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EV 的新活泉:鴻海集團 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會翻轉傳統汽車產業的玩法嗎?

鴻海的 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強調軟體思維、開放協作,帶著上下游供應商打智慧電動車的攻城之戰,但資安、車輛品質會是危機點。

雖然疫情下全世界都只能關在家、不能亂跑,但電動車卻「逆風」成為近年最熱門的產業趨勢。不只是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在今年一開頭就創股價歷史新高 816.04 美元,連帶讓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聲價飛漲,超越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成為世界首富。蘋果也野心勃勃地重啟 Apple Car 電動車計畫,將重心主導在自駕系統上。

而傳統車廠當然也加緊腳步跟上趨勢,先是奧迪總裁喊出未來每年都推電動車新款,並且銷量要超越特斯拉,Volvo 也表示 2030 年前將實現全面生產電動車,油車和混合車都將走入歷史。

推薦閱讀:跟上各大車廠腳步,Volvo:到 2030 全面只生產電動車!

在產業一片看好電動車的狀況下,台灣電子製造龍頭鴻海也想在這波浪潮中佔有先機。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接受節目《老謝看世界​》專訪時,提到鴻海未來將聚焦的 3 大產業: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數位健康、機器人。其中劉揚偉認為電動車與機器人類型相似,將會是他本人主力進攻的場域,而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近年則潛心研究數位健康。

談到為何會選這三大產業做為未來發展主力?劉揚偉認為鴻海要往高價值、高複合年均成長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CAGR)的產業進行轉型,而其中電動車產值預估在 2025 年可達 6000 億美元,為三者中最高,並且 CAGR 在 25-30% 左右。

不只是未來必經的趨勢,也擁有高產值,成為現在想要去追求高毛利率的鴻海集團,最佳的轉型路徑。

MIH 是甚麼?

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是鴻海想要接壤電動車市場的媒介。

MIH 平台一直以來都話題不斷,在昨天(3 日)鴻海研究院主辦的「Cybersecurity Challenges in E-Vehicle(電動車資安挑戰)」論壇中,鴻海科技集團技術長魏國章表示,上個月加入夥伴關係的企業才 400 餘家,論壇開始前檢查數據已經到 900 多家廠商了。這些廠商來自上、中、下游的零件製造商,共同組隊希望建立智慧電動車的大生態系,其中更不乏過去從未接觸汽車或交通產業的企業,都想要趁著這個風潮領地為王,捷足先登攻下 EV 世界的一席之地。

魏國章直白地說,「軟體」、「開放」就是 MIH 平台的核心原則。並且 MIH 平台要解決過去傳統汽車在組裝、產品與營運上的三大痛點:

  1. 硬體設備「落地即貶值」:傳統汽車不聯網,因此出廠的那一刻就幾乎決定了這台車的性能,即使改裝,那也幅度有限。但 MIH 平台提出的軟體思維,可以讓車子在出廠後借由雲端與聯網設備,不斷更新至最新的系統。即使出廠數年,也能在軟體方面使用最新一款的應用。
  2. 汽車各類零件都是獨立個體,沒有整合: 傳統汽車的 ECU 到各類零件都非常獨立,並沒有整合的概念。但平台的方式讓各類廠商都有交流的空間,形成一套生態系,不只開發週期可變短,開發風險也可變低,無須耗費兩到三年的開發時間,才能去驗證一台車子各類組件的性能與整合度。
  3. 閉門造車的封閉生態:MIH 平台的開放性可以集眾廠商的智慧,讓企業不再像傳統做法一樣,其他供應鏈廠商難參與開發過程,降低開發風險。

「未來的汽車會是一個整體!」

魏國章認為智慧汽車的有機性將是勢在必行的趨勢,並且平台作法可大量降低進入門檻與開發週期,翻轉傳統汽車業的遊戲規則。

在未來應用場景方面,魏國章也提到智慧交通工具可成為智慧家庭(Smart home)的延伸,在未來 5G、6G、雲端部屬更加成熟後,使用的場景也將更加具體。並且自動駕駛個人化模式、自駕送貨、自駕計程車等更多元的便利應用,也希望能在不久未來的實現。

