國的前十大,卻有生物相似藥大廠賽特瑞恩、網路公司Naver、Kakao等。(責任編輯:洪家寧;繪圖製表:林永惟)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紐約市公共空間長劉雅婷:公共空間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
【每日6元】AI x 編輯協作為你精選國際大事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