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育

一台平板可以做什麼?讓數位課程點燃學生的求知火焰

長期推動數位教學的中崙高中,運用雲端教育資源增強學生的學科學習效果。 長期推動數位教學的中崙高中,運用雲端教育資源增強學生的學科學習效果。 圖片來源:本文圖片皆為作者提供。

如果有一台平板電腦,你會拿它來做什麼?或許是看影片、上網、玩遊戲,但是對中崙高中的學生來說,手中的平板電腦不但能寫作業、做簡報、編共筆,還可以學音樂、繪圖、設計數學幾何圖形……只要一台平板在手,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

長期推動數位教學的中崙高中,可以說是穩坐台北市數位資訊教學的龍頭地位。105到107學年設置數位體驗專班,讓學生一人一平板,在老師引導下運用雲端教育資源進行數位實驗、擴增實境、虛擬實境等技術,增強學科的學習效果。108年呼應新課綱重視的自主學習,進一步規劃數位自主學習計畫,開設了多門課程,包括「數學軟體GeoGebra邏輯與思考」、「用iPad 自學不求人」、「micro:bit機電整合應用與創造」等。

中崙高中開設了「數學軟體GeoGebra邏輯與思考」、「用iPad 自學不求人」等數位課程。

沒有考試、沒有學分,全都看你想要學什麼!

開設「用iPad 自學不求人」的張淑瑜老師說,這堂課沒有學分、沒有考試成績,也沒有固定的課堂時間,只會在第一堂課先問學生,你想要學什麼?接下來的一切都是靠學生自動自發。

曾獲得「2019年蘋果傑出教育工作者」、「google教育家認證」的張淑瑜老師說,這些認證也都是她透過自學取得。她把自學的經驗搬到教學中,引進數位資源,成為學生自學的強大後盾。她笑說:「雖然我教授的專業是地理,但是透過數位自學,學生利用我介紹的資源,在這堂課上也可以學畫畫、音樂。我希望教給學生的是釣魚方法,而不是只給他釣魚的工具。學生透過這個課程可以知道哪裡有自學的資源,以及如何訂定計畫、目標等。」

蔡秉樺同學也認同,在這堂課是要學「學習方法」,而不是內容。他說,只要把方法學起來以後都能適用,但是在進度安排上就必須要自我鞭策。

「因為老師真的不會追進度啊!」張淳翊同學說,「所以為了避免忘記,都會把重要的程式軟體放在桌面隨時提醒。」老師則說:「其實我會不著痕跡地提醒學生,比如在群組裡好心提醒說,那個某同學不是要學畫畫嗎?現在有免費APP可以下載喔!」

要讓學生趕上進度,動機其實也很重要。張淑瑜老師強調,除了貼心提醒,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有動機,所以通常鼓勵學生把這堂課和其他像是多元選修課連結,利用這裡學到的數位工具去產製其他課程的報告,這樣學習的動機就會很強烈。

學生利用學習到的數位工具去產製其他課程的報告。

高一的楊千蝶同學是上了這堂課,才第一次接觸到iPad。她一開始只想到可以用大螢幕來查資料,卻沒想到後來欲罷不能,連續選修了兩個學期。楊千蝶說,上學期作了一本電子書,這學期多管齊下,也想以電子書的形式完成另一堂多元選修課的成果報告,另外還選修了一堂有關生物的課,學著將生物相關的知識做成懶人包。對她而言要做什麼、要學什麼,這些學習的主動權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

不再被動接受教育,研究設計題目自己訂

開設「數學軟體GeoGebra邏輯與思考」這門課的陳明娟老師,可以說是中崙高中推動數位教學的元老。她分析在中崙高中的數位學習,已經從一開始的被動變成主動。過去運用投影、電子白板、線上遊戲,將數位融入教學,學生是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但是在數位自主學習計畫中,學生必須更具有主動性,學著去自訂研究題目、也自定設計作品。

「有學生為了用GeoGebra數學軟體繪製莫比烏斯帶熬到凌晨2點,我以為他是在玩手機,但真的不是!可見學生只要有興趣,學習不但更主動,遇到有興趣的課題也比我們想像中更沉迷,」陳明娟老師說。

在數位學習上,老師的角色像是指引者,中崙高中資訊組長賴日騰強調,數位資源實在太多了,老師可以指引學生方向,更是事半功倍,另一方面透過老師帶領,從高一就可以開始熟悉各式的載具跟平台,逐漸累積學生的數位能力。賴組長舉例,現在只要有手機,學生們就可以開啟google共編,一起做簡報寫作業。這樣的遠距合作能力,在未來上大學或出社會,也都非常重要。

學生從高一開始熟悉各式的載具跟平台。

談起數位學習課,江承翰同學說,數位學習就是任何時候都能開始,不會受到實體課堂的限制。教室課堂的教學內容下課就會被擦掉,但是數位學習可以隨時查閱老師的要求、教材、教學內容,所有的資源都擺在網路上不會忘記,即便學習被打斷也能無縫接軌。

「面對數位原住民世代的學生,老師不要害怕接觸數位教學」賴日騰組長說,在校內我們不斷地鼓勵老師進行教案分享,一開始由老師成立行動教學社群,定期舉辦研習、分享教案,給老師全力支持發展數位教學專長,目前中崙高中有一半以上的老師有進行數位教學的能力。

賴日騰組長鼓勵老師們,對於數位教學只要有一點想法就可以盡力去嘗試,因為1乘1只會是1,但是1.1乘1.1就會有進步,畢竟如果要讓學生不斷前進,老師當然就要跑得更前面。

▶更多教育廣播電臺內容:Webchannel+FBLINE@

瀏覽次數:4591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長期耕耘教育品牌的園丁,點亮台灣教育的天空,提供清新、優質、正向、多元的教育文化節目及文教新聞,是唯一國立的文教專業廣播電台,近年來更致力於數位及新媒體的發展,獲得無數金鐘獎及各項新聞獎項肯定。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長期耕耘教育品牌的園丁,點亮台灣教育的天空,提供清新、優質、正向、多元的教育文化節目及文教新聞,是唯一國立的文教專業廣播電台,近年來更致力於數位及新媒體的發展,獲得無數金鐘獎及各項新聞獎項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