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即使庸俗也想紅:《老娘演很大》

--

台版電影海報。圖片來源:Yahoo奇摩電影。

「我會說你幫了我很多,我會把你的故事告訴別人,你會被別人記得。」

「去你的。」

故事發生在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鎮,一名平凡的主婦身上。

蘇滿心期待地在生日當天買了蛋糕,卻發現店員寫錯她的名字。她想與老公一同慶生,老公卻趁她不注意時溜出家門。她想邀請老公與自己共進晚餐,卻撞見老公的偷情現場,而且老公還當場馬上風猝死了。

要怎麼辦呢?索性把老公和他的行李埋一埋,再去警局報案假裝他失蹤好了,可是連警察都不把她當一回事,電視上的脫口秀主持人仍兀自宣揚著偽善的正向思考。

蘇心有不甘悲憤至極,大發脾氣把家裡破壞一頓,卻被身為記者的妹妹撞見狼藉的場面。妹妹慰問她時,蘇心生一計:這不就是個大好機會嗎?把這件事包裝成歹徒綁票,不就可以掩飾老公的死亡,還能以受害者的身份出名?

劇情展開「受關注」的主題。比起金錢,被關注的誘因更大。期望被看見,被記得,希望擁有那成名的15分鐘。就算是罵名也沒有關係,畢竟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落。

「我很重要,我很堅強,我是個夠好的人。」蘇喃喃自語著自我肯定的語句,看上去既庸俗又迷信,但正因為這些觀念切合人身為社會性動物的渴望,這些產品才有機會大發利市。

用點小手段也可以,只要能被關心就沒有關係。因此蘇不惜扯謊,將自己包裝成丈夫遭擄的受害者,以此搏得媒體關注,成為小鎮居民眼中的somebody。

受到矚目固然令人陶醉,但夢醒時分便更為難堪。蘇也像部份KOL或youtuber一樣劍走偏鋒,在脫口秀主持人面前繼續扯謊,和其他「受害者網紅」聯絡,為了讓水漲船高的知名度可以維持得更久一點。

但是,她怎麼樣都沒有算到,她身為銀行家的老公私下在為黑道洗錢,而當天她丟進坑裡的其中一個行李,就裝著黑道委託的美金三百萬。

為了豐富劇情,電影額外拉出追討美金三百萬的劇情,也置入其他渴望得到關注的角色,像是期望挖到獨家的記者,希望建立威信的黑道千金,想要偵破大案的警探。

預告片暗示的爆笑喜劇便在諷刺幽默下逐漸脫軌,最後變成黑道火併的大逃殺。在槍彈拼殺與番茄醬的洗禮下,倖存的蘇成了唯一全身而退的人,最後將自己的人生經歷與自我肯定重新包裝,搖身一變成了新一代的自我肯定大師,在脫口秀節目上暢所欲言,露出訓練有素的專業微笑。

這電影也是為了成名欲而拍攝的吧?但話說回來,哪部電影不是這樣呢?

請了奧斯卡得獎演員來擔任主角,選用好萊塢劇本黑名單的劇情,該灑的廣告費用也一點不缺。但整體偏向黑色幽默和諷刺喜劇的呈現方式,還是和預告片暗示的爆笑喜劇相差太遠,期待與現實的落差可能也反應在實際的成績上,爛蕃茄給出負評,週六下午的電影院裡坐不到兩成的人潮。

這樣的姿態看起來可笑嗎?但只要能賺到流量,只要能拿到臉書推播的兩分鐘,這也就夠了吧。

--

--

白袍裡的羽毛筆
白袍裡的羽毛筆

書寫中的心理師,不務正業地寫著藝文評論。PSY是現在的身份,winddriver是過去的筆名。不會刻意寫與心理學相關的東西,因為深信這些知識早已刻在文字裡。