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封空白的悔過書,幫11歲的孩子說出了什麼?

每個人天生做一件事,都是有深層目的,即便兩三歲孩子,都希望對家裡有貢獻,請試圖了解他們無心之過背後的真心。│教育教養好文就在未來親子

大部分孩子都在快樂度暑假的7月,一件悲劇發生。7月17日,新北市一個11歲的男孩,留下一封空白的悔過書,從住家墜樓身亡。當男童已宣布急救無效,成了孤寂躺在擔架上的遺體,警方花了許多力氣尋找,才找到不知情的媽媽。而她,還以為孩子正在房間裡好好反省著。

那封空白的悔過書,幫孩子道出了甚麼?

這就像一個最後的伏筆,肯定要讓傷心的媽媽,在下半輩子不停地猜想:我的孩子到底想說甚麼?就算是怨我,至少讓我知道啊。竟連一行字,也沒有留下來。

看了報導裡簡短交待,男孩長期跟父親住上海,回台灣過暑假,剛因為一些課業問題被責罵,一些臉書同溫層上的家長們,馬上急著抱怨,這一代孩子怎麼這樣說不得?課業退步都不能罵?只能說,各位別急,警方都還在釐清原因,教養的真相,又豈是這幾行新聞報導,就能說清楚的。

「出現問題行為的孩子,不過就是一個氣餒的孩子。」專研阿德勒理論的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系教授吳毓瑩強調:孩子出問題,很多是不自覺的。不是說不能罵,而是家長別只看孩子表面的不當行為,更要去了解不當行為,背後的目的是甚麼。如此再打再罵,才是對症下藥。盲目責備,孩子不會懂,只會更退縮或激烈反抗。

想一想,當您發現孩子有發燒跡象,找醫生看出真正原因,不一定接受只是單純的感冒,這些想法都很正常。當孩子有問題行為發生,為何就會一廂情願認為先罵再說,而不願多花一點點時間,去了解背後的真相?就別再說,我們小時候,隨便罵都沒事,上一代的家長,有些會帶孩子去喝香灰水,現在看,也是不太有道理。

阿德勒理論強調,每個人天生做一件事,都是有深層目的,即便兩三歲孩子,都希望對家裡有貢獻,請試圖了解他們無心之過背後的真心

看起來,報導中的男童,不太可能只因為一次責罵,就走上絕路,也許還有其他的原因在,身為外人的我們無從理解與苛責。只是提醒著我們,下次孩子犯了錯,別急著罵,要抽絲剝繭,找到孩子不乖的真相。
 

孩子的問題行為,阿德勒原來這樣解>>

辨識孩子4種不當行為的目的 https://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12146

阿德勒式教養4大迷思 https://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12140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