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寧:如果你想移民台灣

2018-10-10
林奕寧
自由撰稿人
 
AAA

 
shutterstock_1024659451.jpg

國慶假期在台灣三天。

上次到訪已經是幾年前的事,記得入境表上寫著中華民國,泡在誠品書店和故宮博物院。。。如今抱著多年前的回憶,再訪台灣,卻有絲絲失望。

因為是下班才出發飛往台北,到達已是深夜,只好坐的士前往下榻的酒店。在的士裡與司機聊起來,想不到他對香港深感興趣,開場白當然是香港樓價:「你們香港的房子很貴呀。你賣掉香港的房子,來這裡能買兩間,你移民台灣吧?」

「大陸很落後,大陸人都是騙子,食品安全問題成疑,我們台灣好多了。」

再聽下去,我意識到他對香港和大陸的認識,既不足又存在偏見,大概還停留於90年代,同時也因為太累,我開始支吾以對。他一直數落大陸如何落後,香港如何慘情。車子進入市區,疏落的燈影漸轉為燈火通明,我們來到市區的一條四線雙程路,他問:「香港有這樣的路嗎?」

我想,他應該來香港走走看看,香港現在已不是漁村。

我下榻的是台北W酒店,的士司機一直說貴。剛進房間,馬上鼻敏感發作,光用鼻子已能感受到房間塵埃飛揚。捱過一晚,翌日早上本想請清潔阿姐來吸塵,回頭一想,如果吸塵機力度不夠,只會翻起塵埃,令情況惡化,還是算了。帶著紅鼻子出門,在梯間遇到清潔阿姐,果然不出我所料,那可憐的吸塵機很像小時候家裡媽媽用的那部,這邊吸入,那邊輸出,一口又一口的苟延殘喘似的在吐著氣。(香港的四季酒店,用的是強力除蟎吸塵機。)

於是,我跑進101大樓內的藥妝店購買口服抗敏感藥,一心想找GSK出品的,卻只見一些本地藥廠的產品。出門沒帶藥物是我的疏忽,只是萬萬想不到高級酒店竟能塵埃滿佈,而市區中心的大藥房只有本地藥品。

約好台灣友人在101會合,狼狽的我又累又餓,草草在美食廣場吃個簡餐。原來這一餐並不簡單,台灣友人告訴我,一般上年紀的民眾多數光顧路邊攤子,年輕人、情侶或中產就去美食廣場。當我吃著那盛惠130台幣(約33港幣)的套餐時,心裡很郁悶同時又港女上身,怪不得港男都願娶台女,但原來這位肯捱美食廣場的台灣女友,對於本地人來說,「捱」字用得不甚貼切。

飯後,連忙吃藥。為什麼台灣不流行進口藥品呢?友人解釋又是錢作怪,因為進口藥品來貨價貴,當地藥廠於是生產許多非專利藥(non patent medicine),為廣大市民提供代價格相宜的代替品。然而,價廉是否物美,理想願景都要看藥廠技術水平與良心,缺一不可。

「不像你們香港人收入高呀!」台灣友人說。

根據台灣《中國時報》2018年4月的報道,台灣人均每月工資為48,000台幣(約12,200港幣),另一由台灣財政部於2017年8月的統計則顯示,台灣人均每月工資為45,580台幣(約11,548港幣),當中最大部份人(佔23.5%)的每月工資為20,000至30,000台幣(約5,064港幣至7,600港幣)。而香港政府統計數據關於香港人2018年3月的人均收入,男性為19,100港幣,女性為14,700港幣。這是價廉物美背後的殘酷事實。

談錢到此為止。如果大家認為我滿身銅臭,生活不應只是錢錢錢,那麼來點風花雪月。

晚上,我們去吃傳統台菜。也是首屈一指的餐廳,卻因為一瓶香檳引起小風波。當我跟年輕侍應要冰桶,說明是要冰鎮香檳後,他似懂非懂的退下,十分鐘後,他拿來一小桶食用冰,還貼心地付上冰鉗子,原來他以為香檳要加冰喝。注意,那不是地踎小館,而是台北著名的高級台菜,如此熱心但欠缺專業的服務,讓人啼笑皆非。(又來一個比較,這樣的事不會發生在香港的鏞記。)

因鼻敏感關係,整過旅程都沒什麼心情。走訪文創小區,面對那些文青手作精品,看看則賞心悅目,買一兩件做手信也不錯,但如果說手作成為文青們的生計,對不起我又很市儈地回到生活的議題。

我跑去誠品大樓。在地下大堂等升降機前往位於三樓的書店,升降機門打開,在我面前的一位年輕男孩走得很慢,走了一半的時候,升降機門快要關上,他選擇站在原地,不追不趕不爭 - 鮮活的佛系生活態度。作為什麼都要快的香港人,我飛身上前按住按鈕,順利進入升降機,而他則又再前進,慢慢走,嗯,反正有我在等他。(人們常說大城市的人走路很快,北上廣深、倫敦、巴黎、柏林等,的確如是。當然,如果你問,走這麼快是為什麼?沒問題,即管慢慢走享受每一步,但不要妨礙別人的時間就是!)

從服務員到佛系搭(車立)青年,是什麼讓台灣的普通年輕人如此的與世無爭,如現在流行的說話:生活簡簡單單就好?港人常說台灣年輕人都「快樂地」做著侍應或司機等工種,到底年輕人是安貧樂道,還是苦無出路?如此的生活下,他們有否固步自封,與國際脫軌?快樂這形容詞,是否加上港人主觀意願與投射?

英文有一個詞語叫rose tinted glasses,即玫瑰色的玻璃,比喻透過玫瑰色玻璃看事物,什麼都是迷人的粉紅色。生活簡樸、價廉物美、本土品牌、濃厚鄉情,都是台灣讓人嚮往的特質,甚至讓很多香港人生起移民台灣的念頭。然而在玫瑰色玻璃的美好背後,原來是本地經濟上的疲弱與政治上的消耗,加上在國際政治上的邊緣化,令中老年活在過去的經濟榮耀,年輕人發展空間有限。

台灣,是禪修學佛好地方,用繁體字讀個文學碩士更妙,但移民或創業呢? 我未到佛系境界,更未獲高人指點創業法門,還是留在香島的滾滾紅塵中搵兩餐吧。

後記:我給友人帶了一件小玻璃擺設,用充氣塑膠袋裝著去台灣。回港後,友人問,這袋子真好用,在台灣找不到,是在哪裡買的。

我尷尬地回答:淘寶。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有一個小夥子,兩個月後去德國萊比錫大學深造,做一個網台節目,開一個Patreon,收返百零個會員,在兩岸三地不同的傳媒寫幾個專欄,已足夠學費兼生活了。我想,如果當年也有這種客觀環境,也許不會回流,也不再是今日的我了。

    周顯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