鴻海的野望:掌握出海口

過去,鴻海主要以電子機械代工、ICT 產業為營收的大宗。劉揚偉表示,雖然鴻海在代工領域的毛利率與同業相比已經算相當不錯,但如果要追求更遠大的數位轉型目標,就必須將目標轉型,從以往的代工思維、成本競爭,轉變為「創造價值」,將「產品價值」放在第一優先。因此,鴻海也追求提升毛利率的事業體。

而為什麼鴻海不自己組電動車,而是要號召一個平台呢?

這回扣到台灣市場的本質問題。台灣人口少、市場規模小,如果做 B2C 的產業不划算,因為買車的人口就是沒有這麼多。但台灣企業擁有技術,擅長 B2B、B2G 的解方,而 MIH 平台就是一個串聯上下游廠商的 B2B 平台。因此,B2B 平台是台灣品牌很重要的突破口。

並且劉揚偉表示,平台模式不需要在同一個地方生產、組裝、販售,而是將這些流程拆分給不同的企業,最後再將零件送往市場當地進行組裝與販賣,在成本與庫存風險上也大幅下降。把品牌與製造切分開來,是鴻海很有野心的地方,也是想創造汽車產業全新的商業模式。

資安恐成最大隱憂

由於未來的智慧電動車全面聯網,並且所有系統都能連動企業方的雲端後台,汽車更是與人身安全直接相關的裝置,因此,資安恐成為整個 EV 產業的最大挑戰。

博歐 CYBAVO 執行長范紀鍠在論壇中分享幾個 EV 被駭客攻擊的案例,其攻擊策略包含遠端控制車輛、解鎖、取得個人資訊等,不只對虛擬世界中的資安造成威脅,在特定情況下也可能在現實生活中造成物理傷害。更可怕的是,由於智慧汽車的後台會連接到車廠的雲端,因此恐出現「控制一台車就可以拿下一整個車廠」的情形。而產品開發團隊往往也在安全設計上擁有盲點,在密鑰和驗證上皆可能出現漏洞,因此需要企業與使用者雙方互相給予回饋,讓資安傷害降至最低。

范紀鍠提供五點在資安上的心態建議給車廠:

  1. 保持開放心態,與透明、負責任的態度
  2. 建立單一安全通報窗口與內部協作機制,以快速應對資安事件
  3. 設置漏洞提報獎勵機制,鼓勵使用者尋找 bug
  4. 內、外部對產品與服務需定期進行側透測試與演練
  5. 注意供應鏈廠商的產品安全評估與安全響應能力要求

平台會是好的解決方案嗎?

順應數位時代潮流,平台預計顛覆傳統汽車製造規則,以開放式平台來應戰,串聯生態系中的所有廠商組台灣隊,包含 IOT、智慧鑰匙、智慧城市與生活、導航、動態停車等領域。在 EV 領域推平台經濟,你看好嗎?

過往的開放式平台,比較經典的案例都是虛擬或軟體的服務,例如開源碼平台 GitHub,或是以媒合來主導平台經濟的例子,像是第三方入口網站、共享外送服務等。雖然 EV 領域結合軟、硬體思維,但汽車終究是實體的交通工具,這樣協作如何去保障所有零組件的品質,以及組裝、整合的契合度?更具風險的是,怎麼樣能讓所有的供應商都確保資訊數據的安全,以免被駭客入侵,這樣整合的手段及策略想必具有一定的困難度。

此外,鴻海過去與交通產業的連結較少,也讓不少人質疑鴻海真的能做到上述種種的願景嗎?還是因為經驗不足而終將以失敗告終?

