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投書】當大學講師彷彿「打工仔」,你還期待高等教育什麼?

圖片來源:Shutterstook

畢業季到了,大學生開心離開校門了嗎?而大學老師呢?

台灣的學生人人有大學唸,但是現況的大學教育,亂象卻不少。日前清大、師大、淡江一連串爆發門外看不到的高等教育制度隱憂,尤其是對於年輕世代的兼任教師、專案教師而言,不僅薪資和福利制度時常不及勞工法規,也未見相關教育單位承擔過度放寬大學自治後,對教育根本的責任與義務。不僅影響本國未來人才培養的永續根基,更造成國家與家庭花費相當高成本培養出的高知識份子,反而得向學校以近似乞討的方式尋求工作福利。如此窘境,令人不勝唏噓。

另外,各大專院校對於退休後進入事業第二春的講座教授、特聘教授或是兼任教授,卻又以高薪聘請,作為各校評鑑的「門神」。不僅缺乏世代正義概念,更讓人不解:在這種教育制度與教師勞動條件皆差的環境下,這類評鑑的意義到底為何?即使評鑑出結果良好,也是在教師糟糕勞動條件下的產物,把專兼任教師們的過勞當成貢獻。

本人曾聽聞某校高層為求管理精簡支出,於大型會議中討論:大學通識英文課程,是不是請鐘點老師就好?開出的條件一個月3萬薪水,還要兼行政職,還要被校內教師評鑑與參與既定的教學評量。相對於該校推行全球大學排名與國際觀教育的目標,這種聘任教師的教育理念,與該科目的核心價值相差甚遠。

從學生、家長和學校教師的角度,可以對這個案例至少提出以下幾項質疑:

被剝削的講師、不穩定的結構,這就是我們要的大學教育?

從學生選校與教育學習的角度來看,首先,薪資3萬比補習班打工還低,還要負擔行政工作,請問誰會想去應徵?該校高層在討論中表示,反正一堆博士沒工作,至少會想來賺個名校經歷,顯示主管已經設定此職位就是「以低薪換履歷」的壓榨與剝削。

因此,身為家長與學生,要念台灣的大學請慎選,避免誤入此等追求短視近利的學校。這也難怪經濟允許者往往最後選擇送孩子出國深造,出去就不再回來,畢竟念個洋博士回國也沒有符合的工作環境,如果台灣的學校只給出3萬薪水,這些博士實在有太多其他工作可以選了!

其次,大學裡的兼任或專案教師採一年一聘,根本無從累積教學經驗,年輕教師也無法確定要不要持續在此學校扎根。教師的恐慌與不安全感,對學生而言絕對不會是好事,畢竟若老師隨時想跳槽去其他學校應徵專任教師,這學期是否能全心全意的好好教書?國內甚至有大學將副教授也改為一年一聘,使教師人人自危。

再來,在語言相關課程方面,教學仍然需要研究支撐,難道教語言課程的老師不需要理論研究,不需要吸收新知?難道不需要讓同學了解語言的文化歷史社會脈絡?這是包含在教學方法與教師生命成熟度中的。然而看看前面的例子,校方主管似乎認為大學通識英文只是教導聽、說、讀、寫,此設定的層次未免太低。通識課程改革以來的目的是希望同學有國際觀,融會貫通成為全人的教育,這是單純教會聽說讀寫就做得到的嗎?

再深究一下,大學中的英語教學課程究竟是什麼定位呢?以前述例子所言,學校所設定的英文課如果是學生去補習班就可以獲得的東西,那為何要在大學設置2年的課程?大學的目的是教出一個英語對話流利的畢業生嗎?語言類課程應該如何定位?相信大家都能同意,一位富有文化內涵與國際觀之教師,能夠提供學生比單純語言能力更開闊的視野,這才是大學教育與語言補習班不同的地方。

升不了等只能無限卡關的專案講師們

而在教師方面,最近似乎很流行勞雇契約說改就改,例如突然更改教師評鑑辦法,最近清大教師的新聞則是專案大學教師突然改成不可升等。其實早期這類教師剛出現時,還不可申請科技部研究案,導致許多臨時約聘老師未來要轉正職教師的困難重重,而且教育部是不管的,因為他們的回答是由各學校自行決定。這群約聘大學教師無保障的人數不斷擴大,為什麼呢?因為任何升等用發表文章只能計算5年以內者,不然你就要一直生小孩,才有特別條款可多採計2年。無法累積足夠SCI等級的文章點數卡,是不能從正門進去的。

題外話是,這些教師在校內身兼數職,誰有時間生養小孩?而且即使有小孩也不是免死金牌,還是得寫出SCI等級的文章,否則基本上是不可能有「國立」學校願意「收留」的。

而從旁觀者看來,這種教師評鑑或是應徵的計點方式,對社會或大學教育的貢獻又是什麼?怎麼看都只是方便管理而已。因為按部就班的老師還是一樣凡事自律,喜歡鬼混的老師只是發展出更高超的鬼混方式,或是用一堆證照和頭銜來包裝他自己,因為這樣才能從正門走進去,並且安穩待到退休。天知道他們如何壓榨自己的碩博士生?

如果30歲的高知識份子都無法溫飽,20歲的學生如何看到未來?

很多人會說這樣的制度是不得已,因為學校沒錢。然而,這些一流學府並不缺學生繳學費,缺學生的是底下正在為入學率進行生死戰的私校和科大。其中一些學校還有其他投資收入,倒是學校不要亂花錢蓋一堆不知所云的建築物等等才是重點。

教育是全體社會長期的投資,需要的是紥根,不是掏空。操短線只是讓社會基石斷層淘空,不知道這社會怎麼傳承下去。如果30歲的高知識份子都無法溫飽,戰戰兢兢生活,20歲代的學生如何看到未來?那些有創新點子又掌握機運可以一夕成名的年輕人有幾位?多數人還是在一般的職場上工作。然而這種教學情形下的畢業生在大學的學習狀況如何?能夠學以致用什麼東西?都是非常大的問號。

這篇文章,寫給正在受苦的博士生,以及已經畢業的博士生與他們的家人、朋友們。

(作者曾擔任大專院校之專兼任教師)

 

瀏覽次數:35550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延伸閱讀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