大家都知道特斯拉已經占據電動車品牌冠軍的寶座,而誰又能在電動車的市場中做上第二名的位子,在電動車佔有一席之地。在傳統車廠、新興科技廠及政府都將大量資金投入 EV 事業的此時此刻,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核稿編輯:Anny

延伸閱讀:


最新發展:

Photo Credit:逐鹿數位

安葆電能部署逐鹿數位 BPM,填單效率增 7 成,稽核效率躍升 9 成,成功傳承知識與經驗

安葆電能採用 MetaGuru 逐鹿數位「企業流程管理系統」(BPM),促進成功經驗傳承,更大幅提升企業營運效率。導入逐鹿數位 BPM 後,安葆電能稽核效率躍升 90%,同時減少 70% 的填單時間,後續更計畫透過逐鹿數位實現 BPM 與 ERP 的串接,並滿足各部門的BI報表需求。

安葆電能−深具口碑的全方位綜合能源服務商

成立於 1994 年的安葆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或稱「安葆電能」),起初以銷售美國 Kohler 柴油發電機組為主要業務,之後獨立開發「PLTC 負載不斷電平順轉移系統」,開始提供客戶客製化的電力備援系統規劃設計,同時搭配電力品質改善設備,及具有豐富的現場施工經驗的施工團隊,不僅增強客戶的競爭力,亦讓自身成為具專業口碑的電力系統整合商。

安葆電能起初以柴油發電機組逐步擴展,增加靜態不斷電系統、動態UPS機組、氫氣和沼氣發電機組、地熱發電機組-以及電池儲能等系統整合。如今,安葆電能已穩健的走過三十個年頭,致力為企業提供先進且高品質的能源解決方案,近年也積極深耕潔淨及可再生能源,落實客戶永續發展的承諾。

安葆國際實業副總經理黃必先(左)、安葆國際實業(右)/Photo Credit:安葆國際實業
安葆國際實業副總經理黃必先(左)、安葆國際實業(右)/Photo Credit:安葆國際實業

導入逐鹿數位 BPM,奠基 IPO 堅實基礎

迄今,安葆電能擁有逾 170 位員工,分為客戶服務、技術工程及業務行銷三大團隊。為準備公開募股(IPO),安葆電能於 2023 年決定導入企業流程管理系統(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期望藉由表單建立,確保各項 SOP 規範的產出正確無誤,甚至可將累積多年的成功經驗內化於表單,發揮傳承效果,便於新進同仁快速學習,並複製這些成功模式,幫助安葆電能公司締造更大的成功。

有鑑於 BPM 運用範圍甚廣,且攸關企業文化的重塑再造,因此,安葆電能在選擇  BPM 時慎重其事,幾經評估後,最終決定採用逐鹿數位的 BPM 系統。

導入逐鹿數位 BPM,可為 IPO 奠基堅實基礎、做好充分準備/Photo Credit:逐鹿數位
導入逐鹿數位 BPM,可為 IPO 奠基堅實基礎、做好充分準備/Photo Credit:逐鹿數位

任何 SOP 執行,皆需透過表單來驗證

安葆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必先表示,他曾服務於知名大型企業集團,在其工作經驗中亦十分重視 BPM 表單應用,認為員工閱讀公司的規範,只是 Input 到個人腦袋,至於 Output 產出正確與否,則必須透過表單來驗證。換言之,BPM 可確保每個人的輸出條件都可以符合 SOP 規定,可以降低溝通偏差。

黃副總與安葆資訊部是安葆電能導入逐鹿數位 BPM 的關鍵人物。他深諳 BPM 的價值,認為所有 SOP 的執行,皆需通過表單輸出來驗證。而表單可以附加多種選項欄位,如此一來,公司無需頻繁修改 SOP,而是以 BPM「必填選項」與「選單內容」增減方式,便於同仁有效矯正與達成正確工作。

逐鹿數位 BPM 快速表單開發工具可確保所有 SOP 執行,以提高準確性和一致性。
/Photo Credit:逐鹿數位
逐鹿數位 BPM 快速表單開發工具可確保所有 SOP 執行,以提高準確性和一致性。 /Photo Credit:逐鹿數位

透過 BPM 精準打造簡潔俐落的部門流程

再者,黃副總認為表單分類應與各部門的 SOP 結合,滿足每個部門各自的業務聯繫表單需求;BPM 表單流程以「受理的經辦部門」為表單接收方也就是 SOP 制訂方,「開單的需求部門」為表單起動方。黃副總強調,關於表單簽核流程設計,引導起動方與接收方以正確的選單內容限制來替代會簽分散責任,最理想模式是「開單→受理→結束→通知」。

告別紙本簽核的缺點,迎向更井然有序的管理

安葆電能在導入逐鹿數位 BPM 之前,曾經使用紙本簽核的方式,且需將表單掃描到電腦上。傳統方式中,紙本簽核最大的盲點在於難以有效分類歸檔,且容易遺失,以致面對稽核時,可能陷入翻箱倒櫃的窘境,也可能遇到「核決權限不足」等缺失。

如今,導入逐鹿數位 BPM 後,安葆電能可將表單推向數位化,進行井然有序的分類與保存,並依照 SOP 確實運行、高效率又防錯防呆,徹底改善核簽核決權限不足之情況。另外,在面對企業稽核時,安葆電能也都能迅速準確地呈交相關表單紀錄,不必擔心因人員異動而找不到原始表單的問題。

安葆電能選擇逐鹿數位的關鍵原因

回顧安葆電能導入逐鹿數位 BPM 的歷程,黃副總評估逐鹿數位隸屬於明基佳世達集團,擁有近四十年的 IT 產業經驗,且在 BPM 系統方便深具豐富實績,已受到亞太區多家上市櫃企業的青睞,因此更加肯定逐鹿數位 BPM 是安葆電能的首選。

更重要的是,逐鹿數位主張 BPM 不僅是一項資料收集和決策支持工具,更需要融合專業顧問服務,來滿足不同垂直產業的需求,才能真正協助客戶解決問題。因此,逐鹿數位近年積極佈建垂直產業專業顧問團隊,以滿足各行各業的多構面需求。

此外,逐鹿數位 BPM 以 Current User 計價,相對具有開放性、不致限制太多,並採取 Low/No Code 設計,使各部門能輕鬆建立自訂表單。逐鹿數位 BPM 亦支持跨分公司及部門的簽核流程,確保業務運作的無縫對接。目前,安葆電能一共設計了 16 類表單,包括共用表單、管理部表單、資訊部表單、報銷表單、工程部派工表單、計畫部專案計畫表單、資材部請採驗表單等,業務表單、財務表單總計約 120~150 張,並計劃持續增加,以提高企業營運透明度。

逐鹿數位 BPM 以 Current User 計價,支援 Low/No Code 設計,讓各部門輕鬆建立表單,並支援跨分公司及部門簽核。/Photo Credit:逐鹿數位
逐鹿數位 BPM 以 Current User 計價,支援 Low/No Code 設計,讓各部門輕鬆建立表單,並支援跨分公司及部門簽核。/Photo Credit:逐鹿數位

逐鹿數位提供加密欄位、整合 EPR 等客製設計

回望 BPM 建置過程,逐鹿數位提供的主要協助在於完成加密欄位、傳簽、核決權限等客製化設計。目前,安葆電能已達成第一期數位化目標,展望後續還有第二期、第三期目標待實踐,依序是完成 BPM 與 ERP 的串接,以及滿足各部門所需的 BI 報表,例如財務部的付款月報表等。

安葆電能黃副總指出,要讓人人覺得表單好用,需帶入五項基本欄位資訊資料庫(如:銷售合約與成本、購案分工細目、材料編號資料、供應商基本資料、客戶基本資料),有效的減少填單負擔,因此,必須建立標準的公版資料庫。在逐鹿數位的協助下,安葆電能佈建了一套 SQL Server 資料庫,承載著從 ERP 篩選的數據,再與 BPM 表單對接。下一步,將借助逐鹿數位的技術資源,做到將新增檔案寫回 ERP,完成第二階段的 ERP 串接目標。

逐鹿數位提供加密欄位、傳簽及核決權限等客製化設計,助力企業達成數位化目標。
/Photo Credit:逐鹿數位
逐鹿數位提供加密欄位、傳簽及核決權限等客製化設計,助力企業達成數位化目標。 /Photo Credit:逐鹿數位

減少 70% 的填單時間,稽核效率更躍升 90%

隨著逐鹿數位 BPM 上線啟用至今,使安葆電能整體同仁的填單時間驟減 70%;其次,表單開立至下一個簽核節點的時間,足足縮減 50% 之多;在回覆效率方面,也縮短了 50% 的用時。更重大的效益在於,逐鹿數位 BPM 使安葆電能的稽核效率提高 90%,十分有利於 IPO 準備過程以及企業多項稽核程序。

BPM 提升企業營運效率,促進成功經驗傳承

此外,BPM 也為安葆電能帶來「傳承」的價值。以填單為例,以往同仁遇到不會填的欄位,通常會選擇略過、保留空白,這使得許多表單缺乏可讀性,難免導致若干作業結果流於偏誤(必須浪費多次電話聯絡來補充)。如今,藉由 BPM 表單上的欄位規劃及流程卡控(如:必填選單欄位),驅使所有同仁按正確步驟操作,不僅使企業流程更加順暢,也有助於成功經驗的傳承,為企業進行重塑再造。

逐鹿數位 BPM 助力企業提升營運效率、促進成功經驗傳承/Photo Credit:逐鹿數位
逐鹿數位 BPM 助力企業提升營運效率、促進成功經驗傳承/Photo Credit:逐鹿數位

企業數位轉型之路,首選逐鹿為您築路

MetaGuru 逐鹿數位提供了關鍵的產品與技術支援,並透過策略性顧問服務,在安葆電能的數位轉型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逐鹿數位高度客製化的 BPM 表單設計,與資料庫數據整合及串接等服務,有效地賦能安葆電能提升營運效率,並為可預見的 IPO 之路,做好充分準備。

MetaGuru 逐鹿數位精耕 BPM、HRM、MES、RPA、碳流程追蹤系統等企業核心應用,已在亞太區和兩岸三地締造千家以上的企業成功案例。逐鹿數位提供一站式企業數位轉型解決方案,欲了解更多成功案例,或進行專屬您的免費一對一諮詢,歡迎透過此連結填寫表單,將有專人與您立即聯繫。

逐鹿數位擁有近 40 年 IT 經驗,服務超過 5,000 家知名企業客戶,提供模組化服務和產品,專注於推動企業數位轉型。/Photo Credit:逐鹿數位
逐鹿數位擁有近 40 年 IT 經驗,服務超過 5,000 家知名企業客戶,提供模組化服務和產品,專注於推動企業數位轉型。/Photo Credit:逐鹿數位

關於MetaGuru 逐鹿數位

企業數位轉型的堅實推手-MetaGuru 逐鹿數位(更名前:明基逐鹿)成立於 1984 年,母公司為 IT 智能化最佳夥伴-MetaAge 邁達特。逐鹿數位具有近 40 年的 IT 產業經驗,客戶橫跨亞太區十大產業及百大企業,有 5,000 多家知名企業客戶都在使用逐鹿數位高彈性的模組化服務和產品。逐鹿數位亦從企業管理系統延伸創新應用,為企業提供涵蓋 AI、RPA 自動化技術和減碳營運等數位轉型戰略。

本文章內容由「逐鹿